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移动迷宫3》

2018-07-12 10:59祁美荣
电影评介 2018年9期
关键词:红海行动恐惧感红海

祁美荣

2018年初的贺岁档中各类影片百花争艳、精彩纷呈,其中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的战争冒险片《红海行动》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无论是影片精美细致的特效制作、演员真实可感的演技,亦或其中强烈的国家集体荣誉感都超越了以往同类型影片水平。《移动迷宫3》则代表了好莱坞一如既往的冒险动作片风格——跑酷、科幻、极限运动、个人英雄主义等元素的叠加。这两部影片的出品时间相近,且均属于动作片大类,其中的情节都围绕灾难与救赎两条主要线索展开。本文以《红海行动》和《移动迷宫3》的异同点为切入口,深入分析中国式冒险动作片和好莱坞式冒险动作片的诸多特征。

一、 战争戏份:真实与虚幻的交锋

动作冒险片的产生需要一个饱含冲突的情境,而这个情境往往来源于片中两方阵营对于一个目标的对峙。好莱坞尤其擅长于制作这一类影片的冲突情境,如《速度与激情》系列、《飓风营救》系列、《极限特工》系列和《谍中谍》系列等大热影片都遵从了双方阵营激烈博弈这一冲突情景模式,但好莱坞推崇政府与个人的对峙,他们产生冲突的焦点通常涉及全人类乃至地球的安全,这种冲突情境含有极大的虚幻元素。不同于好莱坞,中国的动作冒险片多根据真实战争事件改编,其中的冲突焦点往往是对于中国公民的营救,如前两年大火的《战狼》系列和《湄公河行动》。

《红海行动》和《移动迷宫3》都将战争作为了影片的冲突情境,且这两部影片分别代表了中国和美国的两种不同冲突情境成分——《红海行动》中中国蛟龙突击队与伊维亚共和国国内恐怖组织的战争改编于2015年发生的“也门撤侨事件”,根据真实事件设置的战争冲突模式给影片增加了真实感,更容易令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移动迷宫3》中的林间斗士和地球上最后的政权组织WCKD组织之间产生的一系列较量都是在虚构的世界末日场景中发生的,在这个场景中,林间斗士代表了纯粹的正义,而WCKD组织则是利用人类做实验的邪恶力量的象征。

林超贤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运用了“海陆空三线调度”和实景制作的拍摄形式,影片中的全体演员为拍摄《红海行动》在国外训练了半年,期间拒绝了所有代言,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造就了片中一帧帧真实残酷的战争图景。影片的真实性不仅体现在场景的选择上,其中的很多细节的可触可感性都极其难得,比如影片开头部分蛟龙突击队在战机上聚精会神地狙击海盗船、狙击手罗星步行被子弹射中等情节能够将受众快速带入战争情境中。正是由于拍摄角度的选择和情景的日常性,这些爆破戏尽管超越了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但却是实际存在于国家之间的战争实例中的,因此在代入自身意识时观众可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感,而不会产生不适。影片中海清饰演的女性角色亦超越了人们对中国女性的常规思维认知,她是一往无前、勇敢无畏的,而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因为这个角色本身的真实经历——她的亲人均死于恐怖组织的袭击中。这个角色代表的是一类人群,是那一类处于战乱生活中的人,他们不能安稳的生活,因为世界仍有不和平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处于中国和平环境下的中国受众未曾接触过的。然而,未曾接触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海清饰演的这个角色正是因为日常难以接触的陌生性和真实存在的刺激性才具有了永不褪色的经典魅力。

《移动迷宫3》则与中国式的真实性完全相反,它沿袭了好莱坞一贯的虚拟科幻风格,突破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进入一个西方预言故事中的末日世界。在这个一片荒芜的世界中,所有的人类都成为了丧家之犬,只有一些不良政客和所谓精英人士聚集成一个阵营建立避难所以寻求救赎,而相对应的有一些有能力的个体开始聚集以反对邪恶组织,比如影片中托马斯率领的林间斗士。林间斗士和WCKD组织之间的战争是虚拟化的,他们的战争并没有一个真实事件作为依托,或者说好莱坞的制作团队从来不喜欢将自己的故事置入一个真实的框架中,他们擅长于在虚幻的世界构造未来战争。影片中的死亡解药和末日丧尸等元素都具有浓厚的科幻主义色彩,包括片中多次出现的直升机吊车情节等也具有夸张色彩。不容置疑的是,《移动迷宫3》中将战争涂抹上的虚幻色彩能够让荧幕前的观众产生意识上的“眩晕感”,从而享受到更为强烈的刺激感受,但另一方面,这种完全脱离于现实场景的战争不利于观众思维顺序的正常发展,且真实性的缺乏也容易使影片丧失成为经典的根基。

二、 心理构造:具体与抽象的对决

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的根源有所不同,这种相异性直接影响到双方对于电影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的运用。

