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集束化护理探讨

2018-07-16 08:3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头痛

曹 玲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总数的80%以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1]。剧烈头痛是发病初期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影响到治疗效果。集束化护理是将有循证基础、相互关联的干预措施组合形成优质护理方案,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提供高质量的重症护理[2]。本次研究着重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在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6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A组,6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的为B组。A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48.4±11.5)岁;B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48.6±11.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两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精神异常或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有开颅或神经外科手术史。

1.2 方法

1.2.1 A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保持卧床休息,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指标,监测颅内压、脑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等,密切关注是否发生再出血等并发症,采取措施缓解头痛症状。

1.2.2 B组采用集束化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等特点,患者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心理压力,表现出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及时主动地通过眼神、表情、交谈等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疏导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躁不安的紧张情绪。用亲切温和的话语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②健康教育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详细向其讲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救治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临床反应。重点讲解引头痛的原因,以及缓解头痛的相应措施,指导其掌握自我调节、全身放松,以减轻头痛症状的方法,如腹式呼吸法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增强对治疗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环境护理:注意保持病房内安静无声、光线柔和,减少可能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④头痛护理:了解并掌握患者出现头痛的规律,提前采取措施分散其注意力。如果头痛较为剧烈,可采用按摩、冷敷及药物等方法进行缓解。鼓励患者尽量坚持,多采用全身放松、分散关注度等方法进行缓解,避免对镇痛药物产生依赖性。⑤防止再出血护理: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指标,监测颅内压、脑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等,密切关注是否发生再出血等并发症。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用头高脚低平卧位,以降低颅内压。指导患者掌握床上排便的正确方法,避免过于用力诱发出血,如果大便干燥可采用开塞露通便。要求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和情绪,防止因情绪波动引起血管破裂。⑥饮食护理:患者能够正常进食后,指导其多食用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

1.3 观察指标[3]

1.3.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3.2 观察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将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若比较结果提示P<0.05,则可以认定此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头痛程度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干预后第1天开始,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而B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表明B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头痛程度要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1 d 干预后第1天 干预后第2天 干预后第3天A组 60 7.58±0.99 7.24±0.94 6.88±1.19 6.82±1.21 B组 60 7.88±1.01 6.47±0.69 6.11±0.75 5.76±0.74 t 1.643 5.115 4.24 5.789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例数为57例,总满意率为95.00%;A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例数为51例,总满意率为85.00%。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头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发病后最早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由于出血后血细胞受到破坏释放出大量活性物质,刺激脑脊膜而引起[4]。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是将有循证基础、相互关联的护理干预措施组合形成优质护理方案,通过多学科、多团队的共同协作配合,完成高质量的危急重症护理工作[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持续、剧烈的头痛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严重的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正常康复。因此,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必须采取综合性、集束化的护理模式,不仅要有效缓解生理上的剧烈痛感,而且要缓解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缓解其焦躁、抑郁的紧张情绪,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对头痛的自我管控意识及管控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渡过难关、迅速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集束化护理,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表明B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头痛缓解程度要明显好于A组;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A组,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实,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头痛症状,提高治疗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头痛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头痛怎样保健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会变身的烦恼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