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家思想与建筑设计

2018-07-12 07:57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王澍道家园林

(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430000)

一、总述道家思想与建筑设计

道家思想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的思想流派,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以“道”为中心,派生天下万物,故道家思想讲求无为而治、知其雄而守其雌、以柔克刚、大巧若拙,“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虽不为统治者所采纳,但对自古至今的中国社会各领域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

道家的理论也与中国的建筑设计相关。中国古代建筑,大到皇家园林帝王宫殿,小到私人住宅白丁坟墓,都是具有道家思想的哲学意味的。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已经有了“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的论述:“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有和无,利和用。

二、道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之案例分析

1.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以宋代网师园为例

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深谙“有”“无”之道,他善于运用平视和仰视的视图观念,在构图上,善于使用留白,多画山水的一角,被誉为“马一角”。王毅远在《“空白”意境与马远》,进一步强调“留白”对于绘画意境的影响,其实“留白”更能体现出绘画的虚实相生的特点,将美学与绘画艺术的图像完美结合。

宋代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此时兴起的文人园林讲求的“简远”与“马一角”“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格调一致,“致虚极,守静笃”。意境的深化在宋代园林中特别受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的“诗化”来获致象外之旨。

“网师”即渔夫之意,表明的园林主人的渔隐之意。网师园小而精致,并没有拙政园、狮子林那么大气的地块,但是受道家的“虚无”思想的影响极大。它采用了古典园林造园中一贯的手法,以小见大来体现虚实空间的变化,即山为实,水为虚,敞轩、凉亭、迥廊则亦虚亦实。

2.道家思想对中国时代建筑的影响

(1)以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为例

建在苏州老城区的苏州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建筑,即有独立的艺术性,同时也并不在周围的古典园林与老民居中显得过分突兀。贝律铭先生巧妙的以“无为”而“治”,苏州博物馆延续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苏州博物馆由大小错次的庭院组成院内景观与中国传统的造石相承一脉。在外,贝律铭提取了黑瓦粉黛的江南园林传统元素,并利用几何抽象表现形式,使文化遗产在历史和现实间兼具联系和发展的和谐美感。

他通过借景的手法,“一窗一景”,使简单的回廊变得丰富生动。在中庭一角,贝律铭提取江南“瘦山水”的元素,以石为山,应水而生。这由繁入简的局部山水格局有北宋“马一角,夏半边”的“残山剩水”的边景构图之意,更加自然化与生活化,又诗意盎然。

苏博“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建筑风格,极符合苏州古城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风格。既有苏园的神与韵,又不是对传统的一味拓印,有“大隐隐于市”之观。贝律铭先生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人,他让国学传统来做设计,让自然界的光来做设计,用存在着的一草一木来做设计。他用新的视角来论自然之“道”,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提炼于这座公众建筑。

(2)以王澍的富山春馆为例

富山春馆是王澍在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的创作的最大规模的作品,是富阳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三合一的建筑,坐落于浙江杭州富阳区。这座建筑同样运用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让被困顿在钢筋水泥建造的种种商品建筑中的我们,动中取静,怡然自得。

王澍深知:“美术馆代表了一个城市文化的高度和深度。”他在建筑设计的材料、细节、手法上吸取了当地村落的特点,外观呈土黄色群落式,依稀可见自然石料敲碎而制的痕迹和经过特殊处理的旧砖堆砌的痕迹。整个场馆坐落在富春江畔,建筑体似山形般绵延,又如水墨画般宁谧,贴近泥土却又有着山水文人清高的志趣。站在建筑群的屋顶上,可以看到山坡形的屋顶,小乔状的走廊,和身后隐若的青山融为一体。

富春山馆非常符合王澍“三合宅”“五散房”的特点,挖出了国人写意的民居美感和沉睡在我们脚下泥土中的传统文脉。让建筑成为地标性的精神载体,植根于地域的风俗人情,与自然相结合。王澍用他的传统美学的思辨,诠释了时代建筑的新注解。

3.道家思想对外国建筑的影响

(1)以赖特的流水别墅为例

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后,以儒释道为首的东方思想给欧洲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新的“理想之光”,成为新的设计思潮中重要的灵感来源。老子云:“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以“有”“无”之论引申为建筑的“有限”与“无限”,“虚”与“实”的关系。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弗兰克·莱特深受中国文化的洗礼,他对道家和老子的思想推崇备至,甚至把老子的“虚实相生”誉为最好的建筑理论,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有机建筑六原则并形成了草原式风格。他的作品流水别墅为有机建筑理论做了解释。赖特在瀑布上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整个建筑凌驾于一个天然的小瀑布之上,在空间的处理上独特。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以隈研吾的根津美术馆为例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主刀设计的位于南青山的根津美术馆可能是日本最美的私人博物馆,遵从“从都市的喧闹到静寂的美的世界”的设计主旨,被称为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之和谐的美术馆。这个博物馆顺承了他一贯的“负建筑”理念,让建筑“消隐”,谦逊温和的匍匐山间。隈研吾认为:“建筑自身存在的形体是可耻的的。

由于建筑曾是根津家族的旧居,有一个附属庭院部分,在设计时更是独具匠心。庭院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蜿蜒、自然,大片的竹林将室外葱郁的生命之感带入到建筑中来,灵动而富有朝气。枯山水的大量使用以及流水与小桥的装饰性点缀给建筑添了一丝“意蕴”,极具东方古典美学特点。同时,对光线的敏感性应用和对自然材料的温情性使用更使建筑具有细腻、独特的审美趣味。

隈研吾擅长运用自然的景观特色,运用天然的柱子,石头,木板结合光线水和其他的,让人感到传统的建筑的美好和温暖。他认为:“建筑自身存在的形体是可耻的的。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说,让建筑物消失。”即达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大融合,也体现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三、小结

人文和建筑是相互依存的,美感的追求少不了主观的看法。但自然无为之美在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生态设计中的价值影响极大。古今中外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皆印证了大“道”至美。“道法自然”,能让人生活在一个再创造的环境中也是当今建筑设计应该持续探讨的主题。作为传统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我们国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更应注重突破现代建筑的狭隘性与片面性,恢复其历史资源优势和地域性文化特点,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在新城市建筑的设计中,新建筑应充分尊重旧有资源,与已有的老建筑及环境和谐共生。单体建筑应尽量融入到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人文环境中。

猜你喜欢
王澍道家园林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