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2018-07-16 08:30张海国张成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血液病病毒感染粒细胞

张海国 张成芳* 叶 翎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11)

血液病患者在最初就诊或者血液病化疗后通常伴有粒细胞缺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及抢先及时治疗显得十分重要。临床中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已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不受白细胞影响[1]。血清PCT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意义鲜有报道[2],本研究一并阐述良性及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PCT表达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次检测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血液内科住院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血液病患者。发热标准为单次体温≥38.3 ℃,或体温≥38.0 ℃持续至少l h[3]。共检测共168例患者,男性87例,女性81例,年龄4~81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白血病6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多发性骨髓瘤2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

1.2 分组:将168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细菌感染组92例,真菌感染组24例,病毒感染组14例,不明原因发热组38例,细菌感染组分微生物确诊组(62例)及临床诊断组(30例)。

1.3 方法:所有患者在发热时立即抽取静脉血,降钙素原和血培养均在患者发热时或热前寒战时抽取,若临床中出现局部感染,同时取可疑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咽拭子等作细菌培养。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 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各组PCT比较:血清PCT检测结果见表1。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高于不明原因发热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高于真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但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表1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各组PCT比较

2.2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不同细菌感染血清PCT比较:微生物确诊组62例,经统计学分析,对比于G+菌感染,G-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更高。见表2。

表2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不同细菌感染血清PCT比较

2.3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血培养与PCT比较:PCT阳性率相比于血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血培养与PCT比较

3 讨 论

血液病患者预后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去除病因和控制感染。但对该类患者病原体很难或短期明确诊断。故寻找敏感、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以指导治疗已迫在眉睫。

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血液病患者中,本研究提示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远高于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组,更高于不明发热组,而真菌和病毒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不明原因发热组比较发现,均高于后者。进一步将细菌感染通过革兰染色分为G+和G-菌,统计学分析之后发现,PCT阳性率G-菌组大于G+菌感染组。研究发现PCT阳性的强弱可以显示细菌感染概率,数值越大,则相关性更高,又以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与Hatzistilianou[4]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以早期判断感染的病原体以指导临床用药。G-菌的内毒素脂多糖是诱导其产生PCT 最主要的刺激因子,故而G-菌感染血清PCT 明显升高[5]。本研究PCT优于血培养,且PCT检测速度快,故可预测细菌感染的程度指导抗生素应用。本研究同样发现在真菌及病毒感染中PCT的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PCT可快速检测,且细菌感染尤其是G-菌感染时明显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PCT可以作为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感染发热,尤其是细菌感染简捷可靠检测指标,使临床医师有针对性的选用抗生素,及时有效控制感染,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液病病毒感染粒细胞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