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8-07-16 08:30李寒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格列美寡糖阿卡

李寒梅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中心卫生院,北京 10120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2013年9月,中国研究人员研究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有25.8%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39.7%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7%以下[1]。从以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服药率和控制达标率仍较低。本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很多患者服用两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水平临床控制效果欠佳,很多患者血糖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控制未达标。本人采取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病治疗曾口服两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3±2.2)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7±3.5)年。检测空腹血糖8.23~10.51 mmol/L,餐后血糖8.5~12.5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9.6%。入组标准:①对格列美脲、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无过敏反应。②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无糖尿病并发症。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控制饮食及进行适量的运动的基础上接受药物治疗,停用以前的降糖药物,给予格列美脲片(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2~3毫克/次,口服,1日1次;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克/次,口服,1日2~3次;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有限公司生产)50毫克/次,饭中嚼碎服用,1日3次治疗。接受以上药物治疗达12周以上。

1.3 观察与方法:收集患者治疗前的晨起空腹的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收集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晨起的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2 h血糖(2hPG),12周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4 mmol/L<FPG ≤7.0 nnol/L,2hPG<7.8 mmol/L;HbA1c降低2%以上;有效7.1 mmol/L<FPG<7.8 mmol/L,7.8 mmol/L<2hPG<11.1 mmol/L。HbA1c降低1.5%以上。无效为FPG及2hPG未达到上述水平,HbA1c无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的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 h血糖情况:治疗1周、2周、4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较前都有较显著的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及1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维持稳定,无血糖的明显波动。结果见表1。

2.2 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比较:治疗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8.5%~9.6%有15例,7.8%~8.4%有30例,7.1%~7.7%有20例,治疗12周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7%~2.4%,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3 接受治疗的共65例患者,显效28例,显效率为43.08%;有效37例,有效率为56.92%;无效0,总有效率为100%。见表3。适、腹泻,占4.6%;2例出现腹胀,占3%;3例出现思睡、便秘,占4.6%。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无需停药。无其他不良反应。

表1 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情况(±s)

表1 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情况(±s)

FPG(mmol/L) 2hPG(mmol/L)治疗前 9.38±1.15 10.23±2.34治疗1周 8.15±1.18 9.38±2.22治疗2周 7.84±1.16 8.14±1.15治疗4周 6.21±1.23 7.42±1.32治疗8周 6.11±1.21 7.12±1.15治疗12周 6.18±1.33 7.05±1.84 P<0.05 <0.05

表2 治疗前及治疗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

表3 疗效比较[n(%)]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所导致的胰岛素相对缺乏的一类糖尿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种渐进的状态,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血糖水平会逐渐升高,血糖控制难度随之增加[2]。本人采取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格列美脲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降糖尿病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对分子的质量为6.5×104的蛋白质)结合,其次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通道相耦联,促使KATP通道关闭,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此外,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这可能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所致[3]。格列美脲为长效制剂,,其低血糖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微,较好的解决了长效降糖药易致低血糖的问题[4]。

盐酸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不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浓度,而是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保护已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二甲双胍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原输出,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时,可起到协同作用,以提高降血糖的疗效。

阿卡波糖为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复杂的低聚糖,其结构类似寡糖,这种非寡糖的“假寡糖”可在小肠上部细胞刷状缘处和寡糖竞争而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地结合,抑制各种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的活性,使淀粉分解成寡糖如麦芽糖(双糖)、麦芽三糖及糊精(低聚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使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减慢,因此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缓,从而缓解餐后高血糖,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长期服用,可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三种降糖药的降糖机制不同,联合应用降糖机制互补,从而更有效的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三种降糖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减少了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通过临床用药观察发现,降糖效果显著,降糖的有效率为100%,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格列美寡糖阿卡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几种寡糖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饲用寡糖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分析
HPLC法测定远志及其3种炮制品中3种寡糖酯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