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锅庄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8-07-14 01:25刘清梅
运动 2018年19期
关键词:锅庄藏族体育

刘清梅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锅庄舞是藏族地区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来源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迄今为止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近年来藏族地区政府和媒体大力推广锅庄舞,但锅庄舞的传承和发展还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锅庄舞进行研究发现,锅庄舞不像舞蹈对身体和舞蹈功底要求极高,也不需要特殊的音乐,且运动量适中,非常适合在高校推广,甚至可以作为体育课程的选修课来进行。

1 藏族锅庄舞概述

1.1 锅庄舞的起源

锅庄舞起源于藏族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和日常生活,锅庄藏语称为“卓”或者“果卓”,也有人称其为圆圈舞。锅庄舞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锅庄是藏族地区的烹饪器材,由3块石头堆成三脚架,上面架锅,下面架柴,即“支锅之桩”。很久之前藏族人民在节日、丰收、团圆时,亲朋好友围坐在锅庄四周,即兴唱歌跳舞,是藏族人民娱乐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锅庄舞也因此而得名。

1.2 锅庄舞的分类

锅庄舞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照表演场合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跳的“大锅庄”、民间传统节日跳的“中锅庄”及迎宾待客跳的“小锅庄”。也可以根据地区划分为“农牧区锅庄”和“城镇锅庄”,还可以按照年代划分为“新锅庄”和“旧锅庄”。按照地域位置和各地方言的不同,锅庄又分为西藏昌都锅庄、青海玉树锅庄、四川阿坝锅庄、四川甘孜锅庄、甘肃甘南锅庄和云南迪庆锅庄,这些地区的锅庄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以上的几类锅庄不管是哪种都能体现藏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热情奔放和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它是青藏高原数千年历史进程的文化积淀,是藏民族文化生活的缩影。

1.3 锅庄舞的发展

藏族人民天性能歌善舞,锅庄舞不需音乐,人们只要兴起就可即兴起舞,而且对场地、器材等要求不高,这也是锅庄舞能够逐渐发展的主要原因。锅庄舞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了解锅庄舞,而锅庄舞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很多人逐渐喜爱上它。20世纪末一批著名学者和媒体人联合对锅庄舞进行了系统的宣传推广,《甘孜日报》、四川电视台、西藏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均对锅庄舞进行过大篇幅的报道。2006年国务院批准木雅锅庄、真达锅庄、甘孜锅庄、新龙锅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扩展名录。2007年教育部规定要在中小学校园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集体舞,很多地区都将锅庄舞作为大力推广的内容,加之川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藏族锅庄舞越来越被全国人民认可。

2 锅庄舞引入高校的重要意义

2.1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运动能力

锅庄舞是起源于藏族地区人们节日的娱乐活动,不具有竞技体育超强的身体对抗性,也不像体育舞蹈对学生身体要求极高。锅庄舞的特点是肢体动作与运动路线的完美结合,没有过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且运动量符合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与竞技体育相比,缺少了竞争性和激烈的身体对抗,但其自身具备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是竞技体育无法比拟的。学生可以通过锅庄舞的练习改善心肺功能,对促进心血管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锅庄舞因其具备极高的娱乐性,对于消除参与者大脑疲劳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通过锅庄舞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

2.2 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预防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包括学业、就业、情感、生活等方方面面,高校也被喻为“亚社会”,但高校学生心智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还不成熟,无法与社会成年人相比,近些年来高校学生因压力过大产生轻生、报复社会等事件频发。锅庄舞是一项集运动和娱乐于一身的运动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锅庄舞活动调整心理状态,愉悦身心,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可以通过锅庄舞欢快的情景改善低落的情绪,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高校体育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舞蹈教学,教学内容都需要丰富,教学手段也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校将锅庄舞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还可以通过锅庄舞的学习和训练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舞蹈中表现出来。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但业余活动比较匮乏,锅庄舞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要求较低,且娱乐性更强,学生可以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身体,发展自我的个性。

