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法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肥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2018-07-16 08:31张云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药源性调查表证型

张云飞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一经诊断,需要长期服药。尤其在我国,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重症精神病患超1600万。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问世后,虽较大程度提高了治疗效果,但由其引起的药源性肥胖不容忽视[1]。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近60%的患者出现体质量增加或肥胖[2]。目前西医临床缺乏针对药源性肥胖的有效防治策略。中医药治疗逐渐发挥优势,效果显著[3]。笔者试将我院药源性肥胖患者中医分型进行分析,为中医辨证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31例我院住院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一般资料:男性61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45.38±9.82)岁,平均病程(3.57±1.06)年。

1.2 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本人及家属提供资料,用药前体质量在正常范围,且无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病史;②服药时间>6个月;③参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2004版)制定肥胖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kg)/身高2(m2),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向心性肥胖;④年龄18~65周岁;⑤治疗和随访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肥胖;②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肥胖;③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躯体疾病;④有严重自杀倾向;⑤半年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4 方法

1.4.1 设计《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肥胖患者中医症状调查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为主要参考标准,结合《中医内科学》(第七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提供的证型、证候,并咨询2名中医专家,制定《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肥胖患者中医症状调查表》。调查表包含患者的一般情况、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状及舌脉象、西医诊断及用药等。参照《中医药学名词》[4]对所得症状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按患者所具有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并以0、1、2、3分记录。舌苔脉象符合者记1分,不符合者记0分。

1.4.2 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由 2名工作人员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双次录入药源性肥胖患者中医证候数据库,确保无误,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4.3 统计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剔除出现频率<10%的中医症状及舌苔、脉象,对所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类间距量度变化、类别的中医症状条目分布,结合临床,得出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肥胖的中医证型分布。

2 结 果

2.1 频数分布。频率>10%的症状变量依次为:食少44.3%、便溏42.7%、腹胀41.2%、身体困重34.4%、舌淡胖32.1%、脉濡缓32.1%、大便秘结31.3%、舌红29.0%、胃脘灼痛29.0%、脉数29.0%、口干欲饮28.2%、口渴28.2%、喜冷饮27.5%、苔黄26.0%、口臭24.4%、牙龈肿痛24.4%、五心烦热23.7%、潮热盗汗23.7%、脉细数22.9%、小便短黄22.1%、少苔22.1%、颧红21.4%、舌红少津20.6%、苔白润20.6%、情志不舒18.3%、苔白腻13.7%、善太息13.7%、胸胁胀痛15.3%、脉弦13.7%、苔薄白13.0%、舌淡红13.0%、脉弱13.0%、腰痛12.2%、腰酸11.5%、月经不调10.7%、乳房胀痛10.7%、舌淡10.7%、久泄10.7%、耳鸣10.7%。

频率<10%的症状变量:神疲倦怠、头痛、少动气短、嘈杂、嗳气、吞酸、渴喜冷饮、但欲漱水不欲咽、纳呆、头晕、心悸、低热、口苦、咽干、面赤、口唇暗淡、浮脉、青紫舌、绛舌、瘦舌、齿痕舌、点刺舌、燥苔、腐苔、剥苔、灰黑苔。

2.2 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剔除出现频率<10%的症状条目,最终得到的药源性肥胖中医症状、舌苔、脉象条目共39条,经过SPSS19.0软件统计,并征询2位专家意见,结合临床,得到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肥胖的中医证型共五类,分别为:①脾虚湿困证:食少、腹胀、便溏、身体困重、舌淡胖、苔白润或白腻、脉濡缓。②胃肠实热证:胃脘灼痛、喜冷、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③阴虚内热证:潮热盗汗、颧红、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④肝郁气滞证:情志不舒、善太息、胸胁胀痛、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⑤脾肾两虚证:便溏或久泄、腰酸、腰痛、耳鸣、舌淡、脉弱。树状图见图1。

3 讨 论

《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肥胖患者中医症状调查表》对应用AP导致的药源性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频数分析,得到出现频率>10%的中医证候,包括腹胀、便溏、身体困重、大便秘结、舌淡胖等39种作为症状变量,应用聚类分析法,结合临床实际,归纳出中医证型共分为脾虚湿困证、胃肠实热证、阴虚内热证、肝郁气滞证及脾肾两虚证五类。

研究历代文献得出中医对于肥胖的研究历史悠久,论述颇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肥贵人”之说[5],后世有“谷气胜元气,其人脂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虽然肥胖的表现不复杂,但是,中医分型标准缺乏导致医者对其演变规律失于掌握,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聚类分析法,初步讨论药源性肥胖的中医证候类型,为辨证论治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理论资料。聚类分析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不仅能够弥补中医四诊资料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够将所得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更加真实、客观[6]。未来的工作是要进行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尽量归纳出标准的药源性肥胖的中医证型以指导临床。

图1 聚类分析树状图

猜你喜欢
药源性调查表证型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老人慎防药源性疾病
三联疗法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