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城“城市有形文化”研究

2018-07-12 07:57重庆大美景观艺术设计事务所400053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南江县南江有形

(重庆大美景观艺术设计事务所 400053)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城市化的速度日益加快,随着众多新兴城镇的兴建,城市文化建设难免相对滞后,致使千城一面,缺乏的不仅仅是城市的个性特色,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延续和人居及旅游环境。

南江县委、政府以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决心以有形文化的打造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按照“山水南江,古道画廊”的总体要求,结合在建的公园绿地及广场街道等城市环境景观的文化层面的优化提升,将南江县城打造为一处独具特色的4A景区。

重庆大美景观艺术设计事务所接受了本次研究任务,迅速组建本次的策划专家团队,在查阅和研究了大量与南江相关的史料及典籍的基础上,依据《南江县城市总规》对南江县城城市功能定位,做出了这份关于南江县城市有形文化的初步研究成果

一、城市有形文化

1.从“城市文化形态”看“城市有形文化”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城市建设面临自古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孕育和发展,带动了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城市交通、居住环境的人性化需要,逐渐打下了发展基础。人们在考虑发展规划投资建设项目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认识过程。相当一部分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建设速度过快,发展步子过大而产生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所谓的城市化供需矛盾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应当包含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内容。巨大的城市机器,除了将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社会生活内容全部涵盖,还应当从文化、从美学、从综合的层面去开阔,去升华人们的精神。在升华的过程中,城市就逐渐会获得自己独有的城市形象,拥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灵魂及城市个性。

“城市有形文化研究”这个课题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新的城市建设不仅仅是要满足于人们的功能需求,更要满足于人们对精神及文化的需求。在目前对于公共造型艺术概念和观念性的局限性前提下,我们要在城市规划的建筑文化、人文环境、造型艺术、地域性历史人文学科,本土化的乡风民俗等诸多交叉重合的领域中找出一个具有共性的节点,而这个节点正好是打破公共造型艺术创作中的盲点,起着方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这个节点就是城市的有形文化研究。

城市有形文化研究,是研究一个城市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能代表这片地域及这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其中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物质介体的,如古老的文物古迹保护,如作为城市的框架广场,干道景观设计,如构成城市若干节点上的雕塑、壁画的创作设计,如建筑立面及风格的设计与管理,以及新文物的认同与保护等,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成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遵循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发展轨迹是绝对必要的,城市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它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灵魂积聚的地方。城市文化在横向反映地域特征,在纵向反映历史特征,并自始至终反映市民的观念和意志,以此增强市民的民族自信、乡土自信及文化自信。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它一头连着昨天,一头连着今天,一头还直接关系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珍视并运用这些元素,给我们的城市以傲人的形象,为我们在继往开来的奋斗历程中,夯实文明的基础,奠定精神的高度,使我们的城市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象与艺术风格,使“山水南江”独具魅力,让“古道画廊”熠熠生辉。

2.“城市有形文化”概念的提出背景

“城市有形文化”的概念和名称,至今在国内外尚未发现相关专著。但是涉及公共艺术和公共造型艺术的文章、专集和著作则非常广泛。公共艺术或是公共造型艺术的提法和概念,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曾探讨过。我国近几年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城市的公共造型艺术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出各自发展的历史基因和时代特征。

一个城市的特色,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长河中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和谐成长起来的,是城市内民众居住方式、交往方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改变的总和,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一系列的变革。

3.“城市规划”与“城市有形文化”的关系

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程序一般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邀请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先进行“总体规划”(简称“总规”),再在局部功能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如果要进行建设,则再请相关设计单位按照“总规”或“详规”进行社区、建筑等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包括具体空间景观的城市设计。一般来讲,城市规划主要着重于发展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建筑部署,偏重于表达一个平面的城市,而在具体的建设中,面对的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城市。

城市规划与城市具体建设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规划与建设上的平面城市向立体城市的过渡关系。既要立足于解决城市结构、建筑平面位置等诸如此类的专业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中建筑立面的体量、形式、风格以及文化符号等问题。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为核心,以城市平面和城市立面的综合规划为基准,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物质基础和精神特征,不能破坏城市的文化命脉。

