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电影特效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

2018-07-12 07:57广州城建职业学院5109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影视电脑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510900)

一、电影特效的概述

在电影中“掺假”,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被称为电影特效。影视特效做为电影产业中或不可缺的元素之一,为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同时期的影视创作,应用了大量的特效处理技术,让观众看到画面不再是肉眼直接所见和摄像机直接拍摄的实体景象,给作品富有生动性、逼真性和虚拟性,使影视艺术呈现异彩纷呈的视听效果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满足人们走入电影院的某种心理,追求现实中没有的新奇、刺激、震撼、想入非非等的体验。

二、不同时期电影特效技术的应用、特征

过去,人们利用模型、定格拍摄、火药爆破来完成很多正常状态下难以拍到的画面;现在,用电脑绘图,借助数字手段创造各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和人物,幻想遥远、概念化未来。当特效技术席卷荧屏,为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享受,无论是超过1500个特效镜头的《白蛇传说》,《阿凡达》的3000个特效镜头,都足以展示影视特技术在这个视觉时代的潜力。

电影特效正是以一种载体化、互动化的方式完成了电影文学的表达重构,成为了受众审美的对象化和具体化体现,特效已成为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分别从不同时期的特效技术分析电影是如何实现特殊画面效果的。

三、传统时期的电影特效处理技术

1.光效特效

早期的摄影师们用的最多的是光学特效,完成神怪仙侠的电影画面,主要运用摄影效果,利用接景、多次曝光、胶片绘图和冲印、拍摄时的视觉差、可变速摄影马达等方式实现腾云驾雾、飞檐走壁、人变小变大、气势磅礴等场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特技美术师张聿光运用画笔绘画景物,通过玻璃片在视网膜上的反射,制造了以假乱真的特效场景,通过接景,利用透视原理,将绘制的画幅与实景结合,形成视觉蒙骗,创造磅礴气势。这个方法,在当时开启了在摄影棚里拍摄外景的新时代。

2.机械性特效

机械性特效也叫实用特效或者物理特效,伴随着实拍,包括场景设计和化装术,例如风雨雾雪云、爆炸、烟火等效果要靠机械道具来创造,而场景则会用人工搭建模型的方式来制作。化装术主要靠化装师用双手实现,有时候能化腐朽为神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类战争科幻片推动着机械性特效影片的发展。

四、过渡时期的电影特技发展

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戏曲片,为特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戏曲片《天仙配》、《追鱼》、《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属于不同于同一时期战争片的独特类别。《天仙配》的“透画法”类似于现在的电脑绘画中的图层叠加,通过拍摄出前景物体和背景物体,再在洗印时叠加到一个画面里,就可以造成人在天空飞翔、水底游等各种画面。《追鱼》则充分利用影像反射,将水面涟漪的镜头叠加到实景拍摄中,演员从一个事先挖好的坑里慢慢走上地面,合成拍摄,最终观众看到的就是演员从湖底慢慢浮出水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更是集所有特殊技术之大成,综合运用遮板和插片、模型摄影、烟火、绘画合成、停拍、倒拍等各种光学和机械性特效。

在七八十年代,特效技术进入了电脑动画时代,科幻、魔幻类型的影视作品开始占领影院。

五、电脑时代的特效处理技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脑艺术创作迅猛发展,电脑绘画、电脑艺术创作大量兴起,电脑动画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盛行。《星空战士》首次采用电脑制作“太空飞船”,摆脱了电影制作需要使用真实模型的套路。一连串的电脑动画制作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电脑动画的关注和好奇。电影特效的发展势如破竹,90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1.三维特效

随着电影工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电脑参与影视制作,将传统的技术与数码化特殊效果结合而成,形成CG特效,在软件中模拟出一个有X、Y、Z三个坐标轴的立体空间,可以旋转360度,看到一个完整的物体形象,创造出比以往更加逼真传神的特技画面,绝大多数有立体透视变化的角色和场景都由三维特效创造。三维特效几乎是整个特效里面技术最难的。如说影片中各种逼真的怪物、2012世界末日中淹没全城的洪水、摩天大楼轰然倒塌等场景都是通过三维特效制作而成的。对形式多样化的电影制作,创作主题与时代科技的集合,以及创作思维的开拓,都起着重要作用,CG技术给当代电影制作带来了新趋向。

2.合成特效

影视后期合成特效在整个影片制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后期合成软件,能解决前期制作遇到的不足和前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合成特效最常见的体现为古装片中的大侠施展轻功在天空飞来飞去。具体实施方法:演员打斗和天空分开拍摄,其中演员打斗部分由演员吊着钢丝在蓝幕或绿幕背景中拍摄,然后在电脑中利用后期软件将蓝幕和钢丝去掉,留下演员部分再贴到实拍天空前面,这样看起来演员就像在天空中打斗。蓝幕和绿幕是如今电脑拍摄常用的道具,目的是方便抠像,蓝绿屏抠图技术之所以会运用到后期制作中,是为了迎合后期更好的去合成一些东西,而不至于去机械的扣除场景中不需要的东西,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

3.数字接景绘画

在电影拍摄中,当实景不能满足剧情和导演需要的时候,它依靠艺术家们完美的想象力和牢固的绘画功底,把想要的场景绘画出来“贴”到相应的模型上,在虚拟摄像机中实现和现实摄像机的运动匹配,达到几乎和实拍一样的效果。传统技术是通过光学手段处理,进入电脑时代后,艺术家都是在电脑中绘画,并与实拍进行合成。在《阿凡达》、《指环王》一类幻想因素较多的电影中,数字绘景大放异彩。

4.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一切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都没有原型,只有线索可寻,完全依靠想象力,通过语言表述,设计师根据表述的要求以图片的形式画出来,确定形象后,再通过三维特效做出栩栩如生的各种图像。

六、现阶段特效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数字化特效的视觉冲击下,观众在进行影片欣赏时,同时也在判断着场景特效塑造的真假。数字技术成为许多大片必须使用的元素,容易出现忽视作品的内涵,过分追求神奇的视觉效果。比如说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视觉上的效果令人震撼,但是在人物的内在表现上显得空洞无趣。

七、结论

传统的特效手法是通过摄影技术、模型制作、化装、光学合成等特效手段制作的,利用控制胶片图像上发生的划变、叠化及渐印等变化,使用图案罩遮处理胶片来设计视觉效果,设计过程复杂繁冗。在数字技术极度发展的今天,电脑技术的大量应用,传统特效手法已经不能满足电影表现的需求,在传统特效手法与数字特效处理技术相融合的进程中,特效技术已经趋于全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电影的成功不单以视觉特效来评判,将更加注重影视内容的表现。通过论述不同时期的电影特效技术,希望电影特效在提升视觉特效的同时,应更好的为影片的内容服务,提升观众的影视审美趣味。

在电影特效技术继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得到了太多得惊喜,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未来的电影究竟是能发展到何种地步,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纪录片《中国式特效》.《老电影.老上海》系列片,中国上海公司,2005年.

[2]冰河、司马平安《电脑技术与电脑特效》,2006.

[3]李玉钰 《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王怡峥《CG影视特效制作揭秘》,人民邮电出版社

猜你喜欢
影视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国影视“出海”,风头正劲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