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育龄女性乙型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2018-07-18 07:44周艳周华红郭颖
智慧健康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乙肝疫苗知晓率

周艳,周华红,郭颖

(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 广州 510180;2.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内科,广东 佛山 528305; 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广东 广州 510180)

0 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乙肝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卫生部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1],目前全球HBV最常见的两种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2-3]。育龄女性是参与HBV母婴传播及性接触的主要人群,在乙肝的防治工作中日益受到关注。为提高广州市育龄女性的乙型肝炎认知及防治知识,我们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对广州市社区育龄妇性开展了乙型肝炎防治健康教育项目,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10个社区中15~49周岁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共1000人,平均年龄29.6岁,其中26-35岁占 62.5%,已婚占60%;初中及以下学历102人,高中、中专、技校、职高33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68人;在校学生60人,职业女性582人。

1.2 研究方法

1.2.1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

协调感染科、妇产科医生和护士至社区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1)在社区发放乙肝防治知识宣传画、折页、知识册子,建立QQ及微信群并在群中定期发送乙肝防治知识;(2)由专业医护人员到医院举办乙肝防治及乙肝母婴阻断专题知识专题讲座,同时发放小礼品及现场乙肝知识有奖竞答等形式提高育龄期女性参与的积极性。

1.2.2 育龄女性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及终期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乙肝基本知识、有关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知识、对乙肝感染者的态度及、接种乙肝疫苗知识及态度等,采用自填方式进行调查。

1.2.3 评分标准

对其中乙肝基本知识、母婴传播阻断及接种乙肝疫苗知识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者不答得0分。乙肝基本知识题目的分值为13分,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题目的分值为5分,接种乙肝疫苗知的分值为2分,总分20分。

1.2.4 统计方法

问卷调查结果由双人录入 EpiData3.1,用SPSS 2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健康教育前获得有效基线调查问卷1000份,应答率100%,健康教育后收回有效终期调查意问卷935份,应答率93.5%,基线调查与终期调查对象的年龄(χ2=0.264,P=0.978)、文化程度(χ2=1.852,P=0.238)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女性对乙肝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13项乙肝基本知识中有6项的知晓率低于50%,其中受访者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知晓率最低,仅为36.8%,对“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及“纹身、扎耳洞、祛痘等有创性美容可传染乙肝”的知晓率分别为41.2%、41.7%,对“乙肝是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最高,达83.1%,1000名受访者基线调查的平均得分为(6.87±1.25)分。健康教育实施后,受访者对13项乙肝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对“乙肝是传染性疾病”及“乙肝可以预防”这两个知识点最为了解,知晓率分别为99.6%、98.0%,935名受访者终期调查的平均得分提升到(11.05±0.951)分。与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后终期调查受访的育龄期女性对乙肝基本知识的平均得分及每个项目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表5。

2.3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女性对乙肝母婴阻断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教育前受访育龄女性对乙肝母婴阻断的知晓率较低,其中对“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妊娠中后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的知晓率最低、仅为5.1%,对“乙肝病毒感染产妇的孩子有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最好,有50.2%的受访者知晓。健康教育前1000名受访者对5项母婴阻断知识调查的平均得分为(2.13±0.76)分。健康教育后平均得分提升到(4.03±0.17)分,对每项母婴阻断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及表5。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女性的乙肝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

2.4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女性对HBV感染者的态度

健康教育后,受访育龄女性对与HBV感染者交往、共餐及关心帮助HBV感染者等调查内容选择正面态度的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逃避与HBV感染者交往”负面态度的比例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与“与HBV感染者恋爱、结婚”的态度无明显改变,接受的比例稍增多,不接受的比例轻微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女性对接种乙肝疫苗知识的知晓及态度

受访育龄女性对“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知识点掌握较好,基线调查时的知晓率为90.2%,健康教育后,98%的受访者知晓乙肝疫苗的预防作用,对“乙肝疫苗3针接种时间”的知晓率从55.6%提升至86%,基线调查1000名受访者对2项乙肝疫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9±0.48)分,干预后获得935份有效答卷的平均分为(1.94±0.24)分;基线调查有91.5%的育龄女性愿意接种乙肝疫苗,健康教育后愿意接种乙肝疫苗的育龄女性上升至96.8%.健康教育前后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及表5。

2.6 健康教育前后总体得分情况

健康教育前1000名受访育龄女性对乙肝基本知识、母婴传播阻断及接种乙肝疫苗知识共20个知识点的平均得分为(10.54±0.75)分,健康教育后935名参与者的平均得分为(16.88±0.42)分,干预前后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女性的乙肝母婴阻断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n(%)]

表3 育龄期女性健康教育前后对HBV感染者态度的比较

表5 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得分情况( ±s,分)]

表5 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得分情况( ±s,分)]