城市有形文化策划是对城市规划的有益补充,是指城市立体空间艺术形象的综合构思,反映的是城市具体的建筑立面空间组合,包括建筑、环境、园林、景观、雕塑等。她一方面强调以城市文化的有形一面为研究重点;另一方面,她不是从“公共造型艺术”的角度去看城市,而是反过来,从“城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公共造型艺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分析和研究造型艺术的“城市的文化个性”。

4.构建和谐城市是城市有形文化的策划目标

城市规划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城市生活方式的谋划与创新问题。满足社会各阶层市民的需要,各种价值观的协调共处,也同样是城市规划和城市有形文化策划的最基本尺度。

“和谐城市”要经济繁荣和永续发展;也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健康的文化风貌。个性特征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优美清新是生态化的居住要求;拥有完善的城市管理与服务体系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5.各类规划中对于南江的定位及与本次有形文化分区的关系

在《四川省城镇规划体系》中,已经将县城定位为五个部分:川东北光雾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中心;新的《南江县城市总规(在编)》中拟将南江县城性质定位为:光雾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川陕交界的商贸重镇;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

新的《南江县城市总规(在编)》中拟将南江县城规划建设划分为三片。分别为北部旅游服务及高档生活片(中远期发展):养生潭(旅游接待)、月亮坝(居住组团)、马跃溪(居住组团)等组团;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片(现状建成区):县城大堂坝商业中心及旧城片区;朝阳新区行政中心及杨家河综合居住区;红塔文化体育体片区;南部榆槐现代产业城片(近期重点发展):近期重点发展以黄金新城(综合商务区)、槐树村休闲度假区、幸福森林家园、东榆工业园、跃进创意农业园五大组团构成的榆槐现代产业城。

南江县城有形文化设计就是不但要要围绕这个主题做文章,而且还要在这个前提下,围绕“米仓文化”这个主题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五个较大的文化分布区域。即: 北部旅游服务及高档生活片区; 县城大堂坝商业中心及旧城片区;朝阳新区行政中心及杨家河综合居住区;红塔文化体育体片区; 南部榆槐现代产业城片区。我们力图使每一个片区、广场及节点均成为南江县域旅游的各具特色的形象窗口。最终能够为城市环境美化和文化积淀做出突出的成绩。

二、南江县城有形文化——县城地域文化特点发掘及与城市有形文化建设的策划及构想

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西汉就有政区建置,公元525年立县,迄今已有1480多年的建县史。地跨北纬31--32度的的南江,在祖国南北分气候分界线上,处于秦巴山区腹地。南江人自石器时代以来,经过八、九千年的沧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南江文明。南江人用了数千年的岁月,在公山下,几水边,打造了米仓山中的南江城。南江县城是“米仓古道”最重要的节点,南江县城以北被称为米仓北道,县城以南北称为米仓南道。自本地土著——古代巴人“板楯蛮”助周王伐纣始,米仓古道又赋予了她坚韧不拨、万难途坦的米仓精神。其历史和文化自秦汉及三国以来尤为灿烂辉煌。新的南江城,东随公山而扩,西依地势而建,南北顺几水而拓展,随着米仓文化的逐步研究发掘及有效展示,必将把她装点成一处迷人的“古道画廊”。

1.南江县城有形文化策划总述

以县城新总规范围为规划范围;构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四川省城镇规划体系》、《南江县城市总规(在编)》为规划背景;以《南江县志》、《巴中乡土文化系列丛书》、《南江县诗文楹联选》、《米仓山》、《探秘米仓道》等诸多文化典籍及记录片所描述的米仓古道文化与本土农商文化相融合的历史文化,以及正在建设发展中的城市化的新南江、南江的生态旅游文化为文化背景;以坚持南江自己风格的特色文化,为南江的城市环境的美化、城市文化的积淀和旅游发展奠定永续的发展基础为文化发展走向;以国内外经验为借鉴。以期在此总体思路下设计出满意的南江县城有形文化作品。

总体形象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主体形象中,以中心区、公园、社区为面;城市干道、沿河流域、商业街为线;以城市广场、城市节点、交叉路口、商业广场、学校、桥头堡、隧道口为点;以城市出入口、城市结合部、山水环境为界。做到点线面结合、动与静安排、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和保持与创新的折衷四个方面。

