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有“温” 策略有“度”

2018-07-18 11:28石忠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生情境语言

石忠玉

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指明了英语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要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师生对话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强调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注重师生对话的真实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在对话中构建语言和生成话语,顺应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趋势。

小学英语课堂由于受到教师和学生两方互动主体的影响,师生对话常常陷入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的课堂提问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对提问类型和提问等待期缺乏深入研究。有的教师对提问等待期随意而为,忽视了等待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对话质量的重要意义。但是,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积累有限,即使掌握了陈述句、疑问句的简单结构,甚至具备描述经常发生、过去发生、正在发生事情的能力,但他们运用自如的词汇量还非常有限。改善师生对话方式,提高师生对话质量,是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 PEP 小学英语改版后,Lets learn 和 Lets talk 在书本上互换位置,Lets talk 的语言更为丰富。这使得许多老师陷入了焦虑中:词汇还没上,学生在对话时不会说怎么办?一些句子中出现的非本单元重点目标语如何处理?简单的对话没有情境如何变得真实?笔者以 PEP Unit4 Part A Lets talk 为例,寻求提高英语课堂师生对话质量的方法。

分析文本和情景,为对话营造“境”的体验

学生能够用 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 和 I can …询问并回答能为 party做某事。考虑到本班学生基础较好,本校大型活动也较多,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能够运用重点句型讨论能为某个节日,例如母亲节、圣诞节、新年等 party 做些什么。看似简单,在试教过程中问题就出现了。

片段回放:

笔者开门见山,用一个动画视频引出三个判断句,同时教学They can sing and dance 等词句。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并回答What can John/Zhang Peng do for the party,然后在學生跟读表演课文后,用歌曲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创编并演唱歌曲。最后,教师创设三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class/parents/the old 并反馈。

片段分析:

学生在反馈时,出现了两个问题:1. 对话缺失语言环境,为编对话而编对话,为用句型而用句型,绝大部分小组都直接将对话变成了问答操练: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class?I can … 2.对话缺失交际本质,学生问答结束后便无跟进的话语,并非真实意义的对话和交往。反思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对教材分析不够到位,忽略了文本中 Well have an English party next Tuesday这个句子本身的情境感,没有让学生体验感知到对话发生的场景。

教师可以充分依托教材本身的文本资源,从 Lets try 引出 English party,再初步感知What can Mike do for the party,然后将Well have an English party next Tuesday分解教学,进行系列的提问:What party? When is the party? Who will have the party?在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对话发生的情境,也帮助学生对后续小组讨论Well have a party on Mothers Day/Christmas Day/…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丰富宽度和深度,为对话提供“量”的铺垫

小学英语教师总担心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少,一旦课堂上出现新鲜的词汇或话题就怕他们听不懂或无话可说。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常有以下问题:教师课堂组织用语越来越简单,原本起辅助作用的肢体语言喧宾夺主,成了主要指令传递方式;教师的提问比较随意,不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经常“满堂问”或“明知故问”;师生对话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不能及时给予学生跟进反馈,无法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对课堂对话缺乏科学认识,导致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片段回放:

考虑到本课的目标语言相对简单,为了让学生更有话说,笔者在热身环节便开始关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当看完视频判断正误时,教师并非简单的让学生说完答案就赶下一个步骤,而是挖掘每一个句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进行提问。例如学生判断 They are having a party 是正确的,教师立即追问:

T: Did you have a party before?

S: Yes.

T: What party did you have?

S: Hmm…(学生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

T: Did you have the party on birthday? Or Childrens Day?

S: Birthday.

T: I see. You had a birthday party before. By the way, whose birthday party?

S: My friends birthday party.

片段分析: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根据各种可能性预设对话。具体来说,对话的设计要有适切性,或者针对帮助学困生,或者针对启发中等生,或者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言说。回顾本课初的三个判断句,主要是为了使能力弱的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目标语言 have a party,sing and dance 等,中等生能结合视频分析语言,判断句子正误,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与教师开展类似回放片段中的多组话轮转换,拓宽语言的深度与广度。

对话的设计还要有思考性,能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开发潜能。有些教师采用违背教学规律的活动,“迫使”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依此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是假对话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从中捕捉有意义的信息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在讨论What can you do for mom on Mothers Day 时,有学生说道:I cant do a lot,but I can give mom a hug. 教师立刻反馈:You are so sweet. I think your mother loves it.学生立刻说了声:Thank you. 看似这样简单的对话,却是充满真情实意的,也是最为真实的,主要得益于课堂前期对话过程中大量的铺垫。

接纳真实和差异,为对话提炼“情”的升华

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定位在学生的经验与文化上,不应只是将知识的学习浅化为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而更要寻求文化与经验的超越。为此,教师有责任参与并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熟悉学生的文化与用语,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验相连通,借由学生切身问题的展现,鼓励学生成为自己经验的批判者,再进而重新认知、诠释自己的生活、学习与思考方式,在批判的反省中获得新的理解。

片段回放:

在学习了课文对话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词组,让他们自主讨论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mom?在反馈时有一个孩子竟然说:I cant do anything.教师在诧异的同时立刻转换话轮:Really?I think you can ask your partner to see what he can do for his mom.该学生无奈之下向同桌提问,她的同桌回答道:I can buy some flowers.教师在赞赏同桌的同时又对那个孩子说道:I believe that you can do a lot for your mom,and your mom will feel happy even its a small or simple thing. Just try to do it,OK?

接下來的小组讨论环节,这位学生在对话时说:I can do housework and make a cup of tea for her.

片段分析:

师生之间,只有通过相互的对话,探究与理解,跨越彼此的文化疆界,学习彼此差异的实践经验,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展现差异之美。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广,个性鲜明,敢于表达真实的想法。上文中提到的学生,她的英语能力在班级中处于上游水平,因此笔者在对话时并没有直接强加给她建议或草率地结束对话。在本课中,教师灵动地借力于同学的回答,婉转地提醒学生用正能量去思维和对话。

结语

教师应在创设合理情境,营造平等对话氛围的前提下,丰富语言的宽度和深度,提升语言的准度与畅度,接纳真实观点,尊重个性差异,不断探究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师生对话的质量。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实验寄宿小学)

猜你喜欢
师生情境语言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