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中声音的剧作功能
——以《恋爱地图》为例

2018-07-12 07:57郑州工程技术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剧作音响音乐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450000)

《恋爱地图》是一部以爱为主题电影,形式上以黑屏字幕的方式利索明确地分为三个段落。类似这种使用分段叙事手法的电影有很多,可是在《恋爱地图》中不仅有三个故事、三个城市、三对恋人,甚至还有三个导演。这有点类似《十分钟年华老去》那样,布置一篇命题作文,由每个导演分别作答交上答卷。不同的是,《恋爱地图》整体风格也尽量做到整齐划一,影片既像是三个导演在三个不同的生活领域的自言自语、独立讲述,又像是一整段完整平静却又丰富的爱情故事。青春的故事无须赘述,这里主要通过对于《恋爱地图》之上海篇中出现的种种丰富的声音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剧作功能。

一、电影中的声音

“音乐产生与电影之外,却深深地扎根在电影这片土地上。电影是声画的艺术,声音给电影注入了灵魂,它以超出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赋予艺术家们更广阔的空间。”1声音的存在,使影片不再拘泥于画面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了电影的生动和形象,给人一种立体感。声音的出现使电影的现实更具备了生活的逻辑,扩大了影片的时空表现力。在电影语言中,声音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是画面无法替代的,声音与画面可以构成不同时空的错综的关系,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声音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一种最重要的风格要素,来表现导演的美学追求。

声音的剧作功能,在大部分影视作品中也都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犹太技工即将被一群德国军官枪决,而枪出了问题。这时我们能听到的除了犹太人绝望的恳求、德国军官冷漠的讨论外,只有两种声音:机器运转那节拍固定的鸣响与一次又一次上堂、射击的声音,给人以金属的冰冷感觉,对比一个人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感受到纳粹军官们对于犹太人的冰冷无情与那个背景下一个犹太人面对残酷命运的无力抵抗,渲染出一种人性的荒凉。经典影片《无间道》中,韩琛遭警方追捕拨打刘警官电话求助,这时空旷的停车场上突然响起了手机铃声,我们瞬间知道了这么几件事:响的电话是刘警官的、刘警官就在附近、结合剧情,马上就能猜出是谁暴露了韩琛的行踪。这样一声电话铃,不用任何语言与画面,就给我们交代了这么多的信息,是用音效表现剧情的典型,体现了声音很强的剧作功能。

二、《恋爱地图》上海篇中的声音

1.关于音响

音响可以很真实地反应客观世界,从而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说服力。本片开始黑幕淡去,清脆的读书声适时响起,伴随着象征城市地域的上海话。张一白导演有着很深的双城情结,对爱情题材的影片也首选上海。片子从开头就贯穿始终的上海话,鸟鸣声,配合着画面上幽静的弄堂,红色的砖墙,导演利用音响把故事的发生地很具体深刻的描述出来,并且十分真实且细节化,渲染气氛的同时还起到了一定的暗示、隐喻的作用,并推动情节发展。如片中的上课铃声除了作为环境音之外,还起到了一个情节点过渡的作用,它在本片中出现了两次,在一定程度上是小蕴心理情感变化的外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小蕴想拆修平包裹的时候,铃声响起,小蕴顿时停下。这时的小蕴似乎被爱情迷昏了头脑,一心盼来的包裹拿到便想拆开。而铃声就像警铃一瞬间唤醒了她,让她用该有的方式把包裹还给修平,故事也得以继续发展。而尖锐的铃声似乎也透漏着一丝残忍的信息。自行车是导演设置的一个巧妙道具,它的声响也一样有着很强的表意暗示特点。修平的自行车响一开始是代表了对梦想的追逐和对雪子的想念,清脆,舒扬。而当他看到雪子的信后自行车响变得刺耳沉重,它变成了情绪上极大痛苦的象征。而小蕴的自行车响则代表了对修平暗暗却执着的爱意,观众似乎听到声响就像看到小蕴内心波涛汹涌的爱。音响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心境,并表现作者的主题与态度。导演对二人故事的发展和冲突安排了几个场景、其中一个就是露天阳台。而这个属于二人狭小的空间里,导演却将环境声处理得很大,如风声,摩托车声等等。这是对二人距离及结局的暗示。特别是修平要走的那个风雨天,小蕴飞奔回阳台,紧抱着修平的衬衫。音响是嘈杂的雨声,伴着伤感沉重的主题音乐。风雨声表现人物的情绪,就像小蕴说不出来的痛楚和悲伤,同时它又渲染气氛,隐喻二人关系:这里小蕴的爱彻底被伤害,没有挽救的机会。他们终将像两条交叉线开始离开彼此的生命。

