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价值

2018-07-16 08:30魏玉芸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前房功能型小梁

祁 玮 魏玉芸*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甘肃 兰州 730000)

青光眼作为常见的眼科病症,其发病率较高,对晚期青光眼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救治[1]。针对于此,本文将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主,探究对晚期青光眼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60例(78眼)晚期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收治诊断标准主要为[2]:①视敏度(visual acuity)≤0.05,或者fieldofvision≤10°;②眼底处为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凹陷,杯 /盘面积对比值≥0.8。本次进行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在60例(78眼)晚期青光眼患者中,男性40例(56眼),女性20例(22眼),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23岁,中位年龄(52.2±3.1)岁。手术进行前进行视力矫正,最低为0.04,最高为1.0,眼压中位值为26.50 mm Hg。

1.2 方法:①选取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 国药准字:J20100128),含量为0.4%,用作表面麻醉处理。手术前30 min进行点药,进行4次,一共20 min,使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②进行结膜瓣处理,以穹隆形状为基底,应用含量为50 mL的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进行冲洗;③在前房做一穿刺口,逐次放房水,进行宽基底的虹膜周切,选用10-0缝线将三角形巩膜瓣缝合;④在前房穿刺口,放置平衡溶液,重建前房;⑤将球结膜缝合,应用抗生素以及眼膏涂抹眼部后,包扎眼部。

手术完成后,定时检查眼压、眼底。定期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60479)和氟米龙滴眼液交换滴眼,每日4次,应用阿托品以及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交换进行散瞳,每日3次。根据患者情况择期拆除缝线。

2 结 果

2.1 将滤过泡按照 Kronfeld分型,其中功能型为Ⅰ和Ⅱ,非功能型为Ⅲ和Ⅳ型,在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功能型为70眼(89.7%),非功能型为8眼(10.3%),有5例Ⅳ型滤过泡经过滤过泡穿刺后,在球结膜下将 5-氟脲嘧啶,含量为5 mg,衍变为功能性过滤泡。

2.2 应用Spaeth对前方深度进行分类,手术完成后Ⅰ和Ⅱ级浅前房23眼(29.5%),对散瞳患者以及强化局部患者予以抗炎治疗,对少数患眼进行碳酸酐酶抑制剂和脱水剂进行治疗后,前房能够在10 d内痊愈恢复。有2只患眼在手术完成后的60 d时,滤过泡由于包裹轻度,进行穿刺时,在结膜下方将含量为5 mL的5-Fu进行注射,第二天出现Ⅱ°浅前房,经过散瞳处理以及抗炎治疗后,前房恢复;3眼在手术完成半年的过程中,发生Ⅲ°浅前房,经过散瞳以及抗炎后,未有缓解,因此在局麻处理下对患眼进行晶体切除术以及玻璃体切除术。

2.3 患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0.5~3年的随访,手术半年后中位眼压低于术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10 mm Hg 10眼,比率为12.8%,10~15 mm Hg 40眼(51.3%),16~20 mm Hg 10眼(12.8%),21~25 mm Hg 17眼,比率为21.8%,高于26 mm Hg 1眼(1.3%)。

表1 术前及术后患者眼压比较(±s)

表1 术前及术后患者眼压比较(±s)

时间 眼压(mm Hg)术前 26.50±6.01术后半年 15.00±3.30

2.4 患者在出院前,对视力进行测定,有所提高为5眼,有60眼的视力无显著变化,13眼视力呈现下降趋势,未有患者视功能丧失。手术半年后进行复查,有3眼患者的视力在0.04,0.05~0.2者15眼,0.3~1.0者60眼。

3 讨 论

晚期青光眼患者不仅仅是眼压指数不断上升起伏,且年龄上升、青光眼遗传史、高度近视患者、糖尿病症的发生以及低血压等病症发生也会导致青光眼病症的加重,因此晚期青光眼患者对眼压的耐受性低[3],需要将眼压控制到最小值,但是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较差。视神经乳头供血差,视神经受到了挤压导致其神经纤维损坏,进行手术后,耐受力仅能控制在一定范围,手术过程中患者就可能丧失全部视力[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60例(78眼)患者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这一原因的发生因素:①术前准备合理,最大程度的控制眼压,以此保证在手术前将眼压指标控制在正常值内。②进行表面麻醉,简单快捷,效果显著,当前也被常用在眼科治疗中。本研究中表面麻醉药剂为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起效时间为24 s左右,完整麻醉时间为9 min,无痛持续时间保证在13 min。③医师手术操作熟练,手术时间需要在15 min内完成,且动作轻柔。⑤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也能够密切配合,手术完成后,浅前房一旦出现,则应该进行散瞳处理,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点眼,大多数患者都能够经过基础治疗后有所缓解,药物治疗如没有效果,则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并叮嘱患者应该进行定期你随访,如眼压有升高的趋势,则将滤过泡完全包住,对滤过泡穿刺处理,并应用5-Fu进行结膜下注射,并对滤过泡按摩[5]。

综上所述,对78眼进行手术后的研究,以此表明,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且在手术完成前、手术治疗中、手术完成后以及随访中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准备,保证医师手法的精准,则并发症可以预防和控制。且此种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前房功能型小梁
功能型党支部发展的现实语境与发展展望
这个接口不一般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体会
补 缺
补缺
补缺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微商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