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背景下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2018-07-12 02:47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年7期
关键词:户数居民社区

(1.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1)

1 引言

自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旅游业在带动居民脱贫致富方面的有效性已被大量的成功实践案例所证实[1,2]。因此,在具备一定条件的贫困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扶贫的重要手段。2015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试点村,对这些村给予规划引导、资金投入、技能培训、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扶贫富民中的突出作用。这些贫困乡村的共性是缺乏优势产业,主要原因是:地理交通条件不优、耕地面积十分有限,难以依靠农业致富;缺少矿产资源,没能在近些年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凭借第二产业致富。同时,这些贫困乡村大多数保存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纯朴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等,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比较优势,这是政府部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这些贫困乡村扶贫工作方向的关键原因。

2 国内外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以“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国内仅有1篇文献与该主题吻合度较高,即费之清的“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能力评价”[3],与“社区旅游参与能力”相关的文献则较多,检索到约20篇。通过浏览阅读发现,这些文献大部分是基于个案进行社区旅游参与能力“建设、发展对策、途径”等方面的探讨,且多数文章都是“现状—问题(或影响因素)—对策(途径)”式的,未对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在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的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少。

以“Community、Tourism”为主题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到内容与“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关联性较大的国外研究文献3篇。Reid DG、MairH、Georgew以加拿大的6个旅游目的地为例,建立了一个自评工具用以评价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该工具使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来呈现参与者对每个问题的态度,备选答案从1分(极其反对)到5分(极其赞同)[4]。Lisa M、Campbell通过对哥斯达黎加Ostional村庄发展旅游的研究,发现由于当地居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有限,虽然他们希望发展旅游,但并没在就业机会与投资机遇等方面得到实惠[5]。Donald G Reid、Heather Mair、Wanda Gearge指出社区参与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虽然被认可,但目前还缺乏对社区参与旅游进行有效评估的实际操作工具[6]。总体上看,西方学者关于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视野较广阔,集中体现在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参与类型、影响因素及机制、效果评价、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参与等方面,特别针对“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的成果不多。

本文尝试构建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是对该方面研究理论的必要补充。探究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的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在于:在旅游扶贫实践中,地方政府能通过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正确认识现阶段社区参与能力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本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社区参与能力,为社区有效参与旅游扶贫开发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3 社区旅游参与能力与扶贫

孙九霞、保继刚在《中国旅游大辞典》中将旅游社区参与定义为: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社区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7]。定义强调要尊重社区的意愿,明确了要把社区作为旅游开发和旅游参与的主体[8]。旅游扶贫是指依靠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之下,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9,10]。旅游扶贫定义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主要目标。

从上述两个定义可见,社区发展、当地居民获益是社区参与和旅游扶贫两个概念的共同关注点,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1]。客观地说,社区参与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获益多少,而要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充分保障当地居民发展权[12],保证当地农民参与旅游经营的空间和机会,前提是充分调查评价当地居民的参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适应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旅游扶贫开发目标。因此,评价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是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政策的重要依据[3],也是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4 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4.1 构建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原则

构建社区旅游参与能力的评价体系需遵循以下原则:①理论联系实际。以现有的社区参与和旅游扶贫理论及实践的成果为基础,并结合现阶段的现实国情,探究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构建实际的贫困乡村社区参与能为的评价体系。②普遍适用性。构建的评价体系力求最大程度地在现阶段广泛开展的旅游扶贫实践中具有普遍适用性。③可操作性。在旅游扶贫实践中能够加以应用。

4.2 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构成要素确定

实践表明,乡村旅游发展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他们从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获益。同时,注重社区参与,提供旅游就业机会也是旅游扶贫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而要能胜任这些旅游就业机会,需要社区居民具备相应的参与能力。因此,从乡村旅游提供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社区参与能力构成要素。一般情况下,贫困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可分为直接参与旅游、间接参与旅游、未能参与旅游三大类型(表1)。

表1 乡村社区旅游参与类型

4.3 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构建的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特指现阶段需要或正在进行旅游扶贫的贫困乡村旅游中的社区参与能力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基于上述对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即顺应旅游扶贫提供的就业机会客观上需要社区居民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评价体系:在构建社区旅游参与能力的评价体系时,依据乡村旅游发展中主要的社区参与类型划分出三个一级指标层,即直接参与能力、间接参与能力、不具备参与能力。依据前文对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二级指标包括:直接参与能力中的参与旅游开发管理和决策能力、参与住宿和餐饮接待能力、参与旅游商品售卖能力、参与娱乐活动项目经营能力、参与导游服务能力、参与歌舞表演能力、其他拓展参与能力等;间接参与能力中的参与住宿和餐饮员工等服务人员的能力、参与景区安保和环卫等员工的能力、参与为景区经营活动提供原材料的能力、参与土地流转承包获益的能力、参与资金或土地方式入股分红获益的能力、其他拓展参与能力等;不具备参与能力一级指标层下统一把因各种因素无参与能力或不愿参与的情况归纳为一个二级指标。

