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绘本融入戏剧游戏的指导策略

2018-07-10 07:41丁红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话西游指导策略

丁红

【摘要】园本戏剧课程的研究,是我园十八年探究游戏化园本课程衍生的新课题,旨在发挥幼儿游戏与戏剧的天性,挖掘游戏与戏剧教育相结合而产生的巨大的教育价值。以中国民间文学绘本为切入点,探究如何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及戏剧教育特点入手,发掘二者最大的教育功效,是我园现阶段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指导策略;中国民间文学绘本;戏剧游戏《大话西游》;不同年龄段

幼儿具有游戏与戏剧的天性。我园的园本戏剧课程则体现了二者教育价值的双赢,秉持的是创意戏剧的理念,即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戏剧教育活动,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游戏形式,是“教室中的戏剧”,幼儿在教师的诱发下想象、扮演和反思,把自己的经验世界重新构建在虚构的游戏性世界里的活动。经典文学绘本《西游记》集幻想、艺术、游戏性于一体,最适合向戏剧游戏转化,为幼儿深爱并百玩不厌。

一、“猴王出世”——小班以自发性戏剧游戏《过家家》为主的戏剧表达指导

小班幼儿具有泛灵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认为万物有灵。较之成人,他们能立刻很自然地置入角色的形态、情感与情境之中。小班阶段为一个角色对多个角色,场景比较单一,最多出现两个空间的转换,情节简单重复。小班多以自发性戏剧游戏《过家家》为主要形式,为戏剧教育奠定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角色认知启蒙

角色是戏剧的基点和灵魂。角色认知则是小班幼儿戏剧游戏的开始。小班幼儿能简单想象角色的外貌和行为,会用肢体和声音模仿,能做出简单的造型;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简单的情节;愿意表达自己,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两两角色的呼应等。教师由此设定游戏的隐性目标开展游戏。首先,引导幼儿听并了解《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是只猴子,它的家在花果山水帘洞,此时幼儿对“孙悟空”这个角色有了初步的感知。接着,根据幼儿《过家家》的经验,带领幼儿讨论,把几个娃娃家创设成《孙悟空的家》《猴笨笨的家》《六耳猕猴的家》等等。幼儿戴上小猴的头饰,好像真的变成了故事中的主角,在猴山上迁移着生活的经验,与伙伴配合、沟通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获得初步的启蒙教育。

(二)小品游戏体验

为了使幼儿切实体验角色,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以及游戏的开始和结束,可以带幼儿玩戏剧小品游戏,如唱游《拾豆豆》,表现品尝甜豆、酸豆、辣豆、苦豆的神态;京腔唱游《我是小猴》,模仿小猴的动态和京剧《美猴王》中的动作;猴操《猴哥猴哥》,表现猴子的动作神态等等,初步学用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来表现表达,潜移默化地将幼儿带入到戏剧游戏主题情境之中。

(三)区域情节联动

《过家家》游戏的自发性,在于游戏是自主、自然、自省、自由地开展,符合我们园本戏剧教育的内涵。当幼儿扮成小猴一遍又一遍地玩着《过家家》的游戏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形成区域之间的联动,在情节螺旋性上升发展中充分体验和表达。诱发情节发展的几种指导策略如下。

1.暗示法。包括材料、环境、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暗示。如材料暗示,在“猴山”上种草(其实是教师拔来真草,清理干净放上的),幼儿不断地跑去“拔”来炒青菜,做饭等。

2.救火队长。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随意性较强,会经常变换游戏角色,有时会出现“角色混淆”“角色游离”。如幼儿会突然想象他的宝宝发烧了,教师就“变”出一个红十字贴在附近,引导幼儿发展看病、拿药等情节。

3.角色参与。教师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参与游戏,和幼儿打成一片,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指导。这种方法最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产生有效的师生互动。

4.延迟介入。教师是玩伴,也是观察者,对于幼儿的反应、表现、冲突、疑难,不作替代而善于等待,仔细观察研究幼儿,在游戏的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取得第一手资料,不露痕迹地介入解决及指导。

5.评价提升。每次游戏结束前,教师带幼儿谈谈游戏中的感受、所获和遗憾,提炼经验,提升能力,强化目标。针对小班幼儿,多采用电视回放照片、场景重游再现等更具体形象的方式,让幼儿在再现情景中回顾游戏,延续游戏,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蟠桃盛宴”——中班以情节创意为主的戏剧创作指导

