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勾勒命运共同体蓝图

2018-07-11 06:10黄培昭曲翔宇青木李珍李司坤崔杰通柳直
环球时报 2018-07-11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中东

●本报驻埃及、德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曲翔宇 青木 李珍 ●本报记者 李司坤 崔杰通 ●柳直

一场外交奇迹昨天在北京上演,阿盟21国外长以及阿盟秘书长齐聚人民大会堂,参加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这样的“全家福”极其罕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勾勒中阿新的合作蓝图,提出中阿合作新举措,结合当前中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各方需求阐明“中国方案”,这是习主席第三次对阿拉伯世界做重要政策宣示,备受关注。过去60多年来,从万隆会议到中东巴勒斯坦人事业再到南海争端,中阿一直相互支持。在国际舞台上,阿拉伯国家是一支有特殊影响力的力量,它们曾经因为自身的地缘战略价值和丰富石油资源引发西方大国争夺,但近年来石油热降温,加上中东持续的动荡导致吸引力下降。当下阿拉伯国家急需走出困境、完成转型,它们将中国视为一个可信赖的伙伴,而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让它们看到希望。此次会议举行之际,保护主义在全球肆虐,都渴望发展的中阿更需携手应对这样的“寒流”。

新蓝图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准备新时代合作的蓝皮书。”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举行前两天,阿联酋“海湾新闻网”就以此为题刊文充满期待。网站配图强调中阿的兄弟情:一位中东面孔的男子身穿白色阿拉伯长袍,满面笑容地望着身边身着大红色传统中式服装的东方男子,后者同样面带微笑。两人合作打开一幅蓝图,上面包括卫星、飞机、工厂等合作内容。

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中阿始终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他强调,中方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得到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中阿全方位合作进入新阶段。习主席在讲话中表示,中阿双方要把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要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实现金融合作、高新技术合作“两翼”齐飞。中方将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

阿盟秘书长盖特9日在沙特《中东报》上撰文赞扬中阿合作论坛,称14年来阿中贸易额从当时的364亿美元升至2017年的191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贸易额可望达到6000亿美元。他称,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被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商界领导人以及知识分子聚焦,对于如何以勇气、创造性和自信应对全球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验。

美联社10日称,中国领导人当天承诺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价值超过230亿美元的优惠信贷额度、贷款和人道主义援助,进一步扩大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日本时事通讯社列出此次会议的各种成果,认为这表明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清洁能源等领域将全面与阿拉伯国家展开合作。日本富士电视台称,美中经贸摩擦加剧,石油是工业的生命,而美国在世界原油交易上拥有话语权,中阿现在强化合作十分必要。

“在此时此刻的阿拉伯世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传递的信息必将受到真诚欢迎。”沙特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墨涵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阿拉伯世界正处于大变局之中,一些地方饱受数年之久的内战和动乱毁坏,另一些国家则在应对后石油时代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追求更具可持续性的未来,此时习主席在投资、援助、技术转让等方面做出的承诺,是弥足珍贵的。尤其当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充斥着保护主义和反自由贸易的声浪之际。

“阿拉伯世界搬到中国”

“21位阿拉伯国家的外长加上阿盟秘书长,这次会议像是把阿拉伯世界搬到了中国。这绝对是外交大手笔。”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这一‘全家福凸显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性,也表明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信任。”

一些西方媒体试图寻找中阿合作论坛的地缘政治影响。德国《焦点》周刊10日得出“阿拉伯世界正转向中国”的结论,称特朗普政府新的中东政策以及欧洲无暇顾及中东,让阿拉伯国家心灰意冷。相反,中国却给该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即使美国的盟友沙特也在大力加强与中国合作。瑞士《新苏黎世报》同日评论称,特朗普挑起贸易战,改变全球秩序。相反,北京在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欧亚大陆正成为中国的中心舞台,通过“一带一路”连接欧洲、俄罗斯、中亚、南亚和东亚,现在又是中东。

“开启一场旅行之前,先选择一个合适的伙伴”,阿联酋《国民报》上周一篇聚焦该国与中国关系的文章,提到了这句阿拉伯谚语。阿盟秘书长盖特9日在《中东报》上撰文回顾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关系时举了很多实例:1949年之后,阿拉伯国家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甚至比联合国还要早;阿中关系在国际关系极度对立的时期见证了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寻求恢复联合国席位,更不要说阿拉伯国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田文林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阿拉伯世界有20多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举例说,2016年时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搞“南海争端国际诉讼”时,阿拉伯国家就集体发声站在了中国一边。

“每一个全球经济机会蛋糕上它都是重要的一部分,每一张地缘政治谈判桌边都有一把属于中国的椅子,中国强大且先进的军事力量也堪比俄罗斯和美国。现在中国有14亿人口、11.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北京的每一个决定和部署都被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公司以及个人关注、审视及消化。”地缘政治风险咨询公司“牛津分析”的高级顾问阿尔科维尔上月底在沙特“阿拉伯新闻网”发表专栏文章,呼吁“阿拉伯世界应该与中国修桥”。文章说,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阿拉伯世界需要维持政治稳定、对中国的产品和投资开放市场,与中国联合投资,派学生去中国学习,让中国明白它们能成为一个可信赖的伙伴。

“伟大的”远不止是油井

“伟大的油井”,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5年形容“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时曾以此为题,聚焦于石油。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当然远不止是因为石油。《今日埃及》6月25日载文称,中国在多个全球治理平台上都是一位活跃的参与者,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G20,其间中国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且将增进与阿拉伯世界更紧密的合作与理解作为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9个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每周有150班客机和50次货运飞机穿梭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访问阿拉伯国家的中国游客逐年猛增。在另一个方向,阿拉伯国家一流品质的商品,包括埃及的长绒棉、突尼斯的橄榄油、黎巴嫩的巧克力等,在电商平台的帮助下,都已经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庭。”10日,《海湾新闻报》刊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文章,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瞬间变得生动、具体起来。

许多中东观察家认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近年来增加了新的动力,那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曾担任黎巴嫩银行第一副行长的赛义迪日前在阿联酋《国民报》上撰文,强调“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中东增长与经济多元化的新道路”。他说,中东重建与发展将带来大量就业,帮助阿拉伯年轻人就业、远离极端主义、摆脱贫穷,有助于解决1500万难民流离失所的大问题。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习主席10日提出建设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实现复兴的梦想。同时提出了新举措,有很多新提法:比如互联互通作为中阿合作“龙头”;比如空中信息走廊、海洋服务旅游,包括港口建设,陆地上铁路网的建设;比如以油气和低碳能源合作为“双轮”。他表示,过去我们说油气是“主轴”,现在加上了低碳能源,这次特别提出了金融合作和高新技术合作“两翼”齐飞,而这是以往合作的瓶颈。现在设立了中阿银行联合体,还有产能合作,包括讲到很具体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中阿合作可喜势头已经形成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中东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中阿关系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