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与书法的关系

2018-07-12 07:57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用笔线条中国画

(北京师范大学 100875)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不仅追求的是外表的形式美,更加注重内在的意境美。意象美是一种气韵和境界,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感受。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样重要的瑰宝,两者不仅具有相同的审美特征,在使用的物质媒介上也具有相似处,例如笔、墨、纸、砚等材料。

一、中国书法中的美学体现

(一)书法线条的美

从形式美和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书法可以分为动感美、力感美、形感美。形感美就是书法线条不仅在纵深方面要表现出来立体感,还要使用中锋用笔,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厚度,中锋用笔可以将线条的圆厚表现出来。我国传统书法术语中大多强调力感美,比如成语笔力千钧、力透纸背等,形容中国绘画的骨法用笔也是强调的骨感美。动感美是指书法线条的节奏感,节奏感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体现,在节奏感中我们能够发现一种生命的活力,并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两种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由来已久,以书入画的技法源远流长。以书入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画线条难以自足的特性,随着书法线条逐渐发展完善,两者在线条方面的共同审美促进了这种技法的引进。中国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吸取了书法线条中的动感美、力感美、形感美、情感特质等,使自身不断丰富完善。在宋元以后,古代画家出于对笔墨工具的重视,开始从新的方向强调书画同源,从而促进绘画用笔审美意义和形式的独立性,使中国画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二)书法艺术的主客体

书法艺术体现了作家的个人风格特征,就是所谓的书如其人。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外部的形式体现,还能从作者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意趣上看出来。所以说书法中体现着对生命形象更深层次的构思,是一种能够反映生命的艺术形式。书法这种艺术表现较为抽象,但在抽象的表现形式中却蕴藏着丰富的意义。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像庙堂般雍容,堂堂正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如行云流水般风流潇洒。书法还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也是历代书法对艺术特色的定论。例如明人尚态、宋人尚意、唐人尚法、晋人尚韵。中国书法在文化思想、书写工具、文字等方面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中国书法较为集中地展现出了中国的艺术特征。正如西方雕塑和建筑统领着各类造型艺术一样,我国的绘画和书法则统领着其他艺术门类,并被称为中国艺术之首。中国画在不断发展中将书法中的技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借助书法的技法不仅突出了绘画的主题思想,还提高了形式上的审美。两者互相交融,相得益彰。中国书法同中国绘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书法中的抽象性具有广阔的空间领域,能够体现出东方艺术的自由特征。

二、中国书法同中国绘画的相似处

(一)书画用笔一脉相承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在魏晋时期就有了一定的联系,书法和绘画中的用笔决定了线条的表现力,例如东晋的书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画卷《女史箴图》,画中用线条描绘出了一幅又一幅动人的形象。线条通过优美自得、绵绵不绝的形式表现出一种节奏感,就像春蚕吐丝般循环婉转、优美均匀。同顾恺之独特的优美式线条相反,唐代的画家阎立本更加倾向于根据不同的物象来使用选择不同的线条。比如在他的《历代帝王图》中,线条的表现同顾恺之的作品大为不同。阎立 本用笔较为舒展,线条大都为铁线描,粗细较为均匀,在人物面部表情的绘画中,体现的圆润而又饱满,在衣物画中,线条丰富多变,时而粗重时而简练稳健,能够体现出作品物象的生动特征。中国书法和绘画都是利用线条的轻重、干湿、粗细等变化来突出书画中虚实的艺术效果的,以实现形神具备的目的。中国书法和绘画在用法上强调墨分五彩,白就是通过适当的留白能够更好地突出画的意境,也是书法要表达出的艺术效果。剩下的四种彩就需要通过笔法进行控制,用笔飘逸则墨淡,用笔稳重则墨浓。历代中凡是较为出色的画家都擅长书法,例如齐白石的画作中就结合了隶书的笔法,朱耷的绘画中融入了行书的笔法,这些都体现了绘画同书法用笔的一脉相承。

(二)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美学思想逐渐形成过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道,其中包含了世间万物不断变化的道理。道家思想体现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物我两忘的精神,这同样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对道家思想内涵的主要体现,显示出了中国书法和绘画一直在追求的内在精神。南朝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对圣人之道进行了大力的宣扬,否定了画作用来娱乐的方式1。王徽通过《叙画》指明了《山海经》插图同山水画的区别,认为山水画并不仅仅显示出简单的大自然,还要投入相当的情感,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由此为书法和绘画同源提供了基础的资料。

三、中国书法的用笔性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一)加强中国画的表现力

骨法用笔是画论六法中的一种,在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线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用笔体现出来的造型方法,是骨法用笔的一种,也是中国画中基础的表现语言2。线条美则是通过力度来进行表达的的,力度就是线条的内在骨力,也是书法中特别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作品的精神寄托。这一点卫夫人就曾明确提出来过,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所以郭熙认为擅长书法的人往往也会擅长绘画,人们学习绘画和学习书法的方式差不多。擅长绘画的人就一定要擅长书法,否则画家就不能熟悉运用卓越的笔法。历代的书法家都强调骨力的作用,同样中国的绘画大家也重视以书入画和骨法用笔,让中国书法的用笔充分融入进绘画当中。以骨为质的线条造型是中国画主要的创作方法。

(二)影响了中国画的线条品格

中国画中讲究用线条体现出不同的内涵,这里的线也不再是客观世界的物体,而是经过人类主观提炼出的内容。线在中国画中不仅是单纯地描述轮廓,还包含其他两种意思,一种是通过笔法画出有变化的线来表现物体的动态感、空间感、量感和质感。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东晋顾恺之的游丝描,唐代吴道子的吴装画法等,画家越来越多地受到书法用笔的启发和影响,了解到书法用笔在绘画抒情和造型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唐代前的绞转用笔到明清的旋转用笔都充实了线条的抽象内涵,提高了线条的独立审美和力度,增强了线条的情感表现和雕塑感。其次线在中国画中并不仅仅是结构和轮廓线,还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波动,是画家的心境反映。画家通过用笔的技法来调整线条的姿态。

(三)增加中国画的内涵美

书法用笔不仅能够在技术上增强中国画的表现力,还能在精神上丰富中国画的内涵美。笔墨具有不依靠表现事物的独立美,中国画不仅是结构和形式上的美,还通过结构表现出一种精神境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韵。中国画将一个人的学识品味、道德涵养、性格特征、人生阅历等综合素质通过作者的笔墨语言传达出来3。画面层次的灰白黑关系、墨的浓淡干湿都蕴藏着属于生命独有的律动和气息,不止在技术层面,还有更加深刻的哲学意义。例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的画中三味,舍笔墨则无由参悟,意思就是没有笔墨就无从谈论中国画。中国画中的笔墨手段同情感表现之间具有深刻的联系,是真实情感的流露痕迹。在传统优秀的中国画里,一笔画下去既是独立的形式美优势造型美,既是表现又是再现,及时传神写意又是精神境界以及品味格调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的书画艺术不仅在审美标准、思维方式和用笔技法上拥有着相似之处,在内在精神上也有着相通之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文化中的艺术精髓都是十分重要的,要熟悉掌握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互相吸收借鉴对方的优点并进行融合,升华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

注释:

1.蒋晓霁.浅析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43.

2.周樱.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视野下书法与国画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1):312.

3.雷蒙·道森,彭发胜.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上)[J].英语世界,2017,36(07):83-87.

猜你喜欢
用笔线条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线条之美
《远方》中国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精致线条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