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8-07-16 08:30武传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单发水分子实质

武传斌

(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脑胶质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又被称为脑胶质细胞瘤,大约占颅内肿瘤46%,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1]。脑转移瘤是常见的内继发占位性病变。目前临床对一部分原发病史不明确、单发、影像学表现无典型的脑内转移病灶,仅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很难诊断脑胶质瘤[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诊断、鉴别脑肿瘤,不仅补充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的不足,还可以提供更多有用的参考信息,帮助医师鉴别诊断[3]。为了探讨DWI应用于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和26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均给予常规MRI和DWI检查,以判断DWI的临床价值,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为本研究的转移瘤组,均经术后均病理证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头痛等[4],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平均(54.8±4.0)岁;2例其他不明转移癌;2例食管癌;8例乳腺癌;14例肺癌转移;选取同时期收治的2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本研究的胶质瘤组,均经术后均病理证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癫痫、头晕、头痛[5],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70岁,平均(55.7±4.5)岁;4例Ⅱ级少突胶质瘤,6例Ⅱ级少突星形细胞瘤,16例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飞利浦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型号:InteraAchieva 1.5T MR,梯度场:66 mT/m,最大视野:530 mm),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常规MRI包括FLAIR、T1WI、T2WI、增强后T1WI扫描。头颅线圈,梯度场切换率为120 T/ms[6]。

1.2.1 常规MRI检查。横轴位SE序列T1WI:TE 15 ms,TR 630 ms,视野(FOV):230×230,矩阵:256×256,层厚:5 mm,间隔:1 mm。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E 100 ms,TR 4800 ms,FOV:230×230,矩阵:256×256,层厚:5 mm,间隔:1 mm。增强横轴位T1WI扫描[7]。

1.2.2 DWI检查。EPI序列横轴位TE 130 ms,TR 130 ms,FOV:230×280,矩阵:256×256,层厚:6 mm,间隔:1 mm,于X、Y、Z轴方向分别施加弥散梯度。取弥散系数b=0 s/mm2及1000 s/mm2,测量瘤周水肿和肿瘤实质部分的弥散系数(ADC)值[8]。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常规MRI和DWI图像特点,并计算患者瘤周水肿和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常规MRI和DWI图像特点

2.1.1 转移瘤组:28例脑单发转移瘤患者中,有无明确原发肿瘤病史20例,行常规MRI检查表现典型,平扫信号不均,边界不清,在肿瘤实质增强后,出现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明显的占位效应,有或没有囊变和坏死,没有在术前明确诊断,考虑为转移瘤或胶质瘤。余8例患者有原发病史,MRI检查:表现为肿瘤中心信号较低,肿瘤周信号较高,术前明确诊断;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长T1、T2信号,实质边界清晰,孤立占位,周围能见大片白质水肿,增强病灶实质部分后,环样明显增强。

2.1.2 胶质瘤组。Ⅱ级少突星形细胞瘤:表现为均匀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轻占位效应,没有出血,增强后没有显著变化;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楚,轻度水肿,没有出血,轻占位征象;Ⅳ级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为信号不均匀,明显水肿,有坏死出血,增强后强化不均匀。DWI图像上高级别胶质瘤与脑灰质相比,呈现高信号,ADC值低,ADC图像呈现低信号;DWI图像上低级别胶质瘤与脑白质相比,呈现相等或稍高的信号,ADC图像呈现稍高或高信号。转移瘤在DWI图像呈现低、相等、稍高、高信号,ADC值正常或增高。

2.2 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ADC值对比:转移瘤组与胶质瘤组瘤周水肿ADC值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ADC值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ADC值对比(±s)

组别 例 瘤周水肿 肿瘤实质转移瘤组 28 1.73±0.30 1.16±0.18胶质瘤组 26 1.67±0.27 1.86±0.42 t-0.77.4 8.0622 P-0.2223 <0.0001

3 讨 论

DWI是在人体组织微观流动效应基础上,再利用人体内不同情况,水分子不同的扩散程度而导致的信号改变来进行MRI[9]。人体内的水分子是呈弥散运动状态变化以及速率呈微米数量级的变化,且与体内组织细胞大小是一个数量及的[10]。所以,DWI让磁共振研究人体更加深入,达到了细胞水平[11]。DWI是在MRI的标准序列上再加入对弥散运动敏感梯度脉冲,DWI可反映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其图像对比度和水分子弥散运动密切相关[12]。组织弥散快,其信号衰减就越大,所以在DWI图像上就会呈现为低信号,临床常用ADC来观察患者水分子弥散运动运动情况,ADC值越小其ADC图信号就越低[13]。

有研究显示,转移瘤和脑胶质瘤及正常脑实质的瘤周水肿区、实质部分、囊变区的ADC值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所以可以用ADC值来区别水肿区、瘤灶、正常脑组织。肿瘤的ADC值主要取决于该肿瘤的细胞结构,所以讲ADC值结合常规MRI检查来诊断、鉴别脑单发转移瘤和脑胶质瘤具有很高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ADC 值最低的是移瘤组的实质部分,这说明其水分子的散情况很差,分析原因,是因为移瘤组的实质部分与肿瘤的细胞数目、细胞间隙变小,加大了细胞核浆比例,导致异型性增强,从而使加重了或限制了水分子弥散。且本研究结果显示,转移瘤组与胶质瘤组瘤周水肿ADC值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可以用DWI来鉴别诊断脑单发转移瘤和脑胶质瘤。综上所述,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未来DWI必然会在诊断和鉴别肿瘤中运用更加广泛,可以帮助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提供更多的信息。

猜你喜欢
单发水分子实质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保护措施
肝癌脑转移瘤的CT及MR表现(附8例影像分析)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两颗心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