故事一年后,导演利用收音机的声音如同影片开始的读书声一样,快速进入叙事,表现地点。而影片音响处理最富有导演意蕴的是结尾处,修平对着残墙空手挥臂,音响却是久违的棒球声。它和背景音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表现物是人非的伤感和修平沉重不堪的心情。这不存在的棒球声可以看做是修平站在那时那地的回忆声。声声带他回到了过去,声声敲击着他的心,似乎棒球就是他发泄内心情绪的方法,每次都是在痛苦却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帮他发泄苦痛。

2.关于音乐

此部影片是由创作才女丁薇配乐。根据情节的发展从而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影片大致可分为两种主题音乐,由不同乐器演奏传达不同的情绪。片子第一种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在片子开始两分多钟,导演很好的将声画组接起来,用一段流畅的音乐配合着修平初到上海的生活画面,表现时间的流逝时仍保持着一种整体感。这里,音乐是用民谣吉他演奏的,它的音色干净明亮,给人一种清新婉转的气氛,而修平的生活也如这音乐一样,过的平淡舒服,却充满了接近梦想的兴奋与快乐。第二次出现在修平拆包裹的时候,虽然明星片是分手的内容,但音乐仍保持着一样的旋律。导演用小蕴透过玻璃杯的主观镜头,来展示这一故事情节。注意听的话可以发现,这部分有杯子中水与容器碰撞的细微声音。这让主观镜头更加真实,也用细节化的处理更加深化小蕴当时好奇矛盾的心理。

而后小蕴清晨开店发现撕碎的明信片时,悦耳的风铃声率先响起,清脆的声音打破了之前看似平静和谐的氛围,接着第二种主题音乐正式开始,故事也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如同水滴般的钢琴声伴着低音提琴的忧伤,与第一种音乐同样的舒缓却满是伤感的味道,不温不火,却给人强烈的痛苦却无法发泄的沉痛感。在小蕴被拉直头发那个段落里,导演将音乐处理的十分特别:一开始音乐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只有低音提琴声,强烈的忧伤袭来,像是在讲述蕴蕴此时的难过和失落,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蕴蕴内心的哭泣。然后导演切三人全景,音乐此时停止。这个视角像一个旁观者,因为没有配乐,画面显得相对理性一些。这里没有音乐是对情绪刚达到小高潮后的缓冲,也是男女主人公对个人情感的梳理。并且这个视角有一个局外人(小蕴的妈妈)的存在,只属于二人的主题音乐并不适用于第三者身上。当再切到修平的镜头时,提琴和钢琴又同时响起,却只有5秒的时间,这样的细致化处理使影片感情更为细腻,看似平淡的镜头却有着很深的情感冲击,也多了份隽永深刻的感受。总体来看,二种不同的主题音乐分别出现两次、四次。影片中有意识地多次重复这两种主题音乐,具有了参与结构的性质。并且这种重复出现的音乐本身就有着渲染气氛、积累情绪的作用。当它重复出现时就带有了更为丰富的表意作用,从而直接突出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感情。像结尾处的那段,虽然是一年后的事情,但当修平处在废墟中,音乐响起,之前伤感的基调还是继续蔓延,我们感受不到时间的长度,情感上保持着统一整体。

3.关于语言

本片的独白和对白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分量。独白多是为了表现剧情,推动情节发展。如片子刚开始修平的独白,是他写给雪子的信的内容。导演很好的利用这封信,向观众交代了修平的背景和故事,塑造人物性格。并且,雪子从这里便成为影片一个悬念所在,成为一条线索牵引观众的情绪。巧妙的是,这封信成为雪子回信的铺垫,为以后的剧情提供合理发展的基础。而小蕴最后对雪子信的复述,完成最后的叙事的同时,也呼应了开头修平的独白,使影片完整统一。片子的对白主要是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发生。它的线索是小蕴问修平的三个日本单词:巴塞罗那、梦想和逃跑。简短的三个词便是悬念的步步揭晓,也是剧情的叙事发展暗示。而这种片段式的对话也使片子有着紧凑的内在节奏,并且表现了属于东方的含蓄矜持的少女情愫。片子各种语言的混杂也从侧面突出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特点,并且为故事发展提供叙事的可能。正因为有前面日文、中文、英文等语言的铺垫,结尾那句Te quiero才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而不会感到突兀造作,利用语言不通而造成的戏剧化结局,也更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再见”这个青春故事。所谓的恋爱地图,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拥有,在下个路口碰到的人,或许是真爱却可能会永远错过。

