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地域的历史文化巡礼
——《品读隰州》之品读

2018-07-13 09:42山西侯文宜
名作欣赏 2018年28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

山西 侯文宜

对于人与地域的关系,过去我们常用风土、方言来判别,不同地方的人,从长相、口音、性情很快就能判断出来。一国之内,山东人不同于山西人,河南人不同于河北人;一省之内,晋南人不同于晋北人,晋中人不同于晋东南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地理空间的重要性如今是越来越突显了,不同的族类或群类生成于不同的地理空间,不同的地理空间又孕育出不同族类或群类的文化。而就作家来说也一样,其生长环境和写作源泉大都与所处地域文化相关,莫言的山东高密乡,贾平凹的陕西商州系列,都是文坛佳话,因为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浸润在不同的天地之物中,在心理烙印与情感影像上受不同文化滋养。段慧琴和她的《品读隰州》即是如此,从书名上已散发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之情。

但作为一个女性作者,不同于许多女性散文的是她的非个人化抒情,也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写故地旧物或人情世事之乡情、乡愁,她所关注的是一方地域文明,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大情怀、大境界,这就在于一个关键词——“隰州”。那么,她缘何对“隰州”情有独钟呢?这又在于其强烈的地理文化意识,即对自己生存之地、人文历史的一种特殊兴趣和情致,诚如她在“自序”中所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们会下意识地先了解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风土人情等,那么,没有一个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它的草木葱茏和山水相连,了解它几千年来在时光隧道的穿梭中所经历的非凡过往和如今现状,以及那些历久弥新的美好传说和百听不厌的动人故事……”正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创作冲动,作者将地理空间上的“隰州”加以凸显,要为我们展现这一方地界之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查考一下“隰州”所来,“隰”,本义为低湿的洼地,在《说文解字》里有这样的解释:“隰,阪下湿也。”《尔雅·释地》中也有近似的表述:“下湿曰隰。”《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荷华”“游龙”即荷花和荭草两种植物,可见“隰”是水土丰沛、钟灵毓秀的祥和之地。“隰”还有另一重含义是“新开垦的田地”,如《诗经·周颂·载芟》中有“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这里的意思是说千对农人在耕地、洼地坡田都前往。由此可见,“隰”是一个古义颇浓的汉字,隰州也无疑是一方有着深厚积淀的古文明之地,所以有作者的自豪,值得“品读”。“读”是一个过程、一种观照、一种解读,“品”是崇尚、敬意、体察、细品,作者拈出“品读”二字,借此来达到对家乡隰州的历史巡礼与文化感悟。

这果真是一方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土地,书中开篇即是《神农尝谷》,写隰州城东北的一个古老村子黑桑(古称合桑),成片成片的桑树,无须栽种自然生长,那些挂在树上的桑葚曾为当地人的食物来源,植桑养蚕亦是神农时的重要农事,而《隰州志》上载有“史传有神农墓”,村里的老人都讲这里曾有神农庙、砌谷台,近年还发现了嘉庆年间的“谷台旧基”之碑石,作者沿着历史的踪迹寻觅,不禁像一首小诗所示:“隰州文化精韵深,尝谷合桑后世存。采药神农尝百草,炎帝五谷古今耘。”这篇之后是《蒲衣青峰》《南屏遗事》《重耳奔蒲》《刘秀过隰》《刘渊称帝》等,分别讲述了蒲衣子以一盘围棋教尧治国、大禹斫山治水等美好传说及其晋文帝重耳、汉光武帝刘秀、汉光文帝刘渊在成为帝王之前于隰州发生的一系列传奇故事。应该说,这些篇目是一个类型,皆为古远的历史传说和历史人物传奇,但都发生于隰州地界,表明隰州历史文化之悠久渊源。同时,在这类叙事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当地自然物候的描写与反映,包括山脉、河流、草木等,都是环绕历史人物的自然环境,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树、桑葚,譬如《神农尝谷》的黑桑村成片的桑树林、《刘秀过隰》中刘秀在桑淑坡用桑葚充饥的传说,都带有浓浓的原始味和古老文明的气息。

隰州不仅历史渊源深远,曾有许多帝王足迹,而且在历代的发展进程中,也形成了各色多元的文化形态和名人轶事,悠长的历史还留下丰厚的文化遗存、文献典籍、名胜古迹和馆藏、民藏文物。在《品读隰州》中,作者像一位热情的摆渡者,带领读者沿岸观赏着多姿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象:这里既有像儒释道名士的蒲衣子、鬼谷子、王维,也有著名兵将的李谦溥、杨六郎;既有口碑远扬的清官薛奎、孙冲等,也有清风道骨的周举人、正觉禅师、将门季孙等;既有遥远的民间传说万清辞妾、拳师占魁等,也有现实的道德楷模救灾勇士、教育功臣、最美女孩、孝心少年等。例如《诗佛王维》《将门季孙》分别写了曾在隰州生活过的诗人王维、刘景文的诗文创作和生活趣事;《谦溥守城》《六郎屯兵》则讲述了两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与隰州的故事——五代十国时期的李谦溥将军像诸葛亮空城计般智守隰州城,北宋名将杨六郎在隰州境内屯兵胜战;而《推官断案》《孙冲轶闻》《举人祈雨》《侍郎情义》《总兵归乡》《嵉龄往事》等分别记述了各朝任职于隰州的优秀官员的美政佳话,他们或化民风、解民疾,或断奇案、荐人才,或反哺家乡、兴学修道;《禅师正觉》《东明建寺》写的是正觉禅师为弘扬佛法事业贡献出毕生精力和僧人东明呕心沥血修筑小西天的故事;《义泉秘史》则又讲述了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总部在晋西地区战略要地隰州境域转战四十一天,彻底击碎阎蒋军把红军聚歼的图谋;《医者修善》《戏曲之家》《午城黄土》《教育功臣》等转到写当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业的“最可爱的人”;而《最美女孩》《孝心少年》《兄弟情深》记述了近年广为传颂的人间挚爱善举,“最美女孩”孟佩杰成长艰辛却常怀感恩,带着瘫痪养母上学感动了整个中国,“孝心少年”冯莉清像一朵坚强的向阳花,稚嫩的肩膀努力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空。可以说,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世代传承的文物古迹,从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到渺小平凡的平民大众,从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到一路一桥、一抔黄土……作者为我们带来的是一段神奇的隰州之行,是一次穿越性的与隰州几千年的历史对话。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品读隰州》成为对古人、前人、今人一种通观体验的集成之作,成为隰州带给我们人文精神审美的动人篇章。

