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

2018-07-12 07:57郑州师范学院475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格局声乐民族

(郑州师范学院 475000)

民族声乐文化蕴藏着国家民族化,体现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它的形成是依靠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是民族人民情感的丰富体现,也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随着文化形式不断多元化。民族声乐在传播和教育中也受之影响,它在迎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同时,也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使之表现的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坚持着固有的民族文化理念。因此,多元文化格局中民族声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也是文化特点新的转变,在保证民族声乐教育过程多元化同时,也要从不同角度阐述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理念,保证民族声乐教育固有发展特点,也要同现代化教学方式相结合,推动声乐教学事业发展。

一、浅谈民族声乐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它随着历史长河让各民族人民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便是其中光辉的精神财富之一。在我国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演唱等,形式繁多,风格迥异,也有人对民族声乐总结为民族唱法。随着我国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备受重视,民族声乐也走向课堂,成为艺术宣讲的教育形式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有着更新、更高的认识,同样也将民族声乐发扬光大。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各民族语言文化和各民族风俗的表达,也在传播过程中表达民族声乐风格的地域性的共同点,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地域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审美情趣,在为民族声乐教育的宣讲提供了基础和教育意义。

二、多元化格局中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传统音乐理论的融合

民族声乐文化起源于各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通过对各民族的文化深入理解,方可感受民族声乐的真正意义。然而,在多元格局下的民族声乐教育过于注重追求新的教学理念,脱离了传统的音乐理念学习,无法将传统音乐教学理念融入日新月异发展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对传统的民族声乐缺乏理解,也无法体会到真正的民族声乐知识内涵。与此同时,多元化格局下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多样化,让学生脱离了地方民俗风情对民族声乐的影响,也缩短了、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学习,缩小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民族声乐在多样化格局变化下逐渐单一化。

2.师资力量不足

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尤其重要,它是传播教学文化的源头,也是重要传播者。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者对民族声乐文化认识不足,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诠释民族声乐文化的真正意义,学生在授业过程中也无法体会到教学者对民族文化的传递,也无法体会到民族声乐教育意义。

3.注重西方文化传播

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模式受西方教学模式熏染,让教学过程中丧失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意义,过多注重西方文化传播。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由许多地方语言和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意义打国家,但在多元文化影响下,让民族声乐教育丧失了传统文化性、民族性和地方性,无法体现民族声乐教育的特点和开展意义。

4.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

在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会体现出56个民族的民族声乐唱腔和体现手法,民族声乐文化也存在着明显区别和差异。通过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也是教学目的之一,然而,在现今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中,教学者没有对学生的个人风格和民族风格进行重视和逐一培养,导致人才培养过于单一,缺乏各自民族特色。

5.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虽然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体系核心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但在多元文化格局发展下,也应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下寻求其中的不足,保证新鲜元素注入,推动民族声乐教育走向世界前端。然而,在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许多教学者坚持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对民族声乐教育内容理解停留在原有的意识和教学理念当中。此类现象不仅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也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理解/

三、多元文化格局中民族声乐教育改革措施

1.改变教育理念

面对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民族声乐教育应坚持自有民族文化特点发展同时,也要引进西方各国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培养学生多元演唱风格,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综合性的民族音乐人才,让学生自我深刻理解传统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的意义同时,也要响应西方教学理念带来的意义。此外,教学者应帮助学生转变演唱理论体系,深刻体验民族性音乐文化特点是,也要弘扬各国和各民族艺术文化。

2.打造多元化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通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生动图片和视频去体会其中民族文化意义,从中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声乐影响和意义。为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氛围,教学者可根据授课内容,以情景方式诠释教学内容的背景和民族文化,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民族声乐的特点和文化意义,也让学生在放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加强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是提高民族声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声乐教育水平的表现形式。首先,民族声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也决定了学生对民族声乐教育的认知度。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坚持民族声乐文化培养,重视民族性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同时,要坚持多样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扩宽自身的视野和对民族声乐理解,提高对民族声乐文化认识,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和对声乐能力的掌握。

4.提高教学者综合素质

随着民族声乐教育水平的提高,各大院校对教学者教学综合素质培养也高度重视。在多元文化格局发展下的民族声乐教学者,不仅拥有民族文化素养,也要具备多元文化素养以及民族声乐教育的专业素养等。首先,需要教学者对传统民族声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深刻体会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声乐文化发展趋势和方向,将两者融合制定适应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本着坚持传统民族文化理念同时,也要让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看,加强与世界声乐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学者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是教学者音乐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表现,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个人风格培养的表现因素。

5.丰富教学模式

可由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小组形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与教学者间的交流。同时,在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想法理解各抒己见,对教学内容分享各自的心得和体会。不仅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也让教学者发现教学模式不足,积极改正,使其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化。

四、结语

民族声乐文化也在多元文化格局影响下,不断多元化、世界化,但在教育过程中依旧坚持民族声乐文化固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保持与世界格局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保证民族声乐文化的发展特点。虽然民族声乐文化在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定会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弥补其中不足,改善课程教育模式、提高师资力量综合素质、注重人才培养等等,保证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了学生学习水平,也提高了民族声乐教学者的综合素质,促进民族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喻蓝.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6(21):234.

[2]胡水静.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J].戏剧之家,2016(20):178-179.

[3]刘瑾怡.基于多元文化格局探讨民族声乐教育发展[J].艺术研究,2015(04):146-147.

[4]刘洋.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5(15):225-226.

[5]吴迪.浅析多元文化格局在民族声乐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14):164-165.

[6]王英.基于多元文化的民族声乐教育课程革新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165-166.

猜你喜欢
格局声乐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大有作为
“秦岭之巅”真的高不可攀?——不,关键在于思维融入“大格局”
于潮流 问格局——FCTA的2019雕镌时尚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