2.具体布局方式及有形文化研究内容

(1)面——以红塔新区及朝阳新区为中心景观区:以北部旅游接待区(含养生潭)、老城部分及段渠公园、黄金片区、东榆产业园区等为重点景观区;以公山森林公园、梓同观森林公园、石松山公园、寨梁山山体公园、照壁崖森林公园、天生桥山、槐树水库等为自由景观区;以城市范围内各居住片区为社区。

(2)线——以交通要道:以高速公路、巴南路、南南路、绕城环线为对外交通要道;以光雾山大道、米仓山大道为对内交通要道,以城市主次干道两旁及中心绿化带为绿化带;南江河:城市范围内的滨河两岸;步行街:三古街、滨河商业街、其他城市商业街道等。

(3)点——城市外围出入口:高速路南北入口、省道入口、琉璃关以及个城市交通节点部位;中心城区入口:黄金大道、龙渠大桥;城市广场:光雾山广场、红叶广场、中嘴广场等;城市节点:风雨廊桥、断渠公园入口、体育馆、影剧院、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小面积城市绿地等。

(4)界——城市结合部:城区结合部:南北高速互通口岸、省道东榆段入口(工业区南入口处)琉璃关通江方向出口、西环线光雾山方向出口等;山城结合部:山体山林与城市结合部。

(5)南江地域文化形象分析:以米仓古道文化为源头的米仓文化现象;公山几水为地域特征的意象文化符号;以光雾山红叶为地域形象的生态文化符号;以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大叶茶等为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以南江山歌为载体的民间文化现象;以巴人战舞特征的薅秧歌舞山歌文化现象;以跳大神、请水等具巴人遗风的巫文化现象;南江出土的一些历史文物所反映的纹饰造型文化元素;南江本土历史、文化及名人轨事等;南江的革命斗争历史及红色文化。

南江县处于米仓山中,米仓道上。位于四川东北边缘的南江县域,八千多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建制屡变,并多次有移民的大规模介入,其内发生的历史事件众多,民俗庞杂、南北兼容。以米仓古道为历史线索,可以囊括以上十种或更多的地域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和个性特征都是米仓古道在数千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均可称之为“米仓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米仓文化”,作为南江的代表文化绝对当之无愧。

3.南江县城的有形文化分区

南江城有形文化的分区定点,按城市功能规划分区与南江有形文化结合的原则,我们意将其和现在新的城市规划中的几个较大的片区挂钩,融合为五区一园,五区即:

(1)东榆及黄金片区“南部榆槐现代产业城”。文化主题确定位为:南江印象—川陕明珠,米仓秘境;主要表现“传说神话”方面内容”。

(2)朝阳片区“行政中心及杨家河生活组团”。文化主题确定位为:巴风民俗—天赐米仓,人寿年丰;主要表现“民俗风情”方面内容。

(3)红塔新区“文化体育中心”的;

文化主题确定位为:人杰地灵—天开蕊榜,红叶题诗。主要表现“地域文脉”方面内容。

(4)大堂坝“老城中心”片区。文化主题确定位为:[峥嵘岁月]—红色记忆,流芳千古;主要表现“革命斗争”方面内容;

(5)西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及高档生活片区”;文化主题确定位为:[魅力南江]— 巴国故地,古道钩沉;主要表现“历史溯源”方面内容。一园,即:以断渠公园为基地的“米仓文化产业园”

三、南江县城有形文化具体实施内容——区域要点提炼及定点建议

1.南江印象—川陕明珠,古道画廊

位置在“南部榆槐现代产业城”范围内。此为县城的南大门,属于多数游人快速通过的区域地段,要建立一种南江作为旅游大县的神秘印象,和勾起游人寻踪探秘的强烈兴趣。

文化要点提炼:包括神门传奇、巫峡壁鼠、孔明求仙、金盆储粮、青鸾化鹅、财奴许妻、阿三变猴、贾郭山下、替民行道等。

具体做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特点,按照场地内容进行有形的文化内容、尺度、造型方式的安排。可以“川陕明珠,米仓秘境”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具有地域风格的艺术作品,装点重要的城市节点及街道要冲。比如高速路互通口岸,即可以“川陕明珠”为主题,展示南江的县域生态旅游大县的形象。工业园入口广场,“龙马精神”则诠释南江意气风发,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南江境内的民间神话传说最能引起游人的兴趣,这些可以在重点路段及合适位置以艺术化的形象展示之。

