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探讨

2018-07-16 08:31付定娴刘书杭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同室母婴产后

付定娴 刘书杭 吴 平*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产科,重庆 405400)

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作为新型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以产妇实际需要入手,护理人员在床旁做好各项指导,并要求家属及产妇积极参与,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后健康宣导,使产妇及家属掌握更多产后知识。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将产妇作为中心,给予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满足产妇的产后需要,同时也能强化新生儿的护理干预质量,进一步保证母婴安全。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86例分娩产妇,分析产后护理干预方法,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现做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身体健康,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数字随机法分组,观察组(n=43)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1.66±2.63)岁。对照组(n=43)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1.58±2.71)岁。2组产妇能够自主配合相关操作,纳入标准:①能够主动配合临床诊疗工作者;②足月妊娠者;③无严重妊娠并发症者。2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本研究内容及病例收集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排除:①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③非单胎妊娠者;④合并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本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情况进行判定,并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对其开展对症护理。对产妇心理、生理状态进行了解,并给予相应干预,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指导,满足患者就诊需要。执行相关护理操作时,以保证产妇就诊安全为主。

1.3.2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新型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干预,根据产妇实际需要,为其提供更为专业的产后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安全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人员,不断强化自身技能,增强护理操作能力,并提高知识水平,能够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产妇来说,护理人员加强对其关注,并对护理细节进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对产妇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如为产妇开展护理工作时,在关注产妇产后情况的同时,对其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关注,从而最大程度提高产妇就诊安全性。②)同室环境准备:积极开展母婴同室实践,护理人员做好同室准备,首先应保证并使内部的相对湿度达到55%~60%。其次,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 ℃,严格控制人员往来。与此同时,为新生儿准备尿裤、换洗衣被、婴儿洗手液、体重计等物品,为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提供必要保障。③个体化指导:根据产妇体质情况,并结合其接受能力,护理人员开展个体化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讲解预后要点,包括饮食、运动、睡眠、休息等方面指导,重点对产妇产后护理要点进行讲解。护理人员亲自在床边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洗浴方法、换尿布方式等。与此同时,对产妇开展健康宣教,讲解乳房护理相关方法,并对新生儿护理技巧进行宣教,解释新生儿生理现象。对产后恢复要点进行讲解,并告知产后避孕重要性,并对避孕时间、方法进行详细宣教。④新生儿护理:护理人员协助产妇及家属做好新生儿护理,及时开展抚触护理。为此,护理人员提供全身抚触护理,从头部开始,依次向胸背部、腹部、四肢实施抚触护理,每天2次,每次时间15~20 min。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母乳喂养的方法进行讲解,并要求产妇尽早开展母乳喂养,以防止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初始喂养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竖抱新生儿,轻轻拍打新生儿的背部,避免发生呕吐现象,减少窒息发生率。

1.4 评价指标:对比2组产妇喂养技能、育儿知识、角色适应、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做好详细统计。与此同时,观对比2组产妇满意度评分,包括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技术指导、护理干预、产褥期管理的操作,取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1]。

1.5 数据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褥知识知晓程度对比:观察组产妇喂养技能、育儿知识、角色适应、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产褥知识知晓程度对比[n(%)]

2.2 就诊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妇对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技术指导、护理干预、产褥期管理的操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就诊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2 2组产妇就诊满意度评分比较(±s)

组别 心理护理 技术指导 护理干预 产褥期管理观察组(n=43)96.85±10.6394.93±10.6396.92±10.4793.89±10.14对照组(n=43)80.89±8.08 79.52±8.92 85.74±8.01 81.27±8.21 t值 8.214 8.921 7.244 9.02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1

3 讨 论

对于初产妇而言,分娩不仅是生理过程,同时也包含初为人母的喜悦,产妇往往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恢复身体,并对其母亲角色进行适应[2]。传统护理方法多采用集中宣教方法,一次性宣讲内容比较多,产妇很难跟上节奏。与此同时,产妇不参与其中,导致很多初产妇对自身及新生儿保健知识掌握不足,对其日后照顾婴儿产生影响。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从而向母亲身份逐渐过渡。与此同时,拉近护理人员与产妇的距离,可对新生儿进行抚摸及洗浴,提高产妇接触婴儿的时间[3]。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多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真正内涵,可使人性化护理理念被更为深入的贯彻在产科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使产妇参与到新生儿护理中,进一步强化其喂养技能及育儿知识[4]。透过母婴床旁护理,护理人员亲身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技术,并通过多种形式宣导,充分发挥产妇自身的能动性,使产妇充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针对护理难点及要点,要加大宣导力度,最大程度提高产妇技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喂养技能、育儿知识、角色适应、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人员各项操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5]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新型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恢复效果,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连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宣导效果,够进一步满足产妇产后需要,强化产妇各项技能,对母婴安全就诊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多种临床护理措施,不断提高产妇及家属的就诊满意度。

猜你喜欢
同室母婴产后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