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市长尹学群:将金华打造成魅力品牌之城

2018-07-12 16:35张飞龙
中国名牌 2018年6期
关键词:金华老字号文化

张飞龙

《中国名牌》: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气质,比如广州被称为设计之都,成都是休闲之都,北京是文化之都,杭州为电商之都。那么,相比其他城市,金华具有哪些特征?又将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

尹学群:诚如所言,打造城市品牌,在于这座城市其特征的彰显、个性的塑造、气质的涵养。相比其他城市,金华具有5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第一,金华的地域特征是内陆城市,完全有能力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节点城市。尽管金华居浙之中,不靠海、不沿边,但经济开放度很高:这里有义新欧、义甬舟大通道,是“一带一路”上东西互济、海陆联动的新起点;这里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先行地、浙江乃至全国外贸出口的新高地;这里还有链接全球的陆港、空港、信息港,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的新支点。所以,金华有基础、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二,金华的地理特征是丘陵盆地,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浙中大花园。从空中俯瞰,金华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金华江等水系贯穿八婺大地,田园分布丰富多彩,城镇乡村依山傍水,形成水脉相连、蜿蜒纵横、乡村点缀的美丽格局,非常适合打造“生态盆地、水脉交融”式的大花园。金华农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久远,拥有数百个古村落,是“传统村落的生态博览园”;同时,浙中生态廊道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当中。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以生态为基、水系为脉、廊道为要、文化为魂,一定能够为建设大花园提供“金华样本”。

第三,金华的城市特征是网络状城市群,完全有信心打造成为组团式现代化都市区。一方面,金华下辖的9个县(市、区)城市规模都不大,各具特色、各显风流,但任何一个单体城市都不可能发展成为都市区,只有推进金义一体化、全域同城化,才能形成现代化都市区。另一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把金义都市区定位为全省第四大都市区,要求金华在浙中西部崛起中发挥好龙头带动示范作用,但目前发展还很不充分。我们坚信,只要破“散”促“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现代化都市区必将成形崛起,浙中“顶梁柱”的輻射带动作用一定会更加明显。

第四,金华的经济特征是民营经济,完全有潜力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金华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企业是金华发展的金字招牌,全市共有市场主体82万户,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7家金华企业入围;2017浙商百富榜中,有9家婺商上榜。制造和市场是金华实体经济的两大基石,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形成了汽车制造、纺织、五金等16个百亿以上产业集群,超百亿市场5个。我们坚信,只要发挥“制造+市场”的优势,锚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转型旧动能,在好和强上聚焦发力,就一定能够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第五,金华的文化特征是人文都市,完全有基础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中走在前列。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韵绵长、文化兴盛、名人辈出,素有“小邹鲁”之称。历史名人文有宋濂、武有宗泽、道有黄大仙、医有朱丹溪、曲有李渔;近现代名人有史学家吴晗、文学家冯雪峰、国画大师黄宾虹、一代报人邵飘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人艾青、科学家严济慈等;如今“千名教授汇一市、百名博士集一乡”,涌现出了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等杰出人才,更是体现了金华人才众多的特点。可以说,崇德尚学、义利并举,创业创新、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已经融入金华人的血脉之中,加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发展水平在浙中西部有一定影响力,为我们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和都市区软实力传承了基因、夯实了基础。

《中国名牌》:我们注意到2018年,金华将城市品位升级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否谈谈金华将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一目标?