中班幼儿游戏中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会逐渐有意识地選择角色,安排情节,喜欢集体游戏,不同的幼儿在同一主题下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活动,按照游戏的要求进行协商、配合,使之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游戏的需要,实现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同主题下的游戏活动。此时戏剧游戏的教育重点在于戏剧创作,认知目标定位于要知道戏剧中的角色可以是多个的,戏剧的情节有开端、发展和结局,了解不同场景的空间位置,可以用服装、道具等进行简单的装扮,知道戏剧表演需要剧本,剧场有一定的礼仪等等。所以,中班应以戏剧剧本创作为核心,结合角色装扮、音乐舞美、场景搭建、剧评宣传等,从剧本创作的三要素——开端、发展、结局进行指导。

(一)开端

戏剧课程的主题游戏开端有师生互动的剧本创意商讨、创作游戏的蓝图。在“蟠桃盛宴”中,幼儿想象的角色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众仙女、各路神仙、孙悟空、土地公公等等,随之产生了玉帝和众仙的居所(娃娃家改装)、蟠桃园(操作区)、月宫(生活区)、众仙装扮的神仙阁(美容区)、太上老君的炼丹房(科学区)、八仙居(茶吧、棋类)等等。教学经验准备包括美术、音乐、语言、数学、科学、体育等。允许幼儿穿越时空,肆意想象,大胆迁移生活和教学经验构想绘本再创造进行游戏。同时,开端要商量好结尾表演区和观众区的位置。此阶段角色的自主选择是教师指导的重难点,要做到“三提示”:提示幼儿按照性别选择角色,提示幼儿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提示幼儿多尝试与前次游戏不同的角色。

(二)发展

1.第一次游戏角色种类不宜设定过多,可随着幼儿对游戏情节的熟悉或游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避免幼儿因制作蟠桃、道具、装扮等带来的操作多、交往少的现象,增加游戏自由人,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各区域设置分层次分工合作,如蟠桃园折桃子,种桃子,摘桃子,拼装桃子,做桃羹,送桃子,以及从其他区进货等分工并互相合作。

3.区域间动静分开,如仙女练舞和八仙下棋的区域要分开。

4.教师角色参与,可扮演王母、玉帝一类,便于组织巡视指导和结局的讲评。

5.区域重点指导和全局巡视指导相结合,个别幼儿观察和小组合作指导相结合。

6.选择与游戏情境相匹配的音乐背景。

7.及时关注各区百宝箱中各类材料的使用情况,为幼儿随时提供创意支架。

8.利用废旧物或大型积木构建有关场景,进行海报和门票的制作。

9.帮助幼儿自创绘本或剧本的整理、展示和装订。

(三)结局

结局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表演区和观众区的设置。游戏结束时,用琴声等信号让幼儿自己摆设好事先商量好的表演区和观众区。表演区要便于上场和下场,要考虑众仙为王母献蟠桃和贺礼的方位,观众区的视觉角度考虑全方面看到演出,观众同时也是演员,上下要科学有序。二是以角色身份的评价。教师扮作王母,向扮作众仙上前献礼的幼儿提问,如“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你喜欢他吗?”“你的贺礼是什么?怎样完成的?”“你今天的遗憾(或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等等,对表达清楚、表情夸张、表演出彩的幼儿重点表扬。

三、“取经路上”——大班以联合游戏为主的戏剧表演指导

大班幼儿想象更加丰富自由,语言、操作、交往、创造、思维、自我评价等各种能力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幼儿,鼓励他们尽情地想象、表达和自主表演。相比中小班的单独班级游戏,大班幼儿更适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之间的联合游戏,将各班的区角、环境、材料、教师指导等综合运用。幼儿不受班级限制,充分选择同伴、区角,发生和发展情节以及表现表演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变得更大。其组织特点在于:固定的教师,流动的幼儿;固定的区角,流动的角色;固定的内容,流动的情节。结合大班幼儿的特点,《大话西游》主题定于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路上,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想象更加奇特荒诞,情节更加穿越搞笑,包括《盘丝洞》《三借芭蕉扇》《女儿国》《红孩儿》《高老莊》《三打白骨精》等。戏剧教育的重心在于三要素的统整,游戏指导的重点放在联动发展上:(1)各教师联合备课,游戏方案共享;(2)确定各自班级环境场景的创设,如大二班创设《高老庄》;(3)创设一些适合木偶戏、哑剧的区域,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戏剧体裁;(4)同商剧本,共同排演,创设各班主题小剧场,自制各具特色的门票、相互串演、相互欣赏,相互竞争;(5)遴选小带头人当编导,如王母、高老爷一类的角色,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地发展。

总之,我们要转变戏剧教育传统的教师编、幼儿演的机械状态,解放与发展每个幼儿的戏剧天性。教师脱去权威的外套,与幼儿一起“玩”戏剧,共同享受一个如梦如幻的戏剧人生、游戏童年。

【参考文献】

[1]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大话西游指导策略
大话西游之品玩骐麟4K悟空播放机心得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大话西游》喜剧色彩遮蔽下的悲剧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