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对比温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18 07:44赵勇刚
智慧健康 2018年14期
关键词:真武汤散寒慢性肾炎

赵勇刚

(湖北省石首中医医院,湖北 石首 434400)

0 引言

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预后差、病程长、发病急骤等特点,主要症状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其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属于肾功能综合征[1],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免疫失调、药物、过敏、遗传、感染等,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目前常实施药物治疗,以中药汤效果最为显著,其可达到治标治本功效[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中药汤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有50例),均在2016年11月21日至2017年11月21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均无本次实验药物过敏现象;(2)患者均无凝血功能异常现象;(3)患者均无严重心功能现象;(4)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

观察组患者中2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35±3.82)岁,平均病程(18.56±4.38)个月;疾病类型:9例为慢性肾盂肾炎,18例为慢性肾炎肾病,23例为慢性肾炎。

对照组患者中2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86±3.14)岁,平均病程(18.78±4.51)个月;疾病类型:8例为慢性肾盂肾炎,17例为慢性肾炎肾病,25例为慢性肾炎。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温脾汤加减治疗,基本药方为30g牡蛎、18g制大黄、18g黄芪、18g蒲公英、20g甘草、30g制附子、18g丹参;对于下肢肿胀患者,需加用15g山药、15g猪苓、15g薏苡仁;对于肾阴虚患者,需加用20g山萸肉、15g菟丝子、15g女贞子;对于胃气上逆呕吐患者,需加用10g枳实、15g炙半夏、15g竹茹。留取药汁400mL,分早晚2次服用[3]。

观察组采用真武汤治疗,基本药方为15g益母草、30g枸杞子、6g生姜、30g山药、15g丹参、10g紫苏叶、15g菟丝子、8g炮附子、15g茯苓、15g白术、30g太子参、15g白芍,对于腹水、下肢肿胀患者,需加用20g黄芪、15g薏苡仁、15g猪苓、15g山药。将其熬至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5]、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实施真武汤治疗后,可提高总有效率(P<0.05)。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Hb、Ccr、BUN、SCr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两组肺功能对比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病死率高、病残率高的特点,属于肾病终末期引起的综合征,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酸碱代谢平衡、水电解质紊乱,传统的西药治疗,缺乏针对性,且较为单一化,无法在根本上缓解病情[6]。而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虚劳”、“水肝”、“光格”等范畴[7]。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后,我院选用了真武汤治疗,其主要是由益母草、枸杞子、生姜、山药、丹参、紫苏叶、菟丝子、炮附子、茯苓、白术、太子参、白芍等药材组成,其中白芍具有舒筋止痛、温燥等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等功效;生姜具有化气行水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散寒等功效;炮附子具有散寒止痛、温壮散寒等功效;诸药合用,可达到利尿、舒筋止痛、温壮肾阳等功效[8]。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真武汤能够减轻肾损害,抑制肾小球细胞凋亡,减少肾间质钙化,抑制免疫物质沉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外周动脉压力,改善水肿症状[9],将其用于治疗中,还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清除尿中蛋白,改善末梢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血管收缩,减轻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硬化损害,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和细胞钙内流,加速废物排泄,改善肾血液循环[10]。

总而言之,温脾汤加减和真武汤治疗均具有一定疗效性,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真武汤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整体疗效。

猜你喜欢
真武汤散寒慢性肾炎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艾草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胃泰灵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