尹学群:城市品位是城市空间规划、城市建筑风貌、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环境、城市文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提升城市品位,我认为应该坚持硬件建设、软实力提升双管齐下。

在提升城市硬件方面,我们将按照建设“宜居金华”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深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交都市试点,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让城市建筑可阅读、城市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各县(市)要完善优化一批体现各地特色的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等城市“标配”。市本级要加快推进“十大区块、十大工程、十大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城市建设的标杆。如:古子城代表着城市的历史,我们将进一步恢复以古子城为核心的婺州古城风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范。老火车站承载着市民的记忆,我们将建设高铁新城和铁路遗址公园,打造城市“双修”实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多湖中央商务区展示着金华的未来,我们将建设地区金融服务中心、浙中经济总部中心、金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商务创意中心、都市生态游憩中心,打造都市区新核心。

在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我们将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围绕群众“八个更”的美好生活需求,充分发挥金华在教文卫体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公平均等、供给多元、优质便捷、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医学中心和文化中心。重点是打响三张品牌:一是打响“学在金华”品牌。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以金华理工学院筹建为重点,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到2022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打响“健康金华”品牌。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食品安全等领域改革发展,积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三是打响“文化金华”品牌。以“迎亚运、创文明”主题活动为抓手,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金华”建设十大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建设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引领都市区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中国名牌》:除了金华火腿、横店影视等金华知名的品牌之外,金华还有哪些有影响力的产品、文化品牌?

尹学群:金华是民营经济大市,也是商标品牌大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6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472件。有很多有影响力的产品和文化品牌。

从品牌产品看,金华市既有“两头乌”、佛手、寿生酒等名优特农产品,也有众泰汽车、今飞轮毂、万里扬变速器、步阳防盗门、红狮水泥、浪莎袜业等数以百计的知名商品;既有兰溪纺织、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东阳建筑和木雕、浦江水晶等区域品牌,也有“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等20多张国家级金名片。还有,横店影视城、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温泉等旅游产品闻名遐迩,深受游客青睐。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电子商务、互联网泛娱乐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每天诞生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近100户,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超700万件,电商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所有县市全部入选中国电子商务百强县,9家本土网站企业入围“中国行业电子商务100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落户,经济综合评价得分列浙江省第2位。

从品牌文化看,“婺”文化源遠流长、大放异彩,素有“文化礼仪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的美誉。历史上溯到8500万年前,东阳龙在金华繁衍生息;1万年前,浦江上山文化留下了人类最早种植水稻的记录;2200多年前,金华设县建郡,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子城遗址就在金华市,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这里,曾出过5个宰相、12个文武状元、900多名进士,上史的人物超1000位,金华籍的“两院”院士达23位,“小邹鲁”名副其实、享誉古今。这里,以陈亮、吕祖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黄大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李渔、婺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陈望道、邵飘萍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百花齐放。这里,以义乌“拨浪鼓”、永康“打铁匠”等为代表的“双创”文化,成为催生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文化因子。目前,大众电商创业活跃度位列全国第2。根据QQ大数据和百度地图发布的报告,金华城市年轻指数全国第2,仅次于深圳;人口吸引力长三角第5,仅次于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用年轻人的话说,金华既能投资发展,又能享受生活,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中国名牌》:金华在保护发展老字号品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您认为需要采取哪些方式来激励这些品牌做大做强,成为金华的品牌代言?

尹学群:老字号品牌承载着独特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民俗风情、道德信仰、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同时又具有品牌商业价值,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金华市历来重视“老字号”的普查、挖掘、保护和扶持,制定了老字号品牌专项扶持政策,实施了老字号品牌“育鹰计划”,通过个性化帮扶,破解老字号品牌企业在资金、成本、人才、市场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目前金华市共有“金华老字号”企业54家,“浙江老字号”企业4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4家,除传统的食品、医药行业外,涵盖了水晶、木雕等行业,老字号认定工作走在浙江省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阔别30多年的“金华火腿”商标圆满回归,实现了“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商品商标“三合一”,圆了金华人民几十年来的夙愿。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三合一”管理,做大做强“金华火腿”产业,传承发展“金华火腿”文化,发扬光大“金华火腿”品牌,形成品牌和质量、规模和效益、文化和科研、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发展格局。

同时,以重振“金华火腿”老字号为样本,提升老字号企业知名度、竞争力,并通过包括“老字号”在内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文化品牌的提升,为金华市城市品牌内涵做重要支撑;通过城市品牌知名度的打造,引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金华老字号文化
张金华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岁朝清供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60年“老字号”中纺标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