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升阳布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型36例

2018-07-18 07:44顾景辉
智慧健康 2018年14期
关键词:升阳病症证候

顾景辉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26)

0 引言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1]。多发于中年女性群体,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主要症状表现为眼、口干燥,部分患者可伴随脏器损伤,合并多种病症表现。目前,临床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感染、免疫、遗传等是诱发干燥综合征的重要因素[2];既往临床以替代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且西药副作用较大,应用价值有限[3]。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中医辨证治疗的推广,有研究指出,中医治疗对本病具有较好疗效。鉴于此,本研究对36例干燥症患者应用升阳布津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筛选为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7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4],运用随机抽签法本组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对照组34例;对照组中,男3例,女31例,病程13~24个月,平均病程(18.47±3.33)个月;治疗组中,男5例,女31例,病程11~25个月,平均病程(19.10±3.27)个月。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升阳布津汤加减,基本方如下:柴胡8g、羌活6g、独活8g、升麻6g、防风5g,葛根15g、白术15g、白芍10g、天冬10g、天花粉10g、地骨皮10g、麦冬10g、生地10g、白芍10g、菟丝子10g。以文武火煎煮,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200mg/次硫酸羟录喹,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2周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标准

①临床缓解:经持续1疗程用药后,患者眼、口等干燥病症基本或完全消失,且患者泪液、唾液分泌指标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用药治疗1疗程后,患者泪液、唾液分泌情况明显改善,且病症明显好转。③有效:治疗用药后,患者整体情况逐渐改善,症状开始好转,但患者泪液、唾液指标变化并不明显。④无效:与治疗前对比,病情变化不明显或发生进行性发展[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临床缓解6例(16.7%)、显效2例(5.5%)、有效24例(66.7%)、无效4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临床缓解6例(17.7%)、显效1例(2.9%)、有效12例(35.3%)、无效15例(44.1%),总有效率为5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口眼干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口眼干症状V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口眼干症状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口干 眼干治疗组 治疗前 36 7.53±1.38 7.48±1.37治疗后 36 4.46±1.28 4.35±1.29对照组 治疗前 34 7.57±1.44 7.27±1.36治疗后 34 6.18±1.28 6.20±1.38

2.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统计显示,对比治疗前两组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标,无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治疗后,治疗组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指标 时间 治疗组 对照组IgG 治疗前 14.15±2.23 13.91±2.24治疗后 13.29±1.88 13.61±2.09 IgA 治疗前 3.88±0.55 3.98±0.51治疗后 1.35±0.33 3.07±0.38 IgM 治疗前 5.71±2.16 5.61±2.41治疗后 3.43±2.21 5.56±2.32

2.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4、8、12周时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表3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项目 治疗前 4周 治疗后8周 12周手足心热 治疗组 2.47±0.86 2.20±0.61 1.67±0.76 1.96±1.01对照组 2.50±0.88 2.21±0.63 2.07±0.38 1.93±0.38烦躁失眠 治疗组 2.40±0.81 2.13±0.73 1.60±0.81 1.87±1.01对照组 2.36±0.78 2.14±0.53 2.00±0.54 1.86±0.54颧红潮热 治疗组 1.73±0.87 1.53±0.86 0.93±1.01 0.73±0.98对照组 2.07±0.38 2.00±0.54 1.93±0.38 1.79±0.63舌象 治疗组 1.73±0.87 1.27±0.98 0.80±0.99 0.67±0.96对照组 2.07±0.38 1.93±0.38 1.86±0.53 1.79±0.63

3 讨论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对干燥综合征国际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仍无法完全阐述[6]。临床治疗中,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因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用药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性。笔者查阅我国各大中医古籍,并无有关该疾病病名的记载;根据患者病症表现、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该病症其属于“燥毒、痹症、燥证”范畴[7],近年,随着中医的广泛应用,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提出“燥痹”病名,并将该病症归为期内,为临床实践做指导[8]。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病因研究,可将该病症分为瘀血致燥论、虚劳致病论、水津失布论、燥毒为害论、阴虚津亏论等[9]。可见,其病机复杂多样,但大多学者医家均普遍认为,该病症主要因燥邪入侵、损伤津液气血,导致气血亏虚、阴津耗损,进而使得经络不通、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肢体筋脉失养,进一步诱发皮肤枯涩、肢体疼痛、脏器损伤等[10]。

目前,临床中大部分医家以“燥者润之”的治疗原则为根本,或是清热润燥、或是滋阴;但却忽略了氧气对津液阴分的作用。鉴于此,笔者以李东垣《脾胃论》中升阳散火汤为基础,结合自身经验自拟升阳布津汤进行治疗,并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李东垣作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本研究则是在其升阳散火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方中:葛根、防风、独活、升麻、柴胡、羌活等均具备降浊气升清阳的功效,属于气轻味薄、质空之风药;其中,除葛根外其他药材适当入药,剂量不宜过大,避其耗散之弊、只取其升清阳之功。再辅以甘草、白灼具有酸甘化阴之功,且可调和诸药,防前药升散太过;而五味子、天花粉、麦冬属于滋阴之药,可借升散之剂上行于头目,恰似蒸云布雨,使津液得到布散,天冬借助升阳之势,补水上之源,此病病程长燥热生热,地骨皮清虚热兼有补阴之效,白术长于补气以复脾运,土旺则清气善升;菟丝子补元阳之气,补而不躁使用阳得生。

猜你喜欢
升阳病症证候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旭日东升 十年一剑——访肯纳金属家族成员上海升阳超微粉有限公司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