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因素对肾脏磁共振ADC值的影响研究

2018-07-16 08:30金艳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髓质水分子实质

金艳霞 金 梅 孙 丽

(大连市友谊医院影像科,辽宁 大连 11600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布朗运动状态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之一。不仅可以通过图像观察体内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还能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组织功能状态进行定量分析。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DW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对正常肾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不同年龄组正常ADC值进行研究,探讨年龄对肾脏ADC值的影响,为临床诊断肾功能异常提供一定的对照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健康志愿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45岁以下为青年组,45岁以上为中老年组。所有志愿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并符合以下要求:①所有志愿者均自愿进行MR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肾病病史及影响肾脏功能的相关疾病;③近期肾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④于检查前4 h内禁食、水,检查前24 h内停止服用所有药物。⑤无磁共振检查禁忌。

1.2 MR检查:使用GE1.5 T Signa Twin Speed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对所有受试者行常规MR平扫及SE-EPI序列DWI检查。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SE-EPI)。双侧肾脏轴位T1WI成像:TR 180.0 ms,TE 2 ms,层厚8 mm,层间距l mm,采集次数(NEX)2,FOV:32 cm×24 cm,矩阵128×128;双侧肾脏轴位DWI成像:TR 3000 ms,TE 57.1 ms,层厚8 mm,层间距l mm,采集次数(NEX)2,FOV:32 cm×24 cm,矩阵128×128,b值为500 s/mm2,扫描时间为18 s。扫描范围覆盖双肾及肾上腺。

1.3 图像分析: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及测量。测量肾实质的ADC值。选取肾门水平的2~3个层面进行测量,避开肾柱及肾血管设置3个椭圆形髓质ROI,大小为10~15 mm,求得平均值作为肾脏实质的ADC值(图1)。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及男女之间肾实质ADC值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在b值=500 s/mm2时,青年组肾实质ADC值为(2.89±0.14)×10-3mm2/s,中老年组肾实质ADC值为(2.71±0.11)×10-3mm2/s,不同年龄组之间肾实质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2.2 在b值=500 s/mm2时,男性肾脏ADC值为(2.79±0.17)×10-3mm2/s,(2.83±0.15)×10-3mm2/s,男女之间肾实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表1 各组肾脏ADC值比较(-x±s)(单位:×10-3 mm2/s)

图1-1 T2WI显示正常双侧肾脏肾门水平的肾实质

图1-2 ADC图上在肾门水平测量肾实质的ADC值

3 讨 论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年龄分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年龄分界标准即44岁以下为青年,45~59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人。选取、划分中、老年健康志愿者24人,观察并比较肾脏ADC值在青年及中老年组中的变化。

3.2 感兴趣区的选择。

3.3 b值的选择:b值决定ADC值代表的功能信息,以往研究认为低b值ADC值较大程度的反映维灌注,而高b值更多代表的是水分子的弥散运动。b值较小时,就接近平扫,有学者认为b值选取>400 s/mm2时可以降低组织灌注对肾ADC值的此影响,随诊b值的不断增大,图像质量会提高,而b值过大又会造成信噪比(SNR)下降,大部分研究采用500 s/mm2,认为此b值可能较适合肾脏的研究[1-2],考虑到肾脏即是血液高灌注的器官,又是水转运的主要场所,为了兼顾肾脏的上述两种功能,并有效观察肾脏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我们选择,从而研究在更接近水分子布朗运动的条件下,探讨年龄是否影响肾脏ADC值。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得出,b值为500 s/mm2时 ,轻、中老年组肾脏实质ADC值有统计学意义,肾脏实质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原因可能是因为肾脏间质组织纤维化的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因此减慢;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动脉会发生生理性的硬化,肾脏血流微灌注减少。青年组肾髓质ADC值大于中老年组,可能是由于肾脏髓质主要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系统构成,含有较多的自由水,而肾小管随着年龄生理性减少、变性、上皮细胞萎缩、基底膜增厚等,对水分子的重吸收和浓缩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水分子弥散。秦卫和等[3]研究发现左肾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 s/mm2,b=800 mm2及b=1000,时均高于右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孟超等[4]研究发现当b值=600 s/mm2时,中年组肾脏皮质、髓质ADC值高于老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值=1000 s/mm2时肾髓质ADC值略高于皮质外,肾脏皮质ADC值均高于髓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李晨霞等[5]认为在b=300、500、800 s/mm2,时正常成年人肾脏皮质ADC值大于髓质。陈双庆等认为肾脏髓质平均ADC值高于皮质。

3.5 局限性:目前DWI在肾脏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随b值的升高,图像质量下降明显[6],对观察肾脏解剖结构及疾病诊断等方面造成一定困难。通常所测得的ADC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扩散系数,它的大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诸如血液流动,以及呼吸、心跳等的影响。尽管使用EPI技术可以冻结宏观的生理运动,却不能控制组织内的血液灌注对扩散的影响。对于肾脏而言,正常人静息状态下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液量约为心排血量的1/5~1/4,丰富的血流对肾脏的扩散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7]。肾脏ADC值的大小与其高含水量、特定的水分子转运功能以及其所拥有的丰富血流灌注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本研究未按性别分组,忽视了性别因素对ADC值的影像,同时年龄分组划分跨度较大,不能详细反映肾脏ADC值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由于扫描设备和参数不同,得出的ADC值亦有差异。肾实质内水分子的扩散各向异性也有差别,在平行血流方向上的扩散系数会明显大于其他方向的扩散系数[7-8]。

尽管目前DWI成像还有一些问题,但随着MRI软硬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DWI图像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扫描技术和参数选择的规范化将会使得报道的ADC值有可比性,DWI将在肾脏解剖结构及肾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髓质水分子实质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多少水分子才能称“一滴水”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磁共振IVIM技术对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BOLD-MR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肾组织氧合状况
两颗心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