特别是黄金片区,此处为迎宾大道,右侧为滨江步道,左侧为商住街道,此段空间定线性发展,所以适合因地制宜、形式统一进行有形文化展示设计。大道两侧应种植红叶及彩叶树种形成“红叶迎宾”的感觉,以此烘托环境氛围,沿江步道和黄金大道左侧的商业步行街,需要因地制宜地以圆雕小品或自然石镌刻形式来展示有形文化,内容当以南江红叶、红玉文化、自然山水的四时八景、神话传说等,为创意造型布置道旁。加上匠心独运的城市设施设计与布局,让人们在行走之中能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或勾起对南江更为悠远神秘的想象。沿江一侧以圆雕小品或自然石镌刻,栏杆文字及雕刻结合等形式,内容则以表现米仓自然山水的诗文对联,以书法镌刻于自然石上或栏杆等载体,其结合方式需仔细斟酌,力求自然不露人工刻意为之的痕迹。圆雕小品则可与之内容上相呼应。沿街一侧则适宜以景墙与休闲廊相结合的方式做浮雕壁画或神话集传说故事性的圆雕,将南江神话传说、红玉文化及自然山水风貌特色及四时八景等内容以诗意的手法创作出来,引人神往,催人遐思。

再往前就是中嘴广场,此处为旅游城市标志“马踏飞燕”雕塑位置地,建议建议此广场再做一壁或数壁或以壁浮雕——《南江印象》作为此主雕的背景墙,将南江作为旅游城市的特色综合性地进行概略式展示(以神话传说为主)。表明南江旅游有其博大深沉的内在,不是浪得虚名,是实至名归的旅游目的地,目的还是要勾起游人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

2.巴风民俗—天赐米仓,人寿年丰

位置在朝阳片区行政中心及杨家河生活组团。朝阳新区,为县城行政中心,是南江政治中心,其市政广场已赋予特殊的内涵。广场周围的街道市面,宜以具有南江符号的“巴风民俗”装点,以示亲民爱民,与民同乐的境界。不宜太过高调处理,要体现与民同乐的亲民特征应该成为此处的特色,所以将巴人文化及民俗板块放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文化要点提炼:既有特产内容——丰年翡翠(翡翠米)、三羊开泰(黄羊)、金银花开(金银花)、桃园乐事(核桃)、元鼎春深(大叶茶)等内容;还有各类习俗——背抬习俗(背二哥、滑竿、抬石头、木料等)、建造习俗(修房葺屋说吉令等)、民间乐事、交往习俗(拜干老子、拜寿、拜把子等)、婚嫁丧葬(哭嫁、做道场等)、巫术祭祀(端公杠神请水等)、特色歌舞(翻山饺子、薅秧歌舞等)、风雨节气(农事节令气候等)、生产风俗、生活禁忌、生产工具等。

又加之有三古文化步行街、风雨廊桥、光雾山广场等特色城市空间汇聚于此,业态大多为餐饮住宿及地方美食、各行工艺、文化馆、纪念馆一类,所以也很便于民俗有形文化的有机结合。其它地方则可因地制宜地将米仓一带的特产、特色,比如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大叶茶、翡翠米、本地耕牛、骡马、野生动植物形象等,或以艺术的处理,或以神话传说,或以夸张手法作主题展示。

具体做法:利用风雨廊桥桥头一段长120米、高4.5米左右的城市“硬伤”堡坎,做民俗风雨墙,以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米仓山一带的农事、气象、物产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烘托出一派祥和吉祥的气氛。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与风雨桥形成造型及意义上的一体化联动,为风雨桥注入民俗文化特色,为这个重要的城市节点再添一抹亮色。利用光雾山广场绿化及水景空间,以雕塑小品的方式将百姓喜庆丰收、载歌载舞的形式艺术化的予以表达,既能起到烘托环境文化及氛围的作用,又不破坏影响现有格局,是为锦上添花的手法。光雾山广场为政府形象广场,为了体现与民同乐和人寿年丰的吉祥寓意,可以将南江人们的欢乐生活及丰收场景,以及南江物产部分依据场地空间需要而适当做艺术造型点缀;三古文化步行街,则应依据不同的空间属性和特点而设计与之相呼应的造型手法及方式,来展现米仓一带传统的三十六行商业形态,市井俚俗的插诨打科等诙谐幽默的特色,山歌妹子、背二哥形象、端公傩戏地方杂戏内容,薅秧歌舞等等均可为创作内容,可为壁画、浮雕、圆雕、门头雕饰、地刻,形式多样。民间收集的水缸、石磨、斗笠、猪槽、石碾、石门均可作为步行街小品点缀使用,以弥补岁月痕迹的空白,使三古街更添“古”意和民俗意味,使游人更感亲切与乡土。