而这样的一种全景式的呈现效果,当然与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苦心追求分不开。从书写特色和叙述策略来看,段慧琴有着自己的匠心独运,尽管同以往一样也是站在自己所身处的立足点上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但她“却又和传统的笔墨抒怀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进行了全方面的定位,用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进行叙事和阐述”。因为作者的意图在于做一个向导,把本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给世人,就像她说的:“如果你正好来过或者就在我的家乡,相信这样的讲述一定会让你深刻的印象里增添一些留恋;如果你从未听过或者来过,那么希望有机会在近距离洞悉它的神采之余,还能够让你看到有这样的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一些你未曾获知的故事,那就足够了。”因而,《品读隰州》便凸显出如下一些独到特色:

一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性与历史真实性的整合追求。作者是个有心有情之人,对于古来之事敏感而又喜好,就像《孙冲轶闻》中写到的:“在村里随便走走,便知晓了一些前所未闻的事情”,诸如一些遗址、墓冢、石碑石刻、传说人物,这些都成了她有滋有味的逸闻趣事;而另一方面,作者又有自觉的历史理性意识,讲求采之有据,注意文献考证,其翻阅了大量史书及地方志,力求所选人物、故事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品位。像桑树、梓树这些古老的树木,都是古书中和《诗经》中就记载的,隰州有黑桑村、桑梓村,说明隰州古文明之早,作者在《神农尝谷》《刘秀过隰》《孙冲轶闻》中都有写到,并考证引用了“桑”“梓”之渊源古义以及《书》《礼》《诗经》《孟子》《朱熹集传》中的有关记述,所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维桑与梓,必恭敬之。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这样的写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传奇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知识性,内蕴丰厚而又富有吸引人的魅力。

二是以历史为经、文化为纬的结构方式,经纬纵横交错成一张隰州历史文化之网,隰州的风土乡俗、自然物候、人物故事像星光点点缀于其间。而饶有特点的是,无论全书的整体布局还是每一篇的写作架构,作者非常巧妙地都是以人物为纲,或者说以人物为轴心,来串联起丰富繁杂的全部内容。例如全书以历史时间为序排列不同时代的人物故事,从神农尝谷、大禹开山到重耳奔蒲、刘秀过隰,从谦溥守城、六郎屯兵到孙冲逸闻、举人祈雨,从乞女情娥、英雄曹纬到医者修善、教育功臣,由古及今地连贯起各个时代口碑流传的人物故事,俨然一部隰州的纪传体小史。而每篇结构也是如此,无论地理自然、地域风物还是民间传说、考据材料,都以人物为核心围绕其故事逸闻来展开和收阖,可以说较好地达到了散文之“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效果。而这就带来另一个鲜明特点或者说审美效果——即人物群像的塑造,一个个历史传说人物和当代名人被描写刻画得生动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就像清代金圣叹评《水浒传》说:“别一不书,看过一遍即休,唯有水浒看不厌,只因他将一百零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段慧琴的《品读隰州》也可以说就是一幅巨型的人物形象图,就像我们看到有的电视剧片头以一个个人物形象的画卷展版那样的镜头依次推过,所有一切地域物候、风土人情都透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个聚光点而展现出来。

三是限制性主体叙事的特色,即作者说的“不同于传统的笔墨抒怀”,用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来说,《品读隰州》偏于一种“无我之境”,不像一般的散文尤其抒情散文总是有一个抒写者介入其中,往往有大量的参与性抒情感怀性文字,段慧琴的写作是一种相对客观的叙述和讲述,没有过多地加入主观抒情成分,这与她写作之初的构想定位有关,她主要想突出的是“隰州”而非自我之情,所以我们阅读中不会感到作者的渲染之煽情,而得以尽显的是那些隰人、隰事、隰地(小西天、大观楼)、隰物(玉露香梨)、隰声(碗碗腔儿、晋剧)、隰味(米汤、面条),兼顾涉隰、寓隰、咏隰等相关的人与事。这样写作的好处是作者意图的彻底实现,隰州历史文化的真切呈现,但同时也不无遗憾,由于作者的客观叙述和情感缺失,使得作品流于介绍性讲说而少了文学的很多韵味和感染力。

总之,段慧琴的《品读隰州》是一部质朴而厚重的散文集,作者的写作精神让人钦佩,那就是对自己脚下一片土地的热爱,对一方地域历史文化的崇敬,尤其是以文化传递文明的人文情怀。如果说隰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那么,这一切将借助段慧琴的记述永远地流传下去和播撒开来,尽管段慧琴的写作不无稚嫩、不无浅白,在语言的运用、叙事的艺术、审美的韵味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无可置疑的是,其以一个普通女性的视点和灵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的历史文化之窗。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