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物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不适应性引起的思考

2018-07-11 02:21黄绍书
物理与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课程标准新课程

黄绍书

(六盘水市第23中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4)

1 问题的提出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课程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但近十多年来的改革力度相对来说要大得多。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的文件;2001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文件。为此,教育部作出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简称新课程改革)的决定。2004年陆续出台了与之相应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简称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各学科各类版本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步审核并与新课程标准的施行同步推行使用。

2006年,高中新课程标准开始在部分省市施行,以后的几年逐步铺开,直至2010年最晚的省份才正式实施。自2010年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都选择在普通高中学校任教。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西部地区的高中学校教师空缺大幅增大。因此,很多学校近年来在包括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在内的重点高等师范院校引进了相当数量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岗位。通过跟踪调查表明,他们对工作有诸多不适应现象,特别是很难驾驭选修模块的教材教学。其中,物理学科表现得更为突出。

2 高中教材的演变

随着国家教育指导方针的变革,各省市高中学校的教材(本文中特指物理教材)结构及编排体例也跟随着几度进行调整。

2.1 新课程改革前的统编教材

恢复高考制度后到2005年以前,全国各省市的高中学校都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并出版发行的统编教材[1-10](见图1)。

图 1

20世纪80年代的教材有3个不同的版本。一种是中前期使用的小开本“全日制高级中学试用教材”,这一版本全套分为第一册和第二册;另两种是中后期使用的小开本“高级中学教材(甲种本)”和“高级中学教材(乙种本)”,全套均分为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三册。这3种版本的编排体例和知识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的内容分块集中编写,只是深浅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各高中学校根据各自情况选用。这个时期的高中学校是按文理分科进行教学的,文科不开设物理课,理科把两册或三册物理教材在高中2个学年或3个学年(这个时期的高中学段有两年制和三年制)依次学完就可以参加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覆盖高中学段的教材内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使用的教材是综合了1980年代的“甲种本”和“乙种本”修订而成的小开本“高级中学教材”,全套分为第一册(必修)、第二册(必修)和第三册(选修)。第一册(必修)和第二册(必修)仍然按20世纪80年代的体例编写,但内容比较浅显,第三册(选修)又再将力学和电磁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增补和强化,但总体难度明显低于“甲种本”或“乙种本”。这个时期的高中学校也是按文理分科进行教学,但文理科均要求学完第一册(必修)和第二册(必修)后参加由各省市统一组织的会考。之后,文科不再开设物理,而理科继续学习完第三册(选修)后参加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依然覆盖高中学段的教材内容。

2003年后的几年,使用的教材是大开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全套包括第一册(必修)、第二册(必修)、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三册(必修加选修)共4本。这套理科教材的编写体例与“甲种本”或“乙种本”是基本一样的,但总体难度略低于“甲种本”而高于“乙种本”。其中,文科学完第一册(必修)和第二册(必修)、理科学完第一册(必修)和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后就参加由各省市统一组织的会考。之后,文科不再开设物理,而理科继续学习完第三册(必修加选修)后参加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覆盖第一册(必修)和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及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的内容。

2.2 新课程改革后的分编教材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教材不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编写出版发行,而是由不同的编写团队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后又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发行,有若干个版本。比较典型的版本有人教版、人民版、鲁科版、沪科版、湘教版、北师大版等,这些版本的教材都冠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字样,全套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12个模块(见图2),其中,选修课程又分为选修1课程、选修2课程和选修3课程。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的主体知识结构和体例基本是相同的,但与课程改革前的统编教材有很明显的差别,就是各个知识板块显得不集中而比较混乱,且不同版本编写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有“百花齐放”的感觉。

图 2

这一时期,各省市的各高中学校对各版本教材的选用有相对的自主性。通常认为,文科学习必修课程和选修1课程、理科学习必修课程和选修3课程的3-1模块与3-2模块后就参加各省市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之后,文科不再开设物理课,而理科又在选修3课程的3-3模块、3-4模块、3-5模块中再选择任意一个模块学习之后参加高考,考查的知识范围覆盖高中学段学习过的各个模块内容。

3 新课程改革的误区

教学是系统工程,不同学段之间的知识结构必须要保持相对的连贯性,特别是理工科更是如此。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依赖工具,课程改革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高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人才选拔机制往往对教学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3.1 教材编写的盲目性

如前所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各个知识板块不集中而混乱,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在通过其获取知识过程中也是混乱的。由于潜移默化的原因,学生学完整个高中学段的内容后也很难能将相应的知识板块融为一体。

另外,选修2课程的3个模块的编写与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和高考考纲都相差甚远,因此一般没有高中学校会选择这一课程教材。这一课程教材的几个模块相对比较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使用,而中等职业学校有更为适合的教材,因此也不会选用高中教材。

3.2 高考导向有失偏颇

由于将选修3课程的3-3模块、3-4模块、3-5模块规定为选考内容(这里须说明一点,2016年10月,教育部根据课程改革10年来的有关反馈,又临时将选修3-5模块调整纳入高考必考内容,自2017年的高考开始施行),高中学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针对未被选用的模块展开教学。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经过高中学段的学习后,本应具备的比较完整知识体系而不完整,出现断层。

高中教育仍然还是基础教育、普适教育,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要求有多深,但要求要有一定的全面性。这样,才有利于与各类高校的教学内容接轨,也才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终生发展战略。

4 新课程改革的负面效应

自2006年进行课程改革以来,实施得最早的省市已经有整11年,实施最晚的省市也有7年。这一过程中,经验固然是可取的,但呈现出的弊端也较为突出。

4.1 高校教学的困境

高等院校的基础教材[11-16]都是根据知识结构系统归类编写的,其内容都要以高中教材相应的知识为基础;但高中教材是按上述模块式编写的,由于高考的指导性和普遍存在的教学功利性,总有一些选考模块在高中教学中处于“盲区”。

全国各地的考生经过高考选拔进入高等院校新群体后,其知识结构及层次参差不齐。高校教学只能相互兼顾,即既要兼顾学生的毕业问题,又要兼顾教学知识体系基本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高校教师针对某一知识体系的教材内容授课时,不可能按教材要求的深度展开教学,更不能拓展其广度,只能“从易出发、泛泛而教”。这样,学生在完成高等教育学业后,其知识结构和层次达不到必须的高度与深度。

4.2 高校毕业生的短板

由于课程改革引起上述的连锁原因,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有很强的不适应性。这种现象,表现在高师院校的毕业生中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不能驾驭高中学校选修模块的教材教学,这还因为“教师”是一个比较专业化的职业所致。其中,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又更加突出一些。通过对贵州部分县、市的一些高中学校近几年来录用的近500名高师院校物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对话式调查统计,发现这些被调查的对象中80%以上不适应或基本不适应高中物理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这一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现象可能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在一定区域内确实存在。

5 延续与展望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17]工作,标志着新一轮次的课程改革的开始。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启动编写与之相对应的教材。这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其课程结构设定必修课程3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3个模块和选修课程3个模块等共9个模块,如图3所示。其中,将高中学段的基础内容放在必修课程、拔高内容放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拓展内容放在选修课程。所有学生学完3个必修模块后就参加合格考试即学业水平考试。之后,有志向理工类发展的学生继续学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3个模块后参加等级考试即高考。选修课程的3个模块均属于自主开设课程,用于各高中学校自主抉择。

图 3

可以预见,这一设置可以解决高中学校与高等院校之间的教材及教学不相衔接的矛盾,但在即将全面铺开的新一轮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纳入6选3范畴,必将导致理工类高等院校物理类专业潜伏着新的更大的招生危机。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