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政务节目如何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

2018-07-12 07:31曹进
中国广播 2018年5期

曹进

【摘要】理论宣讲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职责使命。本文以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政务节目《宣讲时间》为例,阐述节目为统筹好理论与舆论同频共振、同向发声的重大课题,把理论和百姓关注的热点进行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手段、音视频图文并茂的传播方式,使内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赢得群众好评。

【关键词】广播政务节目 理论宣讲 走基层 融媒体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历史的航道上总有一些重要的节点,犹如高高耸立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历史性盛会。为认真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2017年8月,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政务节目《宣讲时间》开播。该节目旨在积极推动科学理论大众化,不断提升公众理论素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新部署……如何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怎样系统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广播理应走出广播政务节目大众传播的局限性,达到更深层次的传播效果,让抽象的理论在广播节目中更容易被接受,回应理论与现实的共同关切。可以说,《宣讲时间》的开播,是面向大众的一次理论“解渴”。

一、新时代下做好理论宣讲的重要性

理论宣讲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媒体必须承担的职责使命。新时代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理论宣讲工作指明了方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和改革发展的攻堅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在这种新形势下,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曾对山东媒体提出明确要求:“要理直气壮、勇于担当,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讲好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广大干部群众兢兢业业奋战在改革发展第一线的突出事迹,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②

按照中央和山东省委的要求,山东广播电视台《宣讲时间》节目开播后,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山东实际,重点宣传好“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道德、讲法治”的“五讲”内容。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的第二天,《宣讲时间》节目就邀请十九大代表王传喜到济南南部山区,以“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十九大精神到基层”的宣讲活动。随后,节目组又侧重结合各地各行业的特点,分别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抓紧融合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深入浅出地宣讲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截至目前,“十九大精神到基层”已成功举办20多场直播、录播活动。

为使节目既保持理论的深刻性,又有生动的鲜活性,《宣讲时间》节目创新宣讲内容、宣讲方式、传播手段,把文件中的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富有情感的话语体系,通俗易懂地传播出去,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引领社会大众学习、理解党的理论政策,用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宣讲时间》开播以来,一直力求将“高大上”的理论宣讲变得更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以“多方互动、权威把关”的理论解读形式,外加“全媒体、全天候、多角度”的推广手段,探索新时期广播理论宣传的新方法,为艰深的理论寻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落脚点,让广大受众得以一窥理论的深度,感知实践的温度,让受众明白新时代不再是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模糊概念,而是启发我们思考到底怎样作为才能不负时代的使命担当、展现时代精神风貌的一盏指路明灯。

二、新时代理论宣讲要重视“理论”“舆论”同频共振

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导。一个政党想要走在时代前列,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而舆论是社会公意,是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统筹好理论与舆论“两论”,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重大课题。要想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必须促使“两论”同频共振、同向发声,解决好“理论领着舆论走”和“舆论推着理论引”的问题,③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宣讲时间》节目筹办时,节目组就意识到:理论宣讲的核心工作是把宏观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易于接受的观点;而对受众来说,理论被解释得越具体,与生活的联系越密切,理论与自身的距离感就越小。在节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宣讲时间》将“两论”进行了充分结合,把要讲的理论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结合,即先由近期热点问题引入,再落脚到相关理论阐述上。为了使《宣讲时间》节目变得更有温度、深度和力度,节目创作成员不断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和探索。

“专家+行家”模式。节目采用“专家+行家”模式,每期节目力求同时邀请两位嘉宾针对所选话题进行解读阐释。专家负责从专业角度对理论话题进行解读,行家则以自身经历和经验对话题进行阐释。

大主题、小切口。节目采用“大主题、小视角”的节目构架,每期节目先确定主题,然后依据不同角度来确定一期或几期话题,以求对主题进行全方位解读。在具体节目中,尽量多地选择那些能够力证话题的实例,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一对一的交流来共同阐发。

直播间+户外。《宣讲时间》节目直播场地安排灵活。根据重要时间节点,节目会选择不同直播空间,比如“十九大精神到基层”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节目创作人员带着山东广播电视台转播车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让理论宣讲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基层。

融媒体报道。每期宣讲活动都由山东宣讲网、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51听”客户端等多家广播电视节目、新媒体配合支持播出。

这些做法突破了原有理论宣传节目理论先行的模式,将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理论宣讲的起点,提升了理论宣讲的“舆论效应”,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

三、新时代理论宣讲离不开“互联网+”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已经不单单是传统媒体的“专属品”。新时代下,互联网将传统的理论宣讲与现代传播技术紧紧连接在一起,并赋予其新的生机。

互联网作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群众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是理论宣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平台。在做好传统广播宣传的同时,《宣讲时间》节目充分利用现有的“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省委讲师团的“宣讲时间”微信公众号,以及齐鲁网、“51听”客户端等网络传播渠道对节目进行推广,以亲近的话语方式、音视频图文并茂的传播形式,赢得了群众好评。

与此同时,在《宣讲时间》的落地活动中,每场直播都邀請齐鲁网、“51听”客户端及新媒体部人员共同参与报道,将所见所闻及时通过网络、“两微一端”推送之外,还进行视频直播,打造看得见的可视化广播。除了立足自身之外,《宣讲时间》节目还巧用外力,每到一地宣讲,都借助当地主流媒体的新媒体渠道提前进行推广,为活动进行预热。2017年,在《宣讲时间》有关“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10多场宣讲活动中,推送的直播内容《新泰: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嬗变》,仅微信点击量就达到了8万多人次,初步估算,整个活动的新媒体参与受众接近百万人次,为山东省内进行新旧动能重大工程转换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之后,习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对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提出明确要求,《宣讲时间》节目提前策划,将习总书记在审议时表扬的两位山东基层村干部邀约到一起,以“总书记点赞的两个村支书共话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了一场融媒体理论宣讲,做到广播有“声”、微信有“影”、网络有“专页”,节目内容接地气,让有关乡村振兴的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事实证明,传统主流媒体并不落伍,广播依旧可以立足内容、拥抱新技术,成为融媒体时代受众的“新宠”。

注释

①杨英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321/c49150-28213101.html

②刘家义:《要理直气壮勇于担当 讲好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头条新闻,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0427073724242.html.

③何雯雯:《做大做强“理论”“舆论” 促使“两论”同频共振》,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wp/2018-01/10/c_1122240466.htm.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