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价值评估

2018-07-16 08:31李秋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病死率心肌梗死心功能

李秋英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内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急症,其指的是严重且持久的心肌缺血造成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症状。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相关研究发现,AMI死亡患者中约一半以上在院外发病1h内猝死,如何对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纠正,尽早开展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取我们急救中心救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我们急救中心救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摸球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之中42例。常规组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5.7±12.6)岁;发病至抢救时间为7~52 min,平均(23.5±10.5)min。干预组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7.2±12.5)岁;发病至抢救时间为7~54 min,平均(24.6±10.3)min。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患者由其家属自行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入院前无相关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指导,入院后实施针对性救治。干预组行院前急救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快速反应和对症指导:调度接到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后,派遣院前急救人员出车,急救人员必须在2 min钟内尽快携带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出车,调度通过与患者家属通电话的方式指导其让患者保持平卧休息,确保其处于安静状态;②病情观察及评估: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对其末端循环、呼吸、意识、脉搏等进行观察,予以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出现室颤、心律失常、停搏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向患者家属对患者发病时间、病史等进行询问,以充分了解其情况;③休息、吸氧及镇痛处理:要求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给予其心理安慰和鼓励,确保其保持情绪镇定,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控制氧流量为3~6 L/min,给氧浓度为40%;发病时患者精神紧张或过度疼痛会使患者心肌耗氧和损伤明显加重,对于剧烈疼痛者可予以2~10 mg吗啡行皮下注射或50~100 mg杜冷丁行肌内注射;④创建静脉通道:通过留置针尽快给予患者扩血管药物,以改善心脏负荷情况,严格按照“三清一复核”的原则对临时医嘱进行严格执行,向医师复核药物剂量、浓度、名称,确保准确快速用药;⑤予以0.3 g阿司匹林嚼服;对于室颤者予以电除颤和CPR治疗;⑥及时转运和加强监护:快速将其运送至医院接受治疗,并在转运过程中将风险告知家属,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做好除颤准备工作,向院内急诊报告患者病情的检查和治疗措施,方便院内做好准备和到院后的相关交接工作。

1.3 疗效评价标准:以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在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在1级以上但未达2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变化甚至逐渐恶化[3]。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处理所有数据,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以(%)描述,行χ2检验,P<0.05证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干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n(%)]

2.2 统计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常规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各5例,心源性休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干预组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经统计比较,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χ2=6.5739,P=0.0104)。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患者主要表现出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是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若治疗不及时,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其亦是引起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发现[4],院前急救不及时导致的心肌梗死病死率达20%左右。尽早诊断和治疗对降低患者病死率、保证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急救人员到达患者发病场地前需要一定的时间,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至关重要,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前,急救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和技能,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技术,对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急救器械的用法和效用严格掌握,同时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积极改善预后[5]。

本组研究发现,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由此得到以下护理体会,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病死率心肌梗死心功能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