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驱动的河南豫剧服饰文化保护机制构建

2018-07-12 07:57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豫剧河南

(河南工程学院 服装学院 450000)

河南豫剧服饰保留着河南民间的生活风貌,具有系统的舞台意义符号。豫剧服装的发展一直密切的伴随着中原地区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发展。对于豫剧服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服装与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活动行为、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深入的窥探到中原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状况。随着社会精神需求的不断攀升,在文化强国战略影响下,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豫剧服饰的保护与研究对于发展和繁荣中原地区精神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艰难的复兴——河南豫剧服饰文化保护现状的困境

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造成河南豫剧服饰的保护窘状。外来文化冲击带来的文化自信缺失是导致艰难复兴现状的根本原因。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已经深入的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娱乐文化方面,严重影响了传统戏剧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戏曲文化结构和模式的认知,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产生了片面追求西方文化,忽略本土化的现象。保护意识的薄弱促使河南豫剧服饰文化资源大量流失,同时又得不到宏观的引导和协调,这样就更加助推了困境的进一步发展。盲目追求国际范的心理促使下,认为外来的、崭新的文化都是精华,而豫剧服饰文化则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形成了记忆的淡忘。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宏观上未能及时的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增加了近日复兴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形成保护意识之后,制度保障不完善、教育培训步伐滞后,创新动力不足,更是让艰难的复兴之路雪上加霜。要想豫剧服饰文化重新回到大众的瞩目视野之下,新时代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保护现状来说,活态化的借鉴与应用还远远不够。

二、时代的诉求——河南豫剧服饰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对豫剧服饰文化的保护,有利于营造出健康、安全的社会文化环境。豫剧服饰文化自信借用中原文化和豫剧艺术的历史符号,营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启发政府官员率先引领和榜样示范,促进文化研究者进行深入而精准的挖掘和诠释,帮助民众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荣誉感和凝聚力。对豫剧服饰文化的保护,有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和智力保障。豫剧服饰文化创新发展既要对传统文化本身进行传承和保护,同时又要利用文化本身的内涵,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换句话而言,在创意产业框架的重新确认下,豫剧服饰文化的使命和发展方向也产生了变化,意味着要在新的时代格局下进行完整性和多样性的重新配置,并努力实现规模经济,为其长久发展提可能。

三、服务社会的持续发展——河南豫剧服饰文化的保护机制构建路径

1.多元结合的构建原则

在河南豫剧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应该结合多方面因素,从物、人和环境等方面形成多元化的保护原则。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通过资料收藏、口述记录和影像录制等方法,把既有形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并进行无形的文化内涵研究。但是,这种物的保护不单单要分析事物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将其放置在一个更为现代宽松,适合其生长的生态环境当中,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保护中真正的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限度的可控开发。从人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把身怀绝艺的传承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积极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核心力量。更多的激励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立研究的数据库,优中选优,将精华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深入的保护。使这些精华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利用开发的源泉。

2.保护机制的构建路径

河南豫剧文化的有效传承,最需要做的就是无中生有、有中拉长。指的就是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活化应用。这需要文化资源、创新人才、政府三方应形成相互协调的统一体。首先要做好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一个完备的豫剧服饰文化脉络谱系,在活用的前提下,梳理出清理的可供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数据。其次,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分析活化运用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市场需求、转变观念,学习世界各地通过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方法,真正把河南独特的豫剧服饰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理念、文化精神提炼出来,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文化产品、作品和商品,推动文化产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豫剧服饰文化的可持续性保护与发展。

(1)政府进行宏观的引导与资源整合。我们需要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寻求有效的抓手与路径,坚持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式的保护、坚持河南豫剧服饰文化的传扬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协调。把优秀的豫文化贯穿大众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以市场和大众消费为导向,服务企业,形成立体化文化产业。政府需要结合河南豫剧艺术的发展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关保护政策,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操作性。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河南豫剧服饰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增加河南豫剧服饰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在政府的应引导下,政府官员需以身示范,积极参与。发挥专家学者的研究优势,进行多元化深入的高度研究。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产品,扩大河南豫剧服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2)河南豫剧服饰文化全面、科学、系统的挖掘并进行有效的提取与现代活化,推进文化的保护与现代应用。从社会记忆着手,对豫剧服饰进行原始资料收集和样本采集,引入档案文献进行整理性的基础研究。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实现服饰文化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的有机结合,进行实物分析和科学鉴定,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到传统服饰的研究之中,可以更好的还原豫剧服饰形式的历史面貌。对豫剧服饰进行更为准确、翔实的确认。

(3)加强文化保护与社会服务相融合,促进文化城市建设。将豫剧服饰文化的保护植入到社会服务当中,就必须有人的参与。个人行为有个人互动、群体互动和个体群体活动的三种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的行为和思维,要大力的完善公共教育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传习馆等。更多的是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各级学校的教育、培训相结合,营造出健康正确的社会教育氛围,引导个人进行互动学习。同时,也要加大力度进行娱乐文化宣传,增加不同形式的豫剧演出,提高人们群体互动的范围。同时可以通过城市乡村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加快城市文化传播,树立城市形象,使个体生活在城市的群体互动中引起共鸣。更多的感受到本土文化的人文关怀。

(4)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发展,文化保护与科技开发融合。河南豫剧服饰文化活化研究依托研究平台进行商业模式、跨界合作、产业协同等多领域的活化实践。研究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共性研究,对当下河南豫剧服饰文化活用与传播中的重要因素如政策、产业、学术、教育、媒体、资本等方面进行策略研究;一方面是个性研究,从文创产品设计的角度、文化内涵、设计竞争力、品牌建设及商业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保护机制构建。汇聚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发挥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创新优势,形成以科技引导创新能力、成果产业化转换、特色性社会服务模式构建的新局面。河南是文化大省却不是文创强省。通过宏观层面上关注宏大技术变革所要求的交流方式转型和思维方式匹配,促进豫剧服饰文化产品的性能改善和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推进相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利于河南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加大延伸产品链条的“文化附加值”,打造河南文化大省的品牌。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发展越发趋同,因此有必要加强豫剧服饰文化的挖掘与发展。结合社会发展,运用创意思维、创意科技探寻河南豫剧服饰文化的创新保护模式,能够积极推进建设大众的精神家园,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促进相关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积极拉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紫逸.新常态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构建[J].创新科技,2017(9).

[2]陈广华.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民众力量[J].人民论坛,2017(31).

[3]李小雯.从公共管理视域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府保护机制[J].佳木斯职业学院,2016(10).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豫剧河南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