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随访婴儿血管内皮瘤消失一例

2018-07-12 00:09周敏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管腔内皮复查

周敏

[中图分类号]R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205-01

患者,女,7个月,2015年8月8日因“呕吐、腹泻”来我院就诊。行B超检查: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肝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测较大者1.9x1.3cm,余肝实质回声密集中等、分布均匀。肿瘤标记物AFP:在正常范围,肝功正常,血小板:371x10E9/L。因患儿年龄较小,考虑到造影剂不良反应,未做肝脏增强CT及超声造影,遂行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婴儿型血管内皮瘤。临床未做任何处理,建议随访。在随后的两年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2017年11月30日复查发现肝内病灶减小、数量明显减少;2018年4月29日复查肝内病灶消失。

讨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endotheliona,IHH)是少见的肝脏肿瘤,发病率为1/20000,但婴幼儿较常见,位于儿童肿瘤的第三位,约占12%,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女性好发。IH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因产前B超提示肝脏占位或因肝脏肿大及皮肤血管瘤就诊。IHH是血管源性肿瘤,可引起动静脉分流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AFP增高。I型IHH最常见,肿瘤组织由大小不等的血管构成,管腔内壁可见肿胀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有粘液基质和胆小管成分,核分裂相少见;II型IHH少见,主要表现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不形成管腔或管腔結构不清晰,部分可形成乳头样结构,无散在胆小管成分。II型具有潜在恶性,I型和II型可以混合存在于同一患者。IHH的表现为单发、多发病灶或弥漫结节病灶。随着对本病的研究,目前IHH主要靠CT特征性表现并结合发病年龄多能明确诊断,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穿刺有大出血的风险,所以不建议行肝脏穿刺活检。IHH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原位肝移植、放射治疗、经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类固醇治疗、干扰素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文献报道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多发结节型IHH,病灶可缩小、数量可减少,随访至1年以上肝内病灶可进一步减少、部分可消失。本例患儿因“呕吐、腹泻”入院查体时发现,病理诊断属于IHHⅠ型,AFP、肝功、血小板均正常,随访两年多未经任何治疗肝内结节完全消失。IHH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肝母细胞瘤,小儿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肝右叶多见,易侵犯临近肝实质及血管、胆管,AFP常明显增高;②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成人和年长的儿童,极少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③肝转移瘤,增强CT表现为快进快退。认识本病避免与肝母细胞瘤和肝转移瘤相混淆,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或放疗。超声检查具有无损伤、可重复、价格低廉的优点,可作为筛查、随访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管腔内皮复查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发现肺部结节该不该紧张?
勒布朗的遗产
现代快报:取消复查期限,“按日计罚”才能发威
丹参酚酸B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