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2018-07-13 08:19尼桑拉
时代汽车 2018年7期
关键词:重特大道路交通交通事故

尼桑拉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交通管理教研室 西藏拉萨市 850000

1 引言

交通事故是普遍性的一大难题,影响着交通稳定性。在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策略下,恶性事故多发的情况依然存在,这说明我国当前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仍然具有可改进的空间。对于事故的分析要从致因要素出发,围绕驾驶员要素来分析事故的发生过程。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对道路交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道路交通安全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

2 重特大交通事故致因要素的特点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是指经济损失在五千万以上或是死亡人数大于等于十人、重伤人数大于等于五十人的交通事故,而其致因要素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对危险源的研究,但对于致因要素的具体阐述还相对缺乏。具体来看,交通事故的致因要素具有如下特点。

2.1 多变性

交通事故的致因要素具有显著的多变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交通系统的变化等。而交通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构成系统的要素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

2.2 独立性

致因要素具有显著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这些要素自身的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或是与其它致因要素相互影响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3 变化性与稳定性

致因要素具有显著的变化性,例如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天气状态、路况等,而另一些事故的致因要素则相对稳定,如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问题就是可以预见的问题。

从致因要素的特点来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要求相关部门要对致因要素进行合理识别分析。而交通安全并不代表“零事故”,是将事故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交通系统本身是动态变化的,要素故障也必然会产生,从管理工作来看,交通安全管理应该始终结合交通事故的致因要素,从根源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恢复交通正常秩序。

3 道路交通特征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系统的动态变化是其主要特点。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应该从系统的整体性入手,分析各个要素的不同作用。道路交通系统具有系统作用的典型特征。交通系统的构成,包括了行人、车辆、路况、环境、天气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且这些因素并不长时间保持固定状态。即道路交通系统也会存在不同的特征,系统的内部要素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例如路况情况差、天气不佳的会给安全驾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这些因素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从系统理论观点来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的不同要素构成了整个复杂的系统,而各项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性,在相互作用下系统内容会发生改变。例如雨雪天气下路面湿滑,摩擦力下降,此时驾驶员车速过快,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这说明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系统的规律程度也说明了交通事故研究工作的必要性。但是人始终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驾驶人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者及操作者,是系统的核心,其他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各要素协调运作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这也是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显著特征。

4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

重特大交通事故频发,则说明安全管理出现了严重的漏洞和隐患,这也要求我们对事故的主要致因要素进行提取和分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致因要素来源于多个方面,研究工作也应该围绕各个不同的要素,进行全面化、系统化地研究。通常情况下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研究。

事故规模。事故规模即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指标,以此为基础来判断交通事故带来的结果。

事故类型。事故类型顾名思义,就是事故的不同种类,如多车追尾、两车相撞、单车事故等不同类型,即事故发生时涉及到的变量。

事故形态。事故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到事故带来的结果。包括侧翻、相撞、坠毁等不同的事故形态,通过对内容的阅读和分析来展开后续工作。

驾驶员。驾驶员的年龄、资质、状态等都可以作为驾驶员是否具备行为差错的有效判定。

车辆。车辆要素包括车辆类型、安全状态、年检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判断车辆是否符合上路行驶的有关规定。当车辆存在故障时,驾驶员很有可能因为控制不当而出现事故。

环境。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问题和道路问题。如施工路段、湿滑路段等是行驶条件因素,而降雪、大雾、风沙天气则是自然环境因素。

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当中,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尤其是车辆相撞与坠毁的情况居多。从发生事故时系统要素的参与情况来看,应该具体分析事故致因要素,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4.1 驾驶员要素

驾驶员要素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包括年龄、资质和差错类型。《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于驾驶员年龄要求有相关说明,客运驾驶人的年龄通常大于货运驾驶人,原因在于客运驾驶员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从年龄因素方面来看,30-40岁的驾驶员往往是事故多发人群。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驾驶技术比较自信,在实际驾驶过程中会忽视一些可能带来隐患的因素。在资质方面,驾驶员除了具备驾驶证的要求以外,如果是客运、货运驾驶员还应该具备从业资格证明。从目前的事故情况分析,一部分驾驶员驾驶的车辆并不是准驾车辆,甚至无证驾驶、非法营运或超载。显然这些条件都不符合车辆行驶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还存在漏洞,驾驶员也未意识到从业资质的重要性。最后一方面是差错类型。在交通事故当中,致因要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驾驶员差错类型同样也如此。例如应急措施处理不当、未按要求驾驶、超载、酒驾等,都是引发车辆事故的重要原因,在未来仍然要成为主要的管理工作方向。

4.2 车辆要素

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众多,经统计,载客汽车是主要的肇事车辆,以营运类客运车辆为主。营运车辆通常是承包经营和挂靠经营,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对车辆的安全管理非常有限,再加上很多企业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在交通安全工作上往往会出现各类问题。另一方面,车辆本身的安全隐患和故障情况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轮胎问题、灯光故障、制动失效等。

4.3 环境要素

环境因素与天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天气状态对于驾驶环境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影响。例如雨雪天气下路面湿滑,车辆制动距离缩短;车内外温差过大,车窗上产生的雾气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然而重特大交通事故往往发生于天气状态良好的时间段,原因可能是驾驶员过于疏忽,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产生。当然,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系统,其它车辆的运行状态也会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在很多事故案例当中,主要责任的事故车辆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它车辆的干扰,例如违规超速、随意变道、避让不及等。无论是自然要素还是人为要素,都是重特大交通事故致因,都应该成为未来的交通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

4.4 路段要素

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交通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此时一旦道路性能和路面情况出现问题,驾驶员的行车过程可能就面临了安全隐患。从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来分析,国道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且乡村道路的事故发生率同样惊人。国道车辆密度大、车辆速度较乡村道路快,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明显较高。而一些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不齐全,缺少警示标示、标语,再加上道路较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状态非常常见。在一些弯道、山区坡道地区,这些复杂的路段要素都是提升事故可能性的主要致因。以弯道为例,驾驶员在弯道的视线范围会变窄,对于来车情况无法进行预估,如果车速过快,就有打滑或是侧翻风险,产生重大的人员伤亡。按照要求,施工道路、危险路段应该设置相关的标志和警示牌,但统计结果中的很大一部分事故致因就是标志和警示牌的缺失。

5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影响因素,也能看出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之下,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也会产生变化,这也应该成为未来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次研究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因进行了细致分析,旨在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中,致因要素的分析工作还应该进一步深入,对于一些因素还需做到细化分析,让事故原因分析工作能更加完善,促进交通事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重特大道路交通交通事故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探究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预防交通事故
我国沿海地区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应对策略研究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习近平就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