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综艺:个个揣着一颗文化的心

2018-07-11 03:31何可以
东西南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董卿正文综艺

何可以

不管宏观的政策环境,还是受众的审美土壤和现实数据,很多迹象都表明,文化综艺正在进入黄金年代。

“裸奔”了一季的《见字如面》,第二季穿上了金主爸爸为它定制的“新衣”。

此前,由于找不到广告商赞助、冠名,《见字如面》第一季在视频网站和地方卫视上素颜上线。在部分节目冠名费已飙升至以亿元为单位的网综时代,这样的处境颇为尴尬。

士别三日,形势大变。

第二季《见字如面》制作完成后,拿下超过5000万元冠名费,所有广告都在3天内售罄。帮它“一雪前耻”的,是第一季节目播出后收获的好口碑和不错的收视率。

2017年是中国综艺节目史上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人们喊出了“中国嘻哈元年”,也喊出了“文化综艺元年”。两大节目类型风格迥异,前者自带地下冒犯气质,后者一派殿堂清流风范。

命运也截然不同。

2018年伊始,随着《中国有嘻哈》领军人物之一的PGone深陷丑闻,嘻哈综艺恐怕只是昙花一现。各类文化综艺则步履稳健,从早期的《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2017年叫好叫座的《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再到2018年的《经典咏流传》,一路收割口碑。

2016年之前,排在前面的热门综艺类型主要为音乐、竞技、表演和旅游。

2017年开始,主打文化型的综艺强势逆袭。在腾讯娱乐“2017年度季播综艺网络口碑Top10”中,《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分别摘得状元与榜眼,《中国诗词大会》也赫然在列。

某种程度上,这是观众审美和国家意志的双重选择。

人们已经见惯相亲节目撒狗血、选秀歌手动辄诉说坎坷身世,以及明星真人秀里被精心设计的冲突和矛盾。高度同质化的节目中,相同的面孔抖着重复的包袱——2015年,仅薛之谦一人,就参加了36档以上的综艺节目。

与此同时,国家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呼吁各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

一场主打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和电脑屏幕上的“文化复兴”,趁势启幕。

顺势

“没有想到,一个近百岁的老人会成为网络红人。真是没有想到。”《朗读者》导演田梅感慨。

因为在《朗读者》讲了一个“偷时间的故事”,97岁的老人许渊冲成了2017年综艺节目第一位网红。

这是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的节目《朗读者》第一期。许渊冲和濮存昕、柳传志等人一起,成为朗读者,让观众在“读”和“听”中感受到美好和诗意。节目组为这一期搭配的主题叫“遇见”。

《朗读者》播出一个月前,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这是官方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来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成功举办过《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的央视,当仁不让地成了国家意志的重要践行者。

“遇见”并不容易。制作人董卿描述当初的艰难:“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磕头化缘”的低姿态不是夸张,光《朗读者》的赞助商,制作团队就找了一年。董卿一次次带着制作理念参加央视的节目资源推介会,口舌费劲,却收效甚微,以致节目迟迟无法开始录制。直到2017年1月,才出现转机。

没想到播出后,大获成功,豆瓣评分高达9.5,张梓琳、柳传志、许渊冲等嘉宾登上微博热搜。

此前,娱乐节目中的哈哈和呵呵大多只能取悦某个年龄层,而《朗读者》是一档全家都可以坐在一起观看的节目。

和有央视撑腰的《朗读者》比,《见字如面》的出现显得更加朴素。

2016年12月29日,《见字如面》在腾讯视频上线,两天后,在黑龙江卫视播出。

没有冠名。上线前,节目团队接触了一些广告商,得到的反馈是:认为是好节目,但不觉得它是大众的。

腾讯视频平台运营部副总经理马延琨第一次收到《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的提案时,对这个节目的判断是:“用好听的话叫特别,不好听的,叫冷门有很大的风险。”好在节目蕴含的情感,打动了马延琨和同事。“当时还没有用清流这个词,至少我们觉得它是一个很有品质、文化类、差异化的节目。”

顶着压力,《见字如面》“裸奔”上線。录制地点是北京红砖当代美术馆圆形大厅,一张小讲台,一个麦克风,一封信,一位读信人,念完信后不多说一字,转身退场。没有多余的舞台和灯光设计,观众人数也不多。主持人和鉴赏嘉宾许子东等人远在第二现场。

出人意料,节目播出后成了2017年的一匹综艺黑马,网络总播放量超过2亿次。调查显示,75%的观众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24岁以下的占42%。

有人问一个大一学生:为什么爱看《见字如面》?对方回答说,喜欢里面人说话的方式,感人至深但不肉麻。

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艺委会副秘书长易凯说:“从这个节目来看,我们可能低估了网络用户的素质。”

趁节目走红,腾讯视频推出了单曲版。其中,张国立与王耀庆朗诵曹禺与黄永玉的通信,是单曲播放量最高者,达到2000万次。

关正文回忆,看到节目后,当时93岁的黄永玉找到他。“正文,你和国立到我这儿来一趟,我请你们吃饭。”关正文说,“老爷子那天特别高兴,一直拉着我们讲了许多文坛旧事。下午还给我们画画。”