调查内容及分值 基线调查(n=1000) 终期调查(n=935) t值 P值乙肝基本知识(13分) 6.87±1.25 11.05±0.951 -82.18 <0.001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5分) 2.13±0.76 4.03±0.17 -75.14 <0.001接种乙肝疫苗知识(2分) 1.39±0.48 1.94±0.24 -31.26 <0.001总体平均分(20分) 10.54±0.75 16.88±0.42 -226.71 <0.001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HBV高流行地区,2014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2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为4.38%[1],但育龄女性的感染率仍较高,约6.5%~8.7%[4],我国育龄女性基数大,感染人数众多。且近年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要求再生育的主力军为1990年前出生的妇女,当时我国尚未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导致他们当中慢性HBV感染者比例较高。近期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示广东珠三角地区23~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例为12.7%[5],同期广州另一项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孕妇的HBsAg携带率为10.7%、乙肝孕妇分娩比例为12.3%[6]。均提示目前在广州乙肝仍呈高流状态。有文献报道,乙肝的高流行状态与该地区普通人群对乙肝基本知识认识不足有关[7-8]。提高人群对乙型肝炎的知晓率,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发率[9]。

在我国,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我国慢性HBsAg携带者中有40%~50%由母婴传播造成。HBV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果不采取任何免疫预防措施,70%~90%的会感染HBV,而新生儿一旦感染,大约90%将成为慢性携带者,其中将有25%死于乙肝相关的慢性肝病[1]。即使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联合免疫后仍有5%~10%感染HBV[10-11]。HBV母婴传播阻断是目前控制乙肝流行的重要措施,育龄女性在乙肝母婴阻断中起重要作用,健康教育又是控制传染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育龄期女性的乙肝防治相关知识,为乙肝母婴阻断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1000名育龄女性进行基线调查表明,对乙肝基本知识、母婴传播阻断及接种乙肝疫苗知识共20个知识点的平均得分为(10.54±0.75)分,正确率在50%左右,对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及乙肝是传染病的知晓率高,分别为90.2%、83.1%,与其他地区的报道相近[12-13],这与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费计划免疫有关。对其他乙肝基本知识及母婴阻断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80%,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差,平均得分低于50%,其中“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妊娠中后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的知晓率仅5.1%,可能性原因是妊娠期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进母婴阻断的新知识尚未在教科书及其他媒介上广泛宣传。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知晓率仅36.8%,明显低于国外其他文献的报道[12-14],有一半多的受访者不知道乙肝可通过性接触及有创性美容操作传播,而育龄期女性又是性行为及有创性美容的活跃人群。因此医护人员及媒体应加强相关乙肝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一般日常接触(共餐、同居室等)不会传染乙肝”的知晓率仅为49.6%,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育龄女性认为日常接触可能传播乙肝。正是由于人们对乙肝认识的缺乏和传播途径的误解,目前HBV感染者仍常常在人际交往及婚姻方面受到不平等对待及歧视[15]。基线调查显示大约65%受访者不愿与乙肝患者共餐,约61%受访者逃避或排斥与乙肝患者交往,23.1%的育龄期女性不接受与乙肝患者恋爱结婚,甚至有10.6%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帮助HBV感染者,若不正确引导和纠正,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许多消极的负面影响,导致人性的冷漠和无情,导致伦理道德意识和情感的淡漠,从而导致人与人感情的疏远、隔阂。

本研究健康教育实施后,育龄女性对乙肝基本知识、乙肝母婴阻断及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调查问卷的总体平均分提高到(16.88±0.42)分,正确率大于80%,达到卫生部“十一五”规划要求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目标[16]。对“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妊娠中后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的知晓率提高到35%,其他乙肝知识点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健康教育后大多数受访者能以平常的态度对待乙肝患者,更多人愿意与乙肝患者交往共餐交往,72.7%育龄女性愿意关心和帮助HBV感染者,减少乙肝歧视。 96.8%受访育龄女性愿意接种乙肝疫苗,这将有利于乙肝的进一步控制。但终期调查还发现即使经过健康教育后,育龄女性对“是否接受与HBV感染者恋爱、结婚”态度无明显改变,拒绝者稍减少、接受者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BV感染者在婚恋方面面临的歧视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也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我们社会应做好更完善的婚前保健服务,向HBV感染者及其爱人提供科学的建议、充满人性的指导及讲究艺术的人文关怀。

本研究以育龄期女性为目标人群,通过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使育龄女性尤其是孕产妇认识到乙肝的危害性及可预防性,主动配合孕妇乙型肝炎的筛查及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及时发现感染HBV的育龄妇女并做好围生育期的管理,有助预防HBV母婴传播。引导育龄女性做好预防接种及保健,避免性接触及有创性美容等途径传播乙肝。同时传授乙肝相关的正确知识,减少对HBV感染者的歧视并呼吁人们关爱乙肝人群,有利于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庭的构建。对育龄期限女性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较少、效果较好的预防乙肝的方式,值得在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乙肝疫苗知晓率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