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生命之火在大地深处

2018-07-11 07:15吴晶
党建 2018年7期
关键词:黄大年吉林大学大地

吴晶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009年,迎着飘飞的雪花,他从英国剑桥回到北国春城,只为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

2017年,依旧是大雪纷飞,这个像转子一样超速运转的人,在58岁的盛年猝然离世。唯留一段传奇,震撼世间心灵——

他的回国,能让某国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他的回国,推动我国地球深部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

黄大年,当人们含着热泪传颂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

为什么,他放弃英国的高薪洋房,回到祖国从零开始?为什么,他不评院士拒当领导,非要一心一意做科研?为什么,他忙得回不了家,连自己的健康都顾不上?

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走进黄大年生前所在的吉林大学校园。采访的人越多,我们就越感叹:黄大年的生命轨迹是如此不同寻常!

入夜时分,整理白天的笔记,我们常常望向清冷的夜空,想要寻找清晰的答案:黄大年身上的使命感是不是与生俱来?

想要走进逝者的精神世界,并非易事。黄大年是高端科学家,很多人只了解他科研进展的某一部分或某一领域,难以用更为宏观的视野展现全貌。在采访中我们寻找着所有相关的讯息,一本书、一封信、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从他的家庭背景中去寻找,从他的成长环境中去寻找,从他的海外经历中去寻找,从他所处的时代中去寻找……

没想到,这样的追问与思考竟然持续了近一年。在推出万字长篇通讯《生命,为祖国澎湃——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基础上,我和同事陈聪在多位前辈的悉心指点下,尝试二度创作,完成了近1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全书分为十二章,以时间为主线,以事业和情感的发展为副线,从黄大年入院准备手术的倒计时状态写起,追溯他毅然归国,为祖国教育科研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人生历程。

从起笔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为自己划定了一条红线——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都要务求真实、力戒浮夸,经得起时间的审视。这样的写作过程,仿佛攀过一座山,明知氧气告急却仍要负重前行;又仿佛漂过一片海,情感的潮水时涨时退,一次次冲刷、磨砺着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又仿佛是沙漠中寻找绿洲的苦旅,为着那个日渐清晰却仍难以企及的终点,我们虔诚而又疲倦地行走着,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从冬到春,又从春到夏,我们一次次走近黄大年的团队师生、亲朋好友,形成30余万字的采访笔记。

有很多次,黄大年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梦境:圣诞平安夜,他独自在机场默默挥别英伦的优越生活;地质宫翻修,他一手写报告,一手抱个水盆接雨;汇报项目前,他抓起一把速效救心丸塞到嘴里;连夜奋战后,他“咣当”倒地却不许学生说出去……

在梦中,我们就在他左右,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他为科研进度赶不上计划的那种焦虑、为科研项目连夜奔波的那种疲惫,为工作顾不得家的那种内疚……让我们几度泪落梦醒,赶紧打开电脑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

情感的高潮过后,理性的思考在自然地沉淀。

很多人,因为时空的阻隔、境遇的改变,渐行渐远,不再回头。而黄大年饱尝半生艰辛,一颗心依然滚烫!

有一首歌,唱出了他的心声。

2014年,在吉林大学的中秋晚会上,姚立华老师演唱完《我爱你,中国》走下舞台,发现黄大年在舞台的一角等着她。姚立华老师走上前去,刚想问候,竟见他的眼角挂着泪珠,一字一顿地说:“姚老师,听了这首歌我们感动得落泪,请理解,我们常年在国外的这些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

祖国,就像生命中最激越的音符,始终拨动着黄大年的心弦。

大学毕业时,他曾为同学写下毕业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赴外求学时,他曾对送行的人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归国后,他与母校吉林大学签约5年。不提任何条件,只领一个头衔: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7年中,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开足马力。“每天晚上都是两三点睡,没有周末,没有周日。一天休息5个小时,有时只休息3个小时。在中国做科学,像我们这样的人挺多的,玩命去干……哪天倒下,就地掩埋。”他恨不能用生命熔铸成一把钥匙,去为祖国打开大地深处的宝藏之门!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7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这是中央电视台在“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为黄大年发布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四字足矣。

在以黄大年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面前,所有的文字都只能自觉地谦卑地低下头,不敢矫情妄为,因为与这群人为自己的信仰所交付的生命相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会黯然失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感到,写黄大年的故事不能只停留于感动或仰望。如果我们的文章能够烛照他的精神,他的生命就會如地质宫永不熄灭的灯光,照亮更多追随者的脚步。

最后一次结束采访后,我们去了长春殡仪馆。殡仪馆街边的商店都很简陋,我们只得买三枝仿制的黄菊花,默默走向骨灰存放室。

黄大年的格子是第67号。骨灰盒上,覆盖着一面党旗。他的相片旁边,学生们用水晶镜框装裱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那上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8个字格外醒目,又一次让我们热泪盈眶。

“我的归宿在中国。”这就是共产党员黄大年的信仰。

当我们终于理解了他的信仰,才知他的旅途虽有泪可挥、却不觉痛苦;他的终点虽提前到来,却无须悲凉。

不说再见,不再悲伤,因为祖国大地已铭刻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大地的儿子,因为他一生与地球物理探测相连;

有人说,他是璀璨的流星,燃烧的生命之火仍在大地深处,漫散炽热……

(作者系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副主任,曾获中国新闻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王锦慧)

猜你喜欢
黄大年吉林大学大地
大地之歌
黄大年:国之重器 学者楷模
黄大年: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线控制动踏板模拟器的研究
裂开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