在与红塔新区相连的大桥两头栏杆,各放置一对巴人图腾“白虎”形象,使之与现有桥栏杆融为一体,打上巴地地域印记和起到文化时空的链接作用。

3.人杰地灵—天开蕊榜,红叶题诗

红塔新区是南江县城“文化体育中心”。红叶广场、影剧院、体育场、以及学校、医院等等。这里是整个南江县城地域文化打造的重点。在这里将古代米仓文化中丰厚的自然及人文气息与现代城市文化相融合,必将为南江新城增色添彩。使其不但具有现代气息,而且还能具备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

文化要点提炼:蜀道雄关、光雾云霞、红叶题诗、张飞植栢、天开蕊榜、断渠觅踪、几水诗魂、南江才女、清士高风等

具体做法为:以红叶广场为中心,以红叶抽象形态作为中心水景,依据广场空间设计需要,配以米仓地灵人杰(地域胜景及才子佳人)的传说故事性文化浮雕,反映米仓文化中的人文特色。以南江历史的纪事长卷和米仓文化的人文特写,组成壮观的“南江纪事”艺术墙。把古道之上,红叶丛中的上下九千年,纵横三百里的南江尽收其中。还要在广场适当的位置设“今日南江”橱窗或记事墙,以摄影及书法、字画反映当前的时政要闻和城市、交通建设历史及成就。这里必将成为南江人民的骄傲。让其成为游人必读南江之重要文化窗口,使它成为南江县城一张璀璨夺目的现代名片。

在影剧院则以皮影造型为蓝本将现代人的形象与之互动,寓意深远逗人一乐,体育场外,将古人的体育活动(如打秋千),以及现代体育赛事与古代巴人形象或山民形象关联,艺术创作后,置于场景中,古今融合,妙趣横生。也可用现代铁人三项或足球与古代巴人形象关联,古今融合,妙趣横生,主干道两旁步行街中可点缀以自然山石、书卷、竹简造型,其上镌刻米仓名篇佳句,适当配以本地文化名人雕像及小传,则更能启迪世人,广开文路,在公山隧道等门口则可以本地出土文物之纹样装饰之,使其更具古朴人文意味,环线入口则可以用文士提笔挥毫之形象,展现本区块之人文特色,形象宜选清代知府张行云之手书“天开蕊榜”之场景,合理安排,巧妙布置,定能别开生面,瑞启人文,此处毗邻中学与公山公园入口,很是适当。公山公园入口则宜设一小型广场,傍山一侧以牌坊为山门,广场两侧,宜以叠石水景体现生态之意,傍环线则可为一浮雕照壁,其上可镌刻公山书院的轶文轨事,以资记忆那段历史,使之不会沉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此山恢复“公山书院”,并可以此作为地域文化的研究场所。

4.峥嵘岁月—红色记忆,流芳千古

此段地处老城“大堂坝老城商业中心”,有红四门、五公祠等遗迹。建设可以红军为主的遗迹“红四门”为诱因起源,把在那段峥嵘岁月中,南江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以浮雕、圆雕、诗文题刻等适当的有形文化方式艺术再现及复原展示。依据城市空间造景的需要加以修饰、点缀,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结合城市注入红色文化的影响,另方面还可以再现那段不能忘怀的光辉岁月,其中有红军文化,巴山游击队及赤卫队,苏维埃政权等故事、标语、人物等。

