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第一村”的基层民主路

2018-07-10 06:06王翀鹏程
华声 2018年6期
关键词:议事会村务委员会

王翀 鹏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村口,有一个三四米高的白色门楼,雕梁刻柱,上面写着十个鲜红的大字——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格外醒目。

这里是中国村委会称号的发源地。1980年,在村口的大樟树下,合寨村果作屯和果地屯两个自然村的农民们,以无记名的方式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选举产生了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管理组织——村民委员会。他们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己约束管理自己。这一举措,和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

大樟树下的创举

2018年4月25日,兰锋早早就来到办公室,收拾好会议室,准备好账本和发票,等待检查。今天,又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季度查账的日子。

兰锋是合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2017年9月1日,经过两轮投票,他在合寨村第12届换届选举中胜出,当选合寨村村主任。

早在38年前,合寨村的村民们就通过民主选举,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第一届村干部。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979年之前,工分的分值最低只有8分,最高不超过2角,一天的工钱还不够买一碗米粉。韦焕能作为合寨村果作屯第一生产队长,一年只有30块钱。后来分田到户,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生产队架空了,生产队长们也不再管理村屯里的事务,那段时间,治安乱了,赌博、盗窃、乱砍乱伐的事儿也多了起来。

“我们村得建立新的管理组织和领导班子。”韦焕能召集了其他5个生产队干部,提出这个想法,大家一听,纷纷同意。但新的领导班子怎么产生的?以前的生产队长是由上级任命,不能自己宣布自己当领导,也不能服众。经过讨论,大家决定,由村民自己选。

1980年2月5日,他们在村旁边的大樟树下召开了全村大会,选举村领导班子。“村里的领导要选好,要按照多数群众的意见,不事先提名候选人,直接搞无记名投票,谁的票多谁就当。”会议的主持人是大队长蒙光捷。

“当时,村屯治安很乱,当村干部事情多又没报酬,还会影响自己家的生产。”韦焕能说。但主持人立刻发话,选上哪个,哪个就必须当,不能推辞。

他们给每个人发了一张小纸条,只能写6个名字,然后投在米桶里。经过投票计票,主持人当场宣布结果,韦焕能得了满票,当选主任。现场还选出了两名副主任、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

新干部选出来了,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名称。有人说公社有管委会,城里有居委会,我们就叫村委会。就这样,“村委会”成为果作屯的正式组织名称了。

同时期,相邻一公里外的合寨村果地屯也成立了村民自治委员会。果地屯的140多户村民代表,在卷烟的纸上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一串名字。在全村人的见证下,一个个黑色的“正”字写满了可以晒五千斤谷子的晒坪,蒙光新以138票当选果地屯第一届村主任。

村委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制定《村规民约》和《封山公约》。《村规民约》对赌博、唱野歌等不文明行为都做了约束,每户代表都在公约上签名、盖章。

由合寨村首创的村民委员会随后在全国迅速推广,四川、河南、山东等地紛纷跟进。

1982年底修改《宪法》时,全国人大第一次把“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写进了宪法,并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到1985年,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

如今,合寨村每个屯都有专门公开村务的窗栏,被村民称为“明白墙”。在“明白墙”上,财务、政务和党务清晰明确,村民意见征集和情况反馈也一目了然。村委会还有个值班记录本,上面写着每天值班的人都处理了谁家的什么事,村民可以随便看。

“小人大”解决大问题

“村民委员会”被写进宪法的1982年,合寨村又选举产生了自己的“人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

议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推选出有威望的人担任。村里重大事件,必须通过议事会研究解决方案,经过村民会议通过后,才提交村委会办理。议事会每季度开一次,20多年从未间断。这些年,帮村民们解决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问题。

2003年,合寨村集体林场因为管理不善,出现了“只砍不种”的现象。村委会提出,将林场卖给个人,所得资金用来修路。经过议事会讨论,多数人表示反对。最终,村委会执行了议事会的决定,保留了林场。

现如今,“村民议事会”演变为“党员群众理事会”。理事会由村民小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共有9名成员,全部由村民选举产生。

和“村民议事会”一样,理事会负责商议村里的大小事情,小到帮村民搬东西、收粮食,大到整合土地、修建公共设施,理事会都参与其中。

“先讨论,再决定”的办事方式贯穿了整个合寨村。在合寨村,没有一件事是由一个人决定的。遇到投票、提意见的事情,有些村民即使在外打工,只要离得不远,也会想方设法回来说几句。“村民自治在村民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兰锋深有体会。

合寨村的“小纪委”

4月25日下午三点,合寨村村委会议室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们正敲着计算器。他们的任务是核实每张发票的数目和明细、用途是否合理,然后由专人负责把核对好的账单记录在册。

在合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成员只有五个人,由群众投票选出,每三年一届。他们没有编制、没有收入,却肩负着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务开支的重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前后。

“支出300块钱以下的,村委会可以自己决定;超过300块钱的,要召集监督委员会讨论,理由合理,才能开支;金额再大的,就要召集全村的村民小组长来讨论。”韦文凡说。他是现任监督委员会主任,也是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委员,每个季度都要来村委会查一次账。

等全部核对清楚,监督委员会要在下面签字,盖公章,然后把发票和账目封起来,存在档案柜里。村民可以以组为单位随时调看。

2010年10月28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发布,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如今,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再是稀罕物了。

除了核查财政,监督村干部工作也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本专题内容摘编自人民网、《新京报》《新华每日电讯》《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

猜你喜欢
议事会村务委员会
家门口的“议事会”美好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农村如何有效做好村务监督工作
浦江镇村居代表议事会制度研究
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村务监督
——以永定县为例
新宾县创新村务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