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7-16 08:31杨会生栗子路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骨性结核椎体

杨会生 栗子路*

(1 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脊柱结核作为骨关节疾病的一种类型,在临床实践中是极为常见的,并且发病率与致残率概率都是很大的。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脊柱结核的成因通常是循环系统运行遇到阻碍或者是结核感染致使椎体发生病理性改变,病变的脊柱最显著的表现是骨质结构被破坏或坏死,同时伴有干酪样改变与脓肿产生等表征[1]。大部分脊柱结核患者易疲惫乏力、午后低热、体形消瘦、食欲不佳、夜间盗汗等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情恶化会产生弛张型高热,体温持续上升等病症,若不进行系统性检查,极易误诊为重感冒或急性感染,此时患者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为了研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本次研究以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为论点,进行深入探究。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前来我院诊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8~73岁,均龄是(40.3±1.8)岁;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39.8±2.4)岁。来我员就诊之时,两组患者主诉里都有乏力、发热等内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体态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治疗,借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去达到明确病灶具体方位是首要步骤,继而治疗师对穿针倾斜度、深度以及切口方位进行科学规划,于腰椎后端开通外侧入路,经由Kambin三角抵达椎间隙,将存在椎体间隙中的脓液抽吸出来,彻底清除坏死的游离式小死骨与衰老组织,术间适时的应用生理盐水与异烟阱清洗病灶与脓肿部位,继而与冲洗管、引流管串联,手术结束以后进行局部化疗步骤。术后100例患者术后均积极参与化疗,平均化疗时间为2.8个月。

1.3 治愈标准。具体是参照吴启秋临床床治愈标准对脊柱结核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评估:①患者整体情况优良,没有发热现象出现,饮食与睡眠质量优良,病灶以及周边局部位置没有红肿,患者无疼痛感;②数次查体以后,患者血沉数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情况下血沉参考值男性为0~15 mm/h,女性为0~20 mm/h;③CT扫描结果显示病变椎体已经完全愈合,病变区域轮廓清晰,没有斑点与暗影;④个体关节活动度趋于正常值,日常活动以及轻工作任务能够自行完成,3~6个月没有复发与反常现象;⑤MIR检查结果提示病灶与病变椎体以及周边组织均和周围正常椎体传递的信号体现出一致化特征[2]。

1.4 统计方法:应用SPPS18.0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 呈现计量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脊柱结核治疗总有效率都是100%,没有差异性(P>0.05)。

2.2 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间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术间出血量、出院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组别(例数) 手术时间(h)术间出血量(mL) 椎体骨性融合时间(d)

表1 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间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对比(±s)

表1 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间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对照组(40) 3.3±0.4 201.6±41.2 254.4±20.7观察组(40) 1.0±0.3 55.2±7.8 145.9±13.2 t 24.369 220.23 26.244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脊柱结核作为一类极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疾病,该病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病程体现出漫长性特征,脊柱结核临床症状通常是低热不退、疲倦乏力、体形消瘦以及食欲不佳等,与此同时会有疼痛感[3-4]。在结核疾病前期患者疼痛较轻,经过一段休息后疼痛有所减轻,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将会对个体睡眠与饮食质量造成显著影响,生活整体质量显著下滑。近些年,国内脊柱结核发病率处于逐年上涨的态势中,也得到了大众群体以及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当下国内对脊柱结核患者常用的治疗技术为手术,以往传统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应用,尽管临床效果是优良的,但是术中创伤面积较大,术间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较为漫长。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微创治疗在脊柱结核患者身上的应用,体现出创伤面积小、效果优良等优势,缓解患者与家属经济负担,减少手术费用支出额度,微创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与此同时有效的规避了局部化疗期间药物在静脉循环后对患者功能造成的损伤。

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微创手术治疗模式。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0.3)h,术中出血量为(55.2±7.8)mL,椎体骨性融合时间为(145.9±13.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高军胜等研究结果相似,均肯定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脊柱结核患者上的应用,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在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量,缓解患者手术痛苦等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5]。

为了使微创手术在脊柱结核疾病治疗上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术间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性;二是以CT为指南进行微创手术,切忌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三是对记术后冲洗期间的出入量进行详实记录,一旦发现冲洗管有堵塞现象,应该立即对坏死物采取应对措施。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的微创手术治疗在脊柱结核的疗效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

猜你喜欢
骨性结核椎体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