文化要点提炼:保路救国、红四门前、李帅轶事、娘子军团、木门会议、南江鏖战、铁血军魂、长空烈焰、游击巴山等

具体做法为:修复清理红四门外围环境、建筑,还遗迹以良好的面貌,并辅以红军入城之浮雕圆雕(要以艺术的手法使之有机组成,切忌生硬)。

在大堂坝广场上以 南江革命的几个阶段为故事内容,配合现有环境,做装饰柱雕设计,当的位置,定能让环境更美更有灵魂及主题。

其它一些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滨河路较宽敞之地点也可适当放置一些革命主题的故事性浮雕、圆雕小品及自然石,革命诗文、标语复制题刻,或造型精美的石雕书碑记题刻,总之以点缀美化城市融入环境为宜,不宜过分张扬或破坏环境美观,让市民和游客在不经意间即自然地接受了革命传统的教育,或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从而了解发生在南江的这段历史和记住南江人民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曾经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斗争过,那些英烈那段历史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5.魅力南江—巴国故地,古道钩沉

此段是“北部旅游服务及高档生活片区”,处西环线最北端,处于南江河上游地段,为县城北部出口要冲,自此以北即出县城为古时的米仓北道。有发现远古人类遗址的断渠公园,而且与富有传奇色彩的菖蒲涧的太子洞毗邻而居,故宜将能反映米仓古道历史文化特色的有形文化元素加以深挖,并依据地形和城市空间的需要而适当设计,以美化环境,点彩文脉。

文化要点提炼:巴人故地、廪君建国、巴师伐纣、韩溪夜渡、汉巴灭楚、蜀汉屯兵、牟阳鏖战、皇柏森森、太子避乱、铁血抗蒙、三春点将、古道印象

具体的做法是:在最北端出口处设置大型城市形象雕塑——“魅力南江”。在本地段中心广场及养生潭旅游接待中心广场上各因地制宜设计以“巴人故地”、“古道钩沉”为题材的宏大米仓历史画卷,展现米仓古道深远厚重的历史面貌,在整个城市片区中和城市重要节点,均可将各阶段历史故事传说加以艺术演绎及处理,因地制宜地依据场地及空间需要而设计,设置有形文化的艺术造型,使米仓历史能为这城市增加厚重的文化份量。

南江代代不乏故事,朝朝均有传奇。只需深挖文史、熟读经典,用艺术的手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演绎加工的精雕细作中,一件件具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作品将会把那一段段沉入历史长河中的金珠磨亮,使其更加灼灼生辉,而从此光耀千秋。而在龙渠大桥北桥头在传统上是米仓北道的起始点,在其左侧空地适宜建造一小型广场,可放置“古道印象”圆雕一座,这里毗邻断渠公园,处于米仓北道的传统起始点,既可以作为桥头景观雕塑使用,也能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及地标性节点景观。

6.米仓文化产业园(断渠公园一带)—反映综合性和永续性特色

现今断渠公园一带面积约3000余亩,下抵断渠大桥,上至琉璃关,在本届政府的思考中当与米仓文化产业园一体打造,方便为其破茧重生提供物质营养与精神和文脉的基础。

依据现有地形地貌和已有设施,检视其优劣之所在,在现有基础上重新规划调整其布局、空间、形态,使之能旧瓶装新酒,适应新的内容安排与调整,并能旧貌换新颜,继而最终实现文化和产业有机融合与永续运营。

文化产业是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将文化做成一项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而要为这个产业的发展,安排落实一个有利于它永续成长的环境更属不易。米仓文化的厚重博大以跨几千年历史,横越数百里的山水,其中蕴含了生态自然、历史传奇、民俗风情、人文典籍等几大内容,而这些内容自身的存在是静止的形态,要让它们与产业相挂钩,与市场相联动,所要考虑的问题与方法就不仅仅在于米仓文化本身了,应当从它本源开始,去探索米仓文化在现今商业社会的环境里如何创新,创造性地生存并发扬光大,有产业就有投入,有投入必定需要回报,回报的丰厚与否,决定了产业的兴衰演变,所以依托现有的段渠公园,审慎地将米仓文化产业体系有机的植入其中,既能为公园增色,也需让产业添彩,以带动南江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创新,创造更多的以米仓文化为业态的新的高回报的就业岗位。

四、结语

作为南江县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南江县城应侧重于个性城市及和谐城市的文化内涵构建,全面推进新世纪初的南江县城城市文化建设,增强南江县城城市文化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并为申报以及建设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预先做好功课。

参考文献:

[1]南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

[2]贾大泉.四川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3]李旭升.巴中乡土文化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南江县南江有形
墨韵书香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未定义
南江才措的诗
南江县近50年(a)降水年变化特征分析
秋天的早晨,我与一片观音莲相遇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南江县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育技术探讨
南江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