三、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剧作功能

“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泉源和成因。换句话说,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2对白、旁白、音响等是直接与角色发生联系的,除了作为造型元素参与影片外,在一定情况下承担了剧作功能。近年来,音响特别是自然声的剧作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如在影片《女巫布莱尔》中,导演的初衷是营造一种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真实影像记录的气氛,所以录用了大量的环境音响以增强真实感,于是声音就得来源于影片中的手持摄像机。在这种无法配乐的特殊影片里,恐怖感多来自于未知的画外空间,而声音便成为最重要的可以进行叙事的元素。音响在这种情况下担任了极为重要的剧作功能。它叙述的不仅仅是剧情,也是银幕的另一重空间。片子的现场声因为是随即话筒所录所以显得混乱嘈杂,而这种音响效果正好是导演对恐惧的独特认知的表现。恐惧来自于未知,交杂的现场音响提供这些因素。正因为这样的现场真实音响,才能呈现给我们一个未知的环境形态。它作为恐怖因素的一部分参与到故事中,影片也得以以恐怖的方式层层累积情绪、发展剧情,将人精神上的失措与崩溃如实再现。

在电影中,音乐除了解释、补充画面内容外,还会明显地参与剧作、结构。它参与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矛盾冲突,并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直接动因。在库布里克的《发条橙》中,导演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处理。《第九交响曲》是阿历克斯所爱,这种古典乐与画面中夸张的造型、怪异的服装相互冲撞,产生了强烈的不和谐的感觉。而它却在片中多次出现,第一次是在主人公施暴后回到家里欣赏这首曲子,似乎是对自己“幸福”生活的享受。再一次是阿历克斯被抓进实验室,一边听这首曲子,一边被强制性看暴力色情片。钟爱的曲子变成了一种极为痛苦的折磨。然后当主人公终于从实验室出来,却被作家强迫在屋里反复听这首曲子,阿历克斯终于精神崩溃甚至跳楼。这首古典乐被导演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涵义,它一直作为一条内在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它最开始表现的是主人公残酷的兽性,后又渐渐成为规整他行为的有力武器。这种古典音乐和故事形成强烈的对比隔膜,从而产生特殊的叙事感受,这是画面无法表现的。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主人公命运变化的一个符号性标志,还承担了剧作功能,让片子在不和谐中流露出荒诞和绝望,从而表现导演对未来社会的哲理性思考及人性畸变的心理性思考。

音乐在叙事情节中,常常直接介入剧作。在片子《白色》中,导演擅于利用音乐的剧作功能来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从而推动故事发展。卡罗尔为筹措资金接受“杀人任务”,在他出发前他一直在转动两法郎硬币。画面中表现的是他对财富的渴望。而从舒缓悠扬的笛子声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占有财富的欲望,相反的是他对多米妮的想念。之后音乐中加入钢琴声,我们可以感受到卡罗尔心中的犹豫、矛盾、复杂的心情。随着心里斗争愈加激烈,最终优美的小提琴声响起。这意味着他心中的思想斗争已经有了结果,那就是他愿意为了赢得多米妮的爱情而不顾一切,甚至去“杀人”。影片通过不同的音乐带来的不同情绪及意义来交代人物行动的深层动因,从而揭示情感变化、发展剧情。这里音乐已经不仅仅是渲染气氛,解释画面,导演用一组给人不同内心感受的典型的音乐形象贯穿这一故事情节,音乐作为构成情节的主要元素直接参与影片。

注释:

1.引自皮埃尔·贝托米厄的《电影音乐赏析》.

2.引自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

猜你喜欢
剧作音响音乐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顶级奢华的音乐享受 适合富豪的6套HI-END音响(两声道音响篇)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诚实音响
音乐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