他还收到了一位电视评论人的手写来信,信中说:“发现您最近的作品总是喜欢逆势而为,好像总也不会去趟综艺的这片浑水。”关正文回复他:“哪有那么悲壮?我这才是顺势。”

确实是顺势。关正文因《见字如面》收获了许多主流奖项,节目也多次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点赞和转发,直接获得主管部门的表扬。广电总局还发通知,划重点表示要鼓励在黄金时段增加文化类节目的播出。

响应号召,各卫视安心“跟风”,纷纷推出类似题材节目。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电视彻底成了一个“读诗季”。

清流

此前,文化节目往往给人“苦旅”、“苦吟”的印象,但从2017年开始,不论《见字如面》《朗读者》,还是《国家宝藏》,都创造了一种新的画风,摒弃了严肃的说教、刻板的搬演,选择了接地气、生活化的呈现方式。

《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在嘉宾表演前,给每人写了一封信,沟通读信的方式。他希望嘉宾能用声音、形体、表情等细致入微的表演,来塑造写信的人物,读出的声音是自然的、生活化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朗诵腔。

重读历史上第一封家书《黑夫家书》时,新生代明星林更新用现代人的口吻说着“快点寄钱,钱花完了,还借了战友的,寄钱要赶快,再不寄来,即死矣”。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里表现出来亲情,和今天的我们并无二致。

戏骨杨立新念完信后,花了几秒才缓过神来,肩一耸头一歪,说了一句:“哎呦哎,终于啊!”

张国立、王耀庆在表现曹禺、黄永玉的来信时,手舞足蹈,如被角色附体。

从不参加综艺节目的演员何冰,被节目的人文情怀所打动,朗读了一封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我自家连一条棉裤也没有》。信中,已经成名的文学家郁达夫真诚激昂地勉励“北漂”青年沈从文奋力前行,并揶揄讽刺了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节目播出后,这段不为大众所知的文坛掌故,迅速在网上传播,微博上还出现了“上大学就有好工作么”的热门话题讨论,阅读量超过2000万。小众的书信文化就这样变成了引起共鸣的大众文化。

董卿对《朗读者》的定位是“高而不冷”。她解释:“高,是文化的地位,不冷,则要靠人的情怀来完成,而非人的光环。”

《朗读者》的舞台呈现,也和央视其他节目不太一样。“这个节目没有什么繁琐的道具,没有配个大舞啊、舞台秀啊什么的,都没有。就是希望大家安安静静地去听别人的真情实感,去听别人的朗读,节目绝对不会加那些东西的。它对品质要求是极高的。”导演田梅说。

节目每一期都被设置了一个主题,分别是“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董卿曾对媒体透露,节目最初的设想是做明星朗读节目。但最终首季出现的68位嘉宾只有15位是演员,其余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专家和学者。

企业家柳传志是《朗读者》团队最先想到的人选之一。第一次见面,董卿、田梅和他聊了4个多小时。她们希望柳传志和所有嘉宾一样,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聊天中,柳传志从兜里拿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两天后,他的儿子就要举办婚礼了。会议室里,柳传志把这封信念了出来,听得董卿和田梅瞬时泪奔。董卿当即决定:就读这封信,很好。

事后证明,董卿是对的。没有高超的朗读技巧,这样一封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企业家作为父亲最朴实的一面,也被朗读中丰沛的父子亲情熨帖了心灵。

前奏

“《见字如面》实际上是个副产品,我们一直在研发读书节目,但大众读书节目的传播影响力问题一直很难解决。20年以前曾经有过比较有影响的读书节目,最开始创办的时候我也参与了,叫《读书时间》,后来‘时间没了,因为大家没时间读书了嘛,就改名叫了《读书》。其实现在那个节目还在,但是大家不知道了。”导演关正文回忆创作过程。

渐渐被遗忘的不只是《读书》,还有一众当年在电视上各领风骚的文化类节目,比如《文化视点》《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这些节目背后,是一群文化媒体人的初心。

与关正文交情笃深的老友马东,曾经在央视做《文化访谈录》《文化视点》等多档文化类节目。2012年,离开央视后,他加入一家视频网站。自认为不擅长炮制唱歌跳舞类节目的马东,准备继续在文化类节目上发力。他想到美国有个节目叫《Spelling Bee》,是一档风靡全球的拼字游戏节目,深受启发:“汉字本身里边的那些意思,往里挖会更有意思。”

马东找到河南卫视领导,在饭桌上说出了自己的设想。他回忆:“如果跟别的电视台的人吃饭提这事,估计也就没戏了。河南卫视文化立台,四个领导,有仨是学中文的。”

这个看起来很冷门的建议,被領导认可。马东又找到韩寒、陈道明、刘震云等人谈,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这是好事儿,“给了我们一些信心,觉得摸这个路子也许摸对了”。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在接触年轻明星做嘉宾时,接洽的人回来反馈:她说这没什么意思,你想说什么呢?想说现在汉字不会写?不会写怎么了?干吗非得要写,拿拼音输不是一样么?

