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玉雕的艺术表现研究

2018-07-12 07:57四川百璞归真商贸有限公司6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世俗化花鸟玉雕

(四川百璞归真商贸有限公司 610000)

花鸟玉雕的发展史也是花鸟玉雕的世俗史,伴随着花鸟玉雕从礼器到装饰用品的世俗化转变,使得花鸟玉雕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世俗化的转化过程在推动花鸟玉雕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花鸟玉雕的发展受到了世俗化的限制,导致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缺失,从而演变为花鸟玉雕发展的桎梏。

一、中国花鸟玉器的起源

(一)史前鸟兽纹玉器

我国史前鸟兽纹玉器,在南北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分布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时间年代来看,大体分布于前仰韶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三个时期。

仰韶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神权时代,玉器是伴随着神权的强化而出现的。在神权时代,玉器主要是被用为神器,为神权统治服务。到了龙山时代,随着王权的建立和国家的形成,玉器也随之成为了推行王权的工具。由此分析,中国史前的鸟兽纹玉器是作为为王权和神权服务的礼器出现的,与后来作为艺术品的花鸟玉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也就是说,我国史前出现的大量花鸟玉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玉器,而是一种礼器,是花鸟玉器的文化源头。

(二)夏商周鸟兽纹玉器

夏商周三代,在继承了史前神器、礼器发展的同时,鸟兽纹玉器有了更大的发展,在出土的玉器中,商代的鸟纹玉就纹类分便有十余种之多。而到西周时,更出现了新型的花纹玉器,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更是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鸟形佩和龙凤合纹的玉器。

整体上来看,夏商周三代的鸟兽纹和花纹玉器,继承了史前神玉的威严与神秘,但更多应用于统治者王权的强化。其中花纹、鸟纹玉器的出现为日后花鸟玉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秦汉魏晋时期的花鸟纹玉器

伴随着春秋战国之际的“礼乐崩坏”,中国传统礼仪社会开始转型。随着秦朝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帝国的的建立,玉器失去了作为礼器的贵族王权基础,逐渐走向世俗化。到西汉时,张骞出塞以来,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建立,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剧,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共同推动了花鸟纹玉器的世俗化转变。

魏晋之时,多民族的文化交流空前发展,与此同时佛教兴盛,佛教相关的植物纹也在玉器中大量出现。

西方文化中花鸟雕塑绘画艺术元素的渗入,为萌芽发展阶段的花鸟玉器带来了新的契机,出现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写实风格的花鸟玉器,并为后代花鸟纹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花鸟玉器的发展

(一)花鸟玉器的形成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的再一次大统一,并伴随着国家的强盛,文化出现了大繁荣,中国玉文化再次出现了一个发展的新高潮。在这一时期,玉器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用品。玉器在礼玉上的内涵已慢慢退去,更多的是它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下,使得中国花鸟玉器应运而生。

唐朝花鸟玉器多受西方写实花鸟纹为装饰的器物所影响。产生了许多东西文化交流的新纹饰,为后来花鸟玉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开创意义。

(二)宋代花鸟玉器的发展

宋代社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稳定,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北宋时候,已经出现了专门雕琢花鸟玉器的作坊。

宋代成熟的花鸟绘画也为花鸟玉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宋代的花鸟玉器也呈现了精细复杂,高艺术性的特点。

(三)辽金时代的流变

辽金时代中,花鸟玉器受到了北方契丹、女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吸收了中原文化的同时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身相对独特的“春水”、“秋山”题材的玉器,充满了北方的纯朴情趣,也进一步推动了花鸟玉器的发展。

(四)元明清时期的延续

元朝继承和发展了辽金原来的南北花鸟玉器的传统,并继承了两宋以来发展成熟的雕琢技巧,推动了花鸟玉雕的进一步发展。

明朝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济高度发展,使得玉的世俗性再度增强。在这种历史环境下,大型的观赏用花鸟纹摆件大量出现,代表了明代花鸟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

清代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将我国古代花鸟玉器的发展推到了极致。不论是构图造型还是纹样装饰和雕琢技艺,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准。清朝的玉石雕刻在全面继承了中国古代玉雕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玉雕技法,使花鸟玉雕达到了古代发展的顶峰。