基于上文探讨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并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普遍适用性、操作可行性、简易性(特别是贫困乡村政府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时操作过程不宜过度复杂),初步构建起旅游扶贫背景下的贫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能力评价体系(表2)。评价总体采用评分制,具体指标得分由专家人员、专业规划人员、政府人员或村集体小组评分方法获得,直接参与能力和间接参与能力共计100分,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直接参与是社区旅游参与的核心,提供直接就业机会,引导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旅游也是旅游扶贫开发中推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首要途径,直接参与对居民参与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比分权重也更高,定为60%;间接参与带来的旅游脱贫效应不如直接参与明显,对社区居民参与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权重定为40%。直接参与能力和间接参与能力的各项二级指标评分总分均为10分,依据笔者在多项贫困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实践中总结的现实经验,将社区旅游参与能力现状划分为无户数能胜任(0)、少数户数能胜任(20%以下的居民户数能胜任)、较多户数能胜任(20%—50%的居民户数能胜任)、很多户数能胜任(50%以上的居民户数能胜任),相对应的评分标准依次为0分、1—3分、4—6分、7—10分。

表2 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在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专家、专业规划人员或上级政府部门的相关评分人员需深入实地走访调查,统计总居民户数,基本了解具备某项具体参与能力的户数,各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商讨评出能客观反映当地社区旅游参与能力实际情况的分数。二级指标项数是开放的,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增加多项,二级指标得分之和需进行百分制换算以得出一级指标的得分,见式(1)和式(2)。不具备参与能力得分则为负分,即需在直接参与能力评价和间接参与能力评价得分之和的基础上减去不具备参与能力的分数,最终得出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总得分,见式(3)。

直接参与能力评价得分A:

(1)

式中,A为直接参与能力评价总得分;an为各二级指标评价得分;n为直接参与能力二级指标项数。

间接参与能力评价得分B:

(2)

式中,B为间接参与能力评价总得分;bn为各二级指标评价得分;n为间接参与能力二级指标项数。

不具备参与能力评价得分C,C为负数。

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总得分:

R=(0.6A+0.4B)+C

(3)

根据旅游扶贫背景下的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总得分,可把其参与能力大致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见表3。参与能力评为一级的乡村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基本条件很好,二级较好,三级一般,四级的社区居民参与能力较差,并且从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可清晰看出社区参与能力的薄弱点是哪些。主管当地旅游扶贫各级政府部门可依据当地社区参与能力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补短板、促参与、带脱贫。

表3 贫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能力评价结果

5 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5.1 案例地选取

甲寅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境中东部,是红河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和主要景观分布区之一。他撒村位于甲寅乡辖区内,是典型的贫困少数民族村寨,村寨内90%以上的居民为哈尼族,社区居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劳动力输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是政府部门抓扶贫工作的重点村寨。该区生态环境良好,有大规模的梯田,保留了哈尼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因此该村寨也成为云南省政府部门“挂钩帮扶”搞旅游扶贫”的试点之一。从2016年6月至今,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等编制完成《绿树格梯田景区总体规划》、《他撒旅游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持续性主导和帮扶规划的实施,课题组多次深入当地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等途径获取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料。选取他撒村进行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实证研究,具有典型性意义且可操作性强。

5.2 案例地概况

他撒村是红河县境中东部甲寅乡辖区内的自然村,也是村委会所在地,距离甲寅乡4km,国土面积2.8km2,全村辖5个村名小组(图1)。甲寅乡政府、他撒村委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有农户293户、乡村人口1473人。

图1 案例地所在位置与现状

红河县域内及周边遍布的梯田风光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他撒村的绿树格梯田极具观赏价值。他撒村属于哈尼文化的典型地区,村内保留了部分较完整的哈尼风格古民居,既有少量典型的蘑菇房,又有传统的土木结构民居。传统民俗保存也非常完好,每当村内有祭祀或重大节日,村民都在此进行传统的文艺表演,村民热情参与打磨秋、打陀螺、射弩等体育活动,场面极其热闹。哈尼族有名的长街宴更是吸引了大量本地的居民乃至外地的游人参与。他撒村村口处有著名的十二龙泉,村庄前后梯田环抱,村落点缀其中。总体来看,他撒村山水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同时兼有哈尼族祈福文化、生活习俗、丧葬文化等多种哈尼族民俗,具有很高的观光游赏和哈尼文化体验价值。

5.3 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

在他撒村田野调查期间,课题组在村寨内多次走访,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拍照记录、村委会访谈会、到当地政府部门查阅资料等途径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对全村293户居民参与旅游就业的能力和类型进行了初步评估、筛选,统计出能胜任各类型就业机会的户数,其中部分户数具备参与1项以上的就业能力,见表4。

表4 他撒村社区居民旅游参与旅游能力户数统计

根据他撒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能力的户数统计,计算出各类型就业机会能参与的居民户数占他撒全村户数的百分比,并评出相应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要素得分,见表5。

表5 他撒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分

5.4 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在表5的基础上,运用式(1)、式(2)、式(3),分别计算得出他撒村社区居民旅游直接参与能力评价得分41.43分、间接参与能力评价得分44分、社区参与能力评价最终总得分42.46分。依据表3,他撒村目前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定为三级,参与能力一般,特别是参与旅游开发管理和决策、参与住宿和餐饮接待、参与娱乐活动项目经营等直接参与能力较薄弱。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在规划建设他撒乡村旅游的工作中应关注旅游资源挖掘开发、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等“硬件”建设的同时,以社区参与能力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应作为旅游扶贫的关键。当前他撒村的旅游开发亟需在社区参与能力培养方面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智力投入,从旅游发展知识建设、旅游发展意识建设、旅游发展技能建设等领域展开培训,全面提升当地居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确保村民从旅游发展中实实在在获益。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性议题,本文在旅游扶贫背景下,从就业机会的角度探讨贫困乡村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构成要素,构建了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定量评价体系中社区旅游参与能力构成要素数量是开放的,具备普遍适用性,期望对其他贫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社区旅游参与能力评价能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户数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流动比率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