这让马东越发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提笔忘字是我们整个节目的主题诉求,就是提醒你这个字你还认识么,这个字体还会写么,这是我们的主题口号”。

他亲自设计汉字十三宫的游戏,并制作出节目《汉字英雄》,找到于丹、高晓松、张颐武担任评委。

2013年7月《汉字英雄》第一季在河南卫视首播,口碑和收视率比马东预想的要好很多。节目进入复赛阶段时,收视率紧逼同档晚间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快乐男生》和《一站到底》,位列全国第四。

很多网友也借助这档节目,知道了视频网站爱奇艺,马东彼时正是爱奇艺首席内容官。《汉字英雄》成为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节目。

无独有偶,央视当时也在播出一档类似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制作人是关正文。

2012年,刚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当总监的金越,被收视率压得透不过气,他迫切需要做出一档有影响力的节目。

他找到关正文——两人曾合作总体设计过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关正文告诉他:“我只想做听写大会。”

“听写大会”的项目已经在关正文手里捏了3年,没有人愿意接纳这个看似小众的方案。

他曾在6年前看过一个讲《Spelling Bee》的纪录片。“这个大赛创始于1925年,每年一届,全美的孩子都有机会参加,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传承活动。它启发了我,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们也有这样一个活动该多好。所以这个节目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我们的汉字,关注我们的书写能力,关注汉字之美。”关正文回忆。

金越接受了提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形态研究和论证在央视进行了两年,科教频道为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作准备。金越说:“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2013年8月2日晚8点,选秀节目扎堆的周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CCTV10正式与观众见面。这档在关正文手里冷置了很久的节目,让央视的同时段收视率飙升了4倍。等到第二年第二届播出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频道换到了CCTV1。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关正文再接再厉,又制作了《中国成语大会》。这是一档纯原创的成语知识对抗性节目。

“淘汰了我们优美语词的也许是一个错误的时代。一辈子也见不到的字词也许是一辈子的遗憾。从古籍中找回我们民族的精华真的是很有必要。就算是这个节目死了,这个努力也值得。更何况收视率一直在增长。”这是关正文等人的初心。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成功,让节目策划者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2016年,央视科教频道自主研发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文化益智类节目成了央视文化类综艺进发前一个新的节点。到2017年第二季播出时,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带火了“毛花令”,也带火了00后少女武亦姝,收官新闻甚至上了《新闻联播》。央视数据显示,第二季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

回归

不管宏观的政策环境,还是受众的审美土壤和现实数据,很多迹象都表明,文化综艺正在进入黄金年代。

在“诗词热”和“朗读热”下,蜂拥而至的文化综艺节目开始雷同出现。

央视再度出手。“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说。

一档大众版《百家讲坛》加鉴宝版《演员的诞生》出现了。

2017年12月3日,《国家宝藏》在央视首播。这档文博探索节目由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李晨、王凯、梁家辉、王刚、段奕宏、刘涛等担任国宝守护人。

相比朗读节目的典雅持重,《国家宝藏》画风清奇许多。第一集中,王凯饰演的乾隆皇帝希望烧造一款集大成的各种釉彩大瓶,他的审美观被雍正帝吐槽为“农家乐审美”。舞台上,乾隆和雍正、王羲之、黄公望站在了一起,乾隆被后者“三维立体Diss”。网络流行的梗出现在庄重典雅的氛围中竟毫不违和。有网友表示,这种“立完flag秒打脸的操作”来自以90后聚集地著称的B站。

在做收视人群的调研中,《国家宝藏》团队有两大发现,一是现在的90后普遍爱国,是各大论坛积极的参与者;二是B站上最火的IP是上世纪90年代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三国演义》。

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后,节目有意向B站取经。《国家宝藏》总撰稿于新玲曾对媒体介绍:“像B站手段我们还是用了一些,但是一期三個剧的风格是有平衡 的。”于新玲曾是2015年前播的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的总编剧。

于是,纪录片的庄重,综艺节目的娱乐和时尚,文化的内核,在《国家宝藏》中融汇。

担任外拍总导演、策划的刘军卫,曾是央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总编导和《大国崛起·海洋时代》编导。他说自己95后女儿很少看自己以往的作品,但《国家宝藏》她很认真地看了,还提了很多意见。

在《国家宝藏》执行导演汤浩看来,近年来文化清流综艺的流行,是潮流驱动使然。14年前,他还是电视湘军的一员,在湖南卫视制作了红极一时的新锐人文谈话类节目《新青年》,节日主持人是柴静。她因为这档节目树立了自己的知性风格,从此为观众所知。但是,2003年初,这档节目从荧幕消失。此时,电视节目进入综艺大时代。

“现在感觉又回归了,老百姓的需求也是不断循环的,又回归到对知识对内容的渴求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节目制作也要跟上。”汤浩说。

(吴莉荐自《博客天下》)

猜你喜欢
董卿正文综艺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
董卿的宝贝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户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