三、花鸟玉器在当代的的发展现状

(一)花鸟玉器发展的困境

1.世俗化的玉雕文化

花鸟玉雕通过不断的发展,从“神权-王权-民权”,不断推动自身世俗化发展,是沿着自身内在的自律性发展,其世俗化的转变推动了花鸟玉雕发展的同时在世俗化中,转变为社会世俗功利诉求的达标。从而使得花鸟玉雕在创作层面、美学上受到了世俗化的桎梏,使得现代花鸟玉器的发展受到限制。

2.主流文化群体的缺失

伴随着花鸟玉雕不断世俗化的是文明发展总的文化下移,其实玉雕本身的世俗化就是自身的文化下移过程。但是不同于文学、绘画等方面的文化下移,在为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的同时,在主流文化的群体创作中获得价值提升。而玉石仅在装饰玩赏的审美领域得到了扩大,而在创作阶段,却长期缺乏社会主流文化群体的参与,玉雕在长时间内仅是技艺而非艺术。

正是由于缺乏主流文化群体的创作参与,玉雕难以提升其在美学与精神上的诉求。正如缺失了根基的空中楼阁,花鸟玉雕的繁荣缺乏了主流文化群体的创作参与,难以真正的提高自身价值。

3.玉雕行业的自身局限与社会偏见

作为中国传统技艺,玉雕行业有其传承多年的传统,在技法、理念甚至是雕刻内容也相对固定。这些是玉雕发展多年积累的经验,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以往的经验往往具有局限性,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与时代脱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限制了玉雕艺术的发展。

玉雕行业自身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在吸引大批从业者涌入的同时,也使得从业者的知识水平跟文化修养参差不齐。许多从业者虽然依靠前人的经验技法,可以进行作品的完成,但却很难有所突破,自身的知识与文化短板就成了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社会对玉雕存在一定的偏见,由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不足,许多人对中国传统玉文化认知不足,简单的将其归类于珠宝首饰,对玉雕的价值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的价值,忽视了玉雕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花鸟玉雕的价值也成了玉质优劣、重量大小的区别,忽视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技艺价值。

(二)新美学观在花鸟玉雕的应用

当代的花鸟玉雕,过于强调吉祥如意的传统“福”属性,过于世俗化,缺乏含蓄的美感,表现手法单一,作品缺乏灵性。花鸟玉器的雕刻应以与其类似的院体花鸟为参照,通过精心的布局,含蓄优雅的表达自身的审美追求。

文人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创作者,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素养。而当代玉雕从业者,在文化积淀和精神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人的情怀思想与审美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具有普遍的现实价值意义。传统的花鸟玉雕与文人的文化精神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故而更容易从文人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自身的提高与改善。

当代花鸟玉雕的新美学观,就是以院体花鸟为筋骨,加入文人的文化精神,从而形成: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兼具艺术性与美的艺术作品。

花鸟玉雕从业者要通过读书、沉淀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加深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跟当代社会认知,从而创作出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的和花鸟玉雕作品。

文化的发展需要反思,花鸟玉雕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反思,认识花鸟玉雕发展的困境。如今的花鸟玉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花鸟玉雕发展自身的局限性,也有来自社会的外部原因。这些都是花鸟玉雕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新的美学观来审视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行业是有必要的,在学习、传承、发扬传统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从而对传统进行弘扬和创新,推动花鸟玉雕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娟.玉中图画——北京地区出土的金代花鸟玉器[J].文物天地,2016(08):15-22.

[2]张焕庆.方寸之间 鸟语花香 花鸟玉雕艺术探索[J].上海工艺美术,2015(02):111-113.

[3]王金忠.试论当代玉雕花鸟和弥勒的创作[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17(02):70-78.

[4].王福林玉雕艺术[J].求知,2015(02):2-3.

[5]王金忠.重塑当代花鸟玉雕的美学观[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4,16(06):51-58.

猜你喜欢
世俗化花鸟玉雕
写意花鸟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花鸟卷
论高科技时代的佛教
论佛教的与时俱进
艺术鉴赏话雕塑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