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

2018-07-13 10:2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母猪

(湖北省来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北来凤 445700)

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不仅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现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概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进行介绍,并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概念

猪群出现了以高热,厌食或不食,眼结膜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摇摆等神经症状,以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即猪的“高热病”。经对猪的“高热病”病因进行调查,病原的实验室分离鉴定,最终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是本病的主要原因,随后将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猪“高热病”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 流行病学

猪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唯一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传播迅速,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更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和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不同年龄的猪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母猪和仔猪较易感,发病时症状较为严重。

3 临床症状

3.1 体温变化

体温明显升高,出现41℃以上持续高热;

3.2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猪不分年龄阶段均可出现急性死亡;仔猪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3.3 外观变化

早期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嗜睡;随着病程发展,耳部、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3.4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气喘、鼻漏等。

3.5 生殖症状

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泌乳下降症状。母猪繁殖力下降: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多发生在晚期(105~107d),产死胎,产木乃伊胎(50%~70%),弱胎。母猪的不孕症:发情推迟,屡配不孕,甚至出现不发情的情况。

3.6 特有症状

全身和呼吸道症状出现后的几天,患猪皮肤出现特有的症状,即:蓝耳、蓝外阴、蓝皮肤。

4 主要病理变化

(1)肺部病变

肺出血、瘀血,以及以心叶、尖叶为主的灶性暗红色实变。

(2)淋巴结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尤为明显。

(3)脑部病变

出血、瘀血、软化灶及胶冻样物质渗出。

(4)心脏病变

可见心衰、心肌出血、坏死。

(5)脾脏病变

脾脏实变或呈泡沫样病变。

(6)肾脏病变

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

(7)扁桃体病变

出血、化脓。

(8)其他器官病变

皮下、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9)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10)由于本病毒可以引起免疫抑制,临床上容易出现其他病原体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理变化更加严重。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RCR)检测。

6 预防和控制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广大兽医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只要我们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就一定能够把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6.1 预防措施

对于非疫区、受威胁地区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注射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关键,也是最佳选择,免疫注射是要严格按照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高度重视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要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6.2 控制措施

6.2.1 做好种源控制。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发生疫情的饲养场引进种猪,种猪和精液在引进之前必须进行猪蓝耳病的检测。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各阶段猪转出后,彻底消毒所在栏舍,空栏2周以上,再进新猪。补圈要从健康地区引进。引进的种猪和补栏猪应当进行隔离观察,在隔离观察期间可以用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

6.2.2 搞好环境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开展带猪消毒和栏舍消毒。在高温高湿季节,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做到饮水清洁无污染。猪的粪便、尿液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2.3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做好出入畜舍等饲养场、人员及车辆的消毒工作。

6.2.4 做好防疫管理和疫病监测。搞好免疫工作,防止猪瘟、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等病性疾病以及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与猪蓝耳病的混合感染。定期对保育猪和育肥猪进行血清学检测,监测病毒抗体。

6.2.5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利用举办培训班、上门指导、下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生猪养猪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普及有关疫病防治知识。

6.2.6 提倡集约化养殖。改变传统落后的家庭散养方式,大力推行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生猪生产和管理方式。

6.2.7 规范处理病死猪。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准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运转,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6.2.8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迅速报告,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置。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