中国人推崇经验主义,将“人”作为至高无上的本源,中国先贤秉承人人皆可为圣贤的道德理念,而人性是处于发展中、未定型的,因此中国思维模式的至高点是有限的、具体的。这种从经验主义中所生发出来的具体性在《红海行动》中展示得极为透彻——影片毫不避讳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烟尘四起的爆炸场面,高科技热兵器的激烈交锋以及战士们血肉横飞的画面……这种残酷是一种被具体化的残酷表现形式,它能够直接触及受众的初级感官,从而产生对于战争的强烈恐惧感。相对应而言,对于战争的恐惧在受众心里滋生的同时,他们对于和平的看法又将会更为具体,从而减少了安享和平环境而不知的麻木,如此一来,影片也就达到了宣扬和平世界、善待全球人类的核心内涵。影片中饰演石头的演员在一场场与恐怖组织的斗争中被炮弹炸得面目全非,肢体的损坏和面容的残缺带给荧幕前观众最为直接泼辣的感知效果,从而产生的恐惧感也是具体化的,而这种具体化的恐惧感适应了中国受众的思维模式。在经验主义思维模式中人是世间万物的至高点,人体的残缺和人性的丧失相当于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恐惧都源于对于“人”的破坏,当这种破坏更加具象化地表现为肢体的残缺,恐惧感也相应地深化。

西方文化中对于超验主义的追求到达了极致境地,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上的西方人对于宗教的态度分析得出。不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先哲们对于万物本源的探求,亦或中世纪时期人们对于上帝的痴迷都是对于抽象存在的追寻。西方文化中万物的本源是抽象化的“理式”,由理式可生发出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而西方宗教中世间的主宰者是上帝,上帝是不可想象、不可亵渎的,因此基于这两点可分析出西方人的超验思维模式中本源应当是无限的、抽象的。一切具体化的事物都会被进行再次分割,因此,具体化的事物无法成为本源。《移动迷宫3》中所营造的恐惧感正是一种抽象化的恐惧,这与西方人信奉的超验主义相契合。片中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因为丧尸病毒正在慢慢扩散,如果不能研发出死亡解药所有人都會面临成为丧尸的结局。丧尸这种存在尽管在好莱坞影片中被屡次提及,甚至成为一大特色,但在人类的实际进化史中并不存在这一物种,因此这种恐惧感难以传达给处于现实生活中的受众。然而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的丧尸并不仅仅是失去人类意识只会咬人的恐怖物种,它象征着西方人骨子里对于世界的不信任,他们习惯于将世界和自己本身对立开来,如此危险便是无处不在的,影片中的丧尸象征着西方人对于所谓世界末日的恐惧和对于上帝的背叛,因此尽管这种恐惧没有被具体化、生活化,具备了相同文化背景的西方受众依然能够从影片中提炼出深层次的恐惧感。甚至于,这种抽象化的恐惧感对于西方受众的刺激完全不亚于具体化恐惧感对于中国受众的刺激,这是由于中西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综合分析这两部影片的恐惧营造方法和效果,可以看出中式动作冒险片和好莱坞动作冒险片的本质不同,即双方思维模式的对立,从而启发电影生产者应当遵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采取不同的拍摄模式。

三、 内聚力量:集体与个人的相异

动作冒险片中大多包含双方对峙的情节,因此难免涉及到个体和团体的关系,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恰是两部影片试图传达的内核。《红海行动》所要传扬的是一种国家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影片中的个体被弱化甚至虚化,从而凸显出团体的重要性;而《移动迷宫3》则正好相反,这部影片沿袭了好莱坞的一贯风格,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重要性,男主角托马斯这一角色设置影响了整个团队甚至于整个人类群体的生死。

《红海行动》中的战士角色很多,他们都在蛟龙突击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样也在战争中竭尽全力发挥出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合成了团体力量的无限性。这个突击队中的成员尽管在职位上有所不同,但却发挥了几乎相同的作用,正所谓缺一不可便是如此。战士们个体责任感的汇聚成就了集体的无敌,从而使影片传达出强烈的集体责任感。片中的众人一次次的突击行动都是为了解救滞留在当地的华人,这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能够向世界宣扬大国国威、发出“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杀”的民族性呼喊。庄严的国家荣誉感通过这种媒体娱乐形式传达给荧幕前的受众,令每一个人对影片中的角色和现实中的军人肃然起敬。一部影片能够让受众产生艺术和生活的对接感受,从而生发出积极心理反应是最基本而最重要的艺术要求,《红海行动》促使受众通过片中的人物衍生出对中国军人的敬畏感、对国家的信任感、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达成了这一要求。

《移动迷宫3》中尽管也不缺乏对于团体重要性的描写,比如托马斯的独自行动多次得到其他成员的中途护航才能逃出生天,但这样的情节安排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于影片剧情转换刺激性的要求。不同于《红海行动》将宣扬国家集体主义作为主要目的,《移动迷宫3》中的团体成为了切实的配角存在,团体的配合仅仅只是为了衬托出主角托马斯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深层次来看,这部影片的内核依旧在于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西方人将自身和世界放置于对立的两面,因此他们迫切地需要挑选出一位具备足够能力的領导者来对抗世界,《移动迷宫3》中的托马斯就是这一领导者形象的典型代表,他重情重义、智勇双全,几近完美。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是好莱坞影片一向存在的诉求,这种思想内核无疑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忽略国家团结性和凝聚力的弊端。

结语

本文之所以将《红海行动》和《移动迷宫3》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因为这两部影片在类型和发行时间上相近,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两部影片中的很多元素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对立性——两部影片均涉及了战争、恐惧、灾难、和救赎等要素,而在这些要素以下的层次中又表现出极端性的相异。本文意图通过对同一类型影片的比较分析概述电影行业的全球性发展动向,并将国产电影放在世界电影市场上进行对比分析,以突显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面貌与新格局。

猜你喜欢
红海行动恐惧感红海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春天的小船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红海行动》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