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美专业渔文化主题活动课的构建与实践

2018-07-10 23:25伍建辉杨宇琳
职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职

伍建辉 杨宇琳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渔文化是象山本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人类的文化瑰宝。本文探讨如何将渔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到工美专业课程中,提出以工美活动课为载体,通过项目与案例教学并从主题课堂、社会实践等方面传承和发展这一地方文化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中职 工美专业 渔文化 主题活动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象山拥有六千多年的塔山文明,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海洋渔文化,并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熠熠生辉。2010年6月,国家文化部在象山设立了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内容的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不断冲击,如何传承和保护好这一文化瑰宝成了后人的歷史使命,中职学校更应在其中担负起重责。

一、地方渔文化融入中职工美活动课的必要性

1.浓郁的象山渔文化为中职工美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工美活动课是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动手实践。然而,传统的工美活动课存在形式单一、主题分散等现象,前后课程缺乏连续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和动手实践中很容易丧失积极性,如果将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引入课堂,就能为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丰富课程内涵。

象山素有“百里海岸,千年渔乡”之称,象山先民在长期与海共舞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渔文化,一年一度的“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海钓节”“海鲜节”等盛大隆重的民俗活动都是渔文化的具体表现。这些无不为中职学校特别是工美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无限的创作灵感。

2.融合渔文化于课程教学是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的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只有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象山渔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多样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并世代传承。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财产是后人需肩负的责任。中职学校毕业生大多在本地就业,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的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在教学中融合地方优秀文化,使象山渔文化能够创新发展。

3.象山非遗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渔文化活动课提供了实践保障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有着多年的工美专业办学历史。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同,工美专业技能的教学尤其是活动实训课程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而象山蓬勃发展的非遗文化产业恰好能为学生提供实践保障。

随着象山港大桥的贯通,象山进入了桥海时代,推出了海洋文化旅游这一地方旅游品牌。学校抓住契机,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制度,实现双赢发展。学生走出课堂,在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和培训中真实地感受地方文化的绚丽,不仅能丰富活动课程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奠定人才基础。

二、渔文化主题工美活动课的开发原则与方法

1.开发渔文化主题工美活动课的原则

象山渔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开设渔文化主题工美活动课的时候要力求寻找渔文化元素在教学中的渗透形式并注重其传承性和创新性,将工美专业知识与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本土气息又具时代特征和专业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并通过自评、小组互评、网上投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开发渔文化主题工美活动课的方法

(1)制定主题活动课的课程目标。该课程的开发以《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了解象山渔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掌握剪纸、竹根雕等在渔文化中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并在活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本土文化结合,使渔文化在教学中能得以继承和创新发展,并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2)开发主题活动课的教学资源。①巧用文化素材。渔文化主题活动课是以当地文化为素材,以活动为载体的技能实践课程。在主题选择上应以具有文化代表性并能以视觉艺术形式呈现的题材为主。比如,以剪纸形式呈现开渔节盛况,借助镂空艺术以及展现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特点,将这一象山乃至全国最大的开渔节庆的盛况进行艺术上的刻画。又如,在“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活动之“辣螺姑娘招亲”民间故事中利用黏土插画形式呈现,利用搓、揉、团、压、捏、切、剪、编等各种技法,平面和立体地呈现人物故事。②引进校外资源。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文化艺术馆如德和根艺馆、才华剪纸馆、民俗文化村等参观,邀请张德和、陈春荣等根雕大师就竹根雕技艺进行专题讲座,并以学校层面聘请张德和等为学校工美专业的客座教师,发挥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才华剪纸馆学生观看了以当地浓郁的海洋渔文化为背景创作的开渔节主题剪纸,体会“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此外,学校还邀请象山渔文化书画院院长卢胜贵指导学生进行鱼拓创作,让学生感受这一几近失传的文化魅力,以及其具有民俗特点的表现技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三、工美渔文化主题活动课的实施

1.格物,感悟渔文化魅力

文化来自于特定的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活动,是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象山渔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在生活中以不同的艺术形态呈现。面对这一文化遗产,首先要做的是吸收其精华。因此,渔文化主题活动课前期主要是赏析为主,学生通过图书馆、县文联等相关部门收集相关图书,以了解渔文化形成的历史;通过资料查阅及走访,收集象山渔文化相关的民间故事,以及对十余届开渔节的主题、仪式及庆祝活动进行比较分析。此外,通过大师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感悟渔文化艺术的魅力。

2.践行,获取文化精髓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渔文化,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实施主题化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立开渔印象、海鲜美食、缤纷渔灯、渔乡传说等主题,并指导学生运用竹根雕、剪纸、泥塑、衍纸等艺术形式来呈现象山开渔节的盛况、渔区风俗、饮食文化等。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主要来自各级比赛、展览等活动,如参加每年一次的开渔节的徽标、卡通形象和纪念品设计,象山海洋文化夜市工艺美术和创意设计产品展销,县文化创意设计活动,中小学艺术节作品展,以及文明风采评比等。这些项目任务具有真实性,而不是纸上谈兵或闭门造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获取知识离不开校园,提升技能离不开社会。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学校应给学生更多施展技能的舞台。学校在创业园成立了工美专业组专有的创客空间,使之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孵化基地。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期间,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赴培智学校帮教,传播渔文化艺术,并邀请培智学校学生来校参观实践;定期对外开展衍纸艺术、黏土插画、石头画等亲子教学活动,以及面向社会的青年竹根雕培训;成立渔文化艺术设计团队,实行网上接单创作,对接社会需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生活,交流创意并提升自身的技能。学校定期展览学生作品,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点评。

3.创新,提升文化品格

文化要发展必须要创新。在活动课程中除了传承传统渔文化的精髓外,教师把创新性定为课程的最高目标,突出文化与专业技能的结合。教师给学生设定一个项目后,先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讓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创意点子,然后根据学生点子的创新性和传统渔文化的结合度等方面,投票选出创意金点子。紧接着,学生通过海边拾贝、渔村采风等活动,收集创作所需的材料,如贝壳、鹅卵石、竹根等,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小组创作。在课程初期,教师指定学生用特定形式进行创作,旨在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之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

比如,给当地某传媒公司设计具有渔文化元素的标志时,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一专业知识融入创作,先让学生在纸上绘制创意草稿,接着利用平面图形的边线共用的特点,修改设计方案,巧妙地用鱼身和鱼尾弯曲形成的空隙勾勒出一个张开手指的人形,使得作品融入渔文化元素的同时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寓意,那就是要保护海洋。在作品呈现上,采用了剪纸的形式,并将它应用于环保袋、蒲扇的装饰上,最终得到了客户好评。

四、小结

象山渔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好这一文化财产是每个象山人应尽的职责,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更是一种历史使命。将它融入中职工美专业活动课程,使之与专业教学融合,不仅能让渔文化在中职学生心中扎根,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更能培养一批传承地方文化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让这一民族文化实现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华,陈光曙,邱明亮.象山渔文化 两岸总关情[J].文化交流,2012(5).

[2]张赛园.渔乡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J].新课程,2008(3).

[3]周彬,贺传阅,李瑞.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1(9).

(作者单位:宁波建设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
中职历史课补充内容的实施探索
浅谈中职生的观察力培养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加强中职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发展前景探究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