2.4 满足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改革的主要潮流,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推行素质教育要为其他阶段学校教育做出表率。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科学知识的提升,同时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锅庄舞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可替代部分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具有舞蹈的艺术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念,同时其特有的娱乐性可舒缓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 锅庄舞在高校的传承现状

3.1 推广范围有限,主要以藏族地区高校为主

锅庄舞近些年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但推广的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以藏族和藏族聚集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鲜少有高校进行相关的推广教学。藏族锅庄舞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都是在藏族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演化而来的,这些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对于非藏区青年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小缺少藏族文化的熏陶很难理解锅庄文化的内涵,也很难体会锅庄文化所能带来的乐趣。

3.2 缺乏对锅庄舞教学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对锅庄舞等民族文化的教学不够重视,各级领导主要抓科研工作,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对锅庄舞缺乏一定的研究,锅庄舞教学仅仅作为学生某一阶段的选修课程,且不涉及升学和毕业的压力,学生和教师都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同时,作为选修课来讲,锅庄舞是属于体育类选修课还是艺术类选修课也存在较大的分歧。

3.3 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锅庄舞属于藏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表演,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许多高校并未涉及锅庄舞的教学,同时也很少配备专业的锅庄舞教师。由于锅庄舞独特的传承形式,即便是在藏族地区也很难找到精通锅庄舞文化的优秀教学人才,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学校希望在校园内传承锅庄文化,但师资水平确实难以保证锅庄舞的教学水平。

4 促进锅庄舞在高校健康发展的策略

4.1 建立发展传承锅庄舞的决心,将锅庄舞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现阶段许多高校还没有引入锅庄舞的教学,即便有也是作为选修课,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锅庄舞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进程十分缓慢。锅庄舞的教学更多被归类为艺术类教学的范畴,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并不涉及艺术课程,可接触锅庄舞的学生范围很小。将锅庄舞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门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更加有利于推广锅庄舞的受众范围。学校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且传统的体育项目多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不具有民族特色。高校在体育课程设计时加入锅庄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2 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校锅庄舞的传承于发展对学校教师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师资结构是能否推进锅庄舞教学的重点。现阶段教师培养体系多是沿用“苏联模式”或采用西方的培养理念,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锅庄舞虽不要求要足够高的舞蹈功底和体育基础,但是独特的文化特质仍然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强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师传统文化培训,培养教师发扬传统文化的仪式,为高校推广、发展锅庄舞提供师资保障。各高校尤其是锅庄舞活跃区域的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锅庄舞培训,组织教师深入藏区体验锅庄文化,更深入地理解锅庄舞的表现方式,以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组织更加丰富的锅庄舞活动。

4.3 加大推广范围,营造锅庄舞氛围

加大锅庄舞的推广范围氛围有2个方面。(1)纵向的年龄展开,即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推广锅庄舞教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锅庄舞传承的意识,培养锅庄舞基础。高校文化具有精神文化的引领功能,可以引导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加强高校锅庄舞传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锅庄舞氛围,可以有效实现高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融合。(2)增加横向的宽度,现在锅庄舞传承比较好的高校几乎都位于藏族比较集中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其他内陆和沿海地区很少辐射,这很难形成大面积的传承作用。同时在横向和纵向上强化锅庄舞正在高校的传承,才能充分发挥锅庄舞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5 结 语

锅庄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藏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也在新世纪被定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对藏族人民和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是不可失去的宝贵财富。锅庄舞的传承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高校的锅庄舞传承更是令人担忧,然而锅庄舞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发展是有着诸多益处的,因此各高校要给予锅庄舞的推广以高度重视,争取发挥锅庄舞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锅庄藏族体育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马奈锅庄中的仪式性舞蹈表演
The Light Inside
论藏族嘉绒锅庄“达尔嘎”的传播历史——以四土地区为例
跳起锅庄舞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演变》《藏族少女》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我们的“体育梦”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