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农林院校ESP教材编写研究

2018-07-10 18:00梁亚敏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林外语英语教学

梁亚敏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该浪潮的推动下,ESP教学已经成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流模式,相应的ESP教材编写研究也逐渐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探讨ESP教材编写现状,分析农林院校的培养特点,提出了需求分析理论对ESP教材编写的指导性作用,旨在提高农林院校学生ESP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ESP教材需求分析理论农林院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2017校级教改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研究”(项目编号:2017Y013);2017年陕西省“十三五”规划项目“需求分析理论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SGH17H511);咸阳师范学院2017“青蓝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XSYQL2017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正在由传统学术型转向应用技术型,这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已经由传统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转换成了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刘润清(1996)指出,ESP教学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农林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新视野大学英语》和《新标准大学英语》,此类教材都是针对EGP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这类教材主要是训练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因此,根据农林院校学生具体需求,编写适合其使用的ESP教学系列教材就势在必行。

目前ESP教材编写现状分析

我国现今已出版使用的ESP教材种类繁多,但多数都是属于双语教材(Bilingual Textbook),真正意义上的ESP教材并不是很多。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外语界实际上缺乏对ESP理论及其发展进行的研究,忽略了教材使用的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而反过来,这种伪ESP的教材使英语教师产生了某些误解和担心,认为自身很难胜任ESP教学任务,学生也认为此类教学模式难以理解,这种现状就使ESP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另外,目前很多ESP教材難易程度表现出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有的教材选材直接从英文原版书籍里面获取,导致其专业词汇和知识点被人为地进行罗列,显得生硬和僵化,这样编出来的教材肯定是太深、太难;相反的,有些教材却是太简单、太肤浅,这主要是因为所选材料是专业词汇和普通英语的简单组合。农林院校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这就更需要其ESP教材更符合专业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培养目标,那么如何编写出一本适合此类院校ESP教学内容的教材就成了重中之重,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此现实问题。

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农林院校ESP教材编写实训

1.什么是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理论是指实践教学中教师或者设计人员对学生从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实施大规模的调查分析,主要途径为问卷调查或者课后座谈,抑或是课堂交流,通过资料分析确定出学生喜欢学什么以及想怎么学的问题。近二三十年以来,国内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应用该理论进行教学,需求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界的运用是顺利以及有效开展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选择哪本教材、决定用什么教学方法、怎么评估教学、外语教育政策该怎么制订等都可以用此理论为依据,也可以说它就是外语课程设计的基础。

2.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农林院校ESP课程设计

(1)客观需求方面:该理论对选择ESP教学内容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专业英语教学必须在两种条件下进行:一是设定一种特定的行业,使该行业的需求得到满足。这就要求学生有能力熟练应用该行业的专业英语知识;二是有专门化的内容及特殊形式的词汇、文体和结构。众所周知,农林院校培养的人才特点是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和高技能要求,那么,对这类学生的ESP教学内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理论分析时要立足于其课程特点以及具体的专业特点。

(2)主观需求方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它表现为人们对某项活动或者某件事物积极的情绪反应以及选择性的态度。在外语学习方面,它具体体现在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越浓,就会促使其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会越好,最终体现在学生对本专业相关英语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

3.需求分析理论如何指导教材的编写

基于上述需求分析理论,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ESP教材在编写时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学校需求及学生需求等因素。农林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应用实践型,此类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就要体现这个特点,让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学校需求是指学校肩负着把各类背景的学生进行对口培养,使其能够成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学校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学生需求则为学生能够学到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以及层次。因此,科学的ESP课程教材编写应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其目标定位能够匹配,反映市场、学校以及学生的需求。

(1)ESP教材编写要素

高等学院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出,编写一部好的ESP教材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①教学内容方面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②21世纪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所以教材所使用的语言要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③处理好教材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④一本好的ESP教材,要让老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基本的知识点,还要能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⑤使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等。

(2)需求分析理论下的ESP教材编写

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就是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促进其专业发展。以需求分析理论指导ESP教材的编写是实施专业英语教学的核心环节,ESP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编排以及难易把握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与其所要培养的目标群体专业需求保持一致。首先,要深刻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需求,然后把这些需求运用于具体教材资料的选材上,让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培养方向,并兼顾促进ESP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分工合作。在教学中,“活化教材”是教材使用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够突出重点难点,达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要鼓励教师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因此,要编写出符合农林院校ESP课程的教材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英语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分工合作是教材的质量保证。ESP教材编写应该立足于专业方向,由浅而深,因此就需要专业英语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共同参与,前者纵向考虑教材编写的相关专业领域问题,后者横向考虑英语基础理论知识点的编排材料。如农林院校畜牧类专业的ESP教材不仅应该涉及畜牧类专业词汇,也应该兼顾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功,激发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专业兴趣。

第二,教材的编写要注意过渡性。农林院校的生源地多为农村地区,英语基础不牢固是他们的硬伤。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当中的主观需求分析,虽然他们能够认识到EGP没有ESP实用,但是由于他们担心自己的英语基础达不到掌握ESP课程的水平,所以让此类学生直接学习ESP课程教材,效果肯定不理想。由此可见,在ESP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应该考虑难易程度的过渡性。

第三,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合适性、广泛性和兼容性。教材内容的选择属于需求分析理论当中的客观需求,具体是指教材内容语言表述方面要准确,并与专业密切相关;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要难易程度适中;教学材料既能体现语言功能项目,还应涉及各种社会文化知识;课文要经过精心选择,具有专业文献的权威性。以畜牧专业为例:这类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畜牧生產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从事畜牧生产技术、管理、营销和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掌握畜牧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现代畜牧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能力。此类专业ESP教材应包含以下内容:以畜牧专业英语为基础,以畜牧生产技术为主线,系统地介绍此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操作实训以及国外先进的畜牧业技术和文化。

第四,紧跟时代步伐,做到教材内容以及出版方式的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发现、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各学科领域不断涌现。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当中的主观需求,学生肯定对新版的、内容丰富并符合时代特点的教材接受度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ESP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时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教材内容要符合农林院校的特点,即实践应用性。此类教材的编写者在选材时要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其最新发展趋势,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持续更新选材内容;教材在出版社进行审稿、校稿时,编辑要时刻关注前沿技术,在教材质量上把好关。其次,在出版方式上,出版社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利用数字化教材易于传播的特点,促使ESP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进程。与此同时,还应增强宣传数字化教材的力度,收集社会各界学习者主观需求的反映,特别是教材使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使教材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结语

总之,我们在编写一部成功的ESP教材时要考虑针对应用型农林院校的特点,在一般性编写原则指导下,把不同的市场、学校和学生需求考虑进去。戴炜栋等曾提出在培养外语人才时要考虑需求的多样性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即由于经济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基于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农林院校ESP教材编写,就要充分考虑到教材使用的主体也就是学生和老师的具体需求。既能做到体现教材的市场性和区域性,又能兼顾提高学生的认知性,从而实现整部教材真实全面反映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点,增强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突出时代特征,也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整部教材的自学性,这样的教材才是最适合农林院校ESP课程的教材。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第2期。

[2]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外语界》2006年第4期,第9页。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外语学刊》2010年第2期,第121页。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6]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第1-8页。

[7]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农林外语英语教学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