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课程体系知识点的离散与统一

2018-07-18 12:56夏海霞左连村
关键词:统一性离散性国际商务

夏海霞 左连村

摘 要: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有着持续的需求,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商务人才是高校亟须研究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国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在国际商务课程设置上,课程内容过于离散,缺乏综合性课程设置。对比国内外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课程,发现国外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国际商务知识点的综合统一应用。要成功培养应用型、开放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实现知识点的离散与统一。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离散性;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6-0037-02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已经突破原来非常重视的国际贸易范畴,已经在贸易、金融以及投资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复杂的国际商务关系网。特别是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商务大国。如何顺应时代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合格商务人才,成为高校商务人才培养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基本含义

国际商务,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两个或以上的国家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行为,通常指个人、商业团体、国家、国际组织相互之间发生的生产、销售、投资、后勤服务、运输等活动。国际商务的层面包括全球性、区域、国家、地区、产业以及企业。从学科上看,国际商务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质,牵涉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学科。

考察国内外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从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发现,国内外在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上存在着很大区别。本文从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要求的角度,对比国内外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课程设置,提出了最适合我国商务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既要深入掌握国际商务各门细分课程,更要注重实践,注意国际商务知识点的概括与统一,培养出专业知识精、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国际商务人才。

二、知识点的离散

在国内现有的商务人才培养中,各院校在課程设置上有共同之处。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概论、国际商务谈判、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国际营销学、跨国公司管理、国际法等。

我国的国际商务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程设置面较窄。主要是商务、贸易、金融方面的课程,围绕企业微观层面经营活动的课程很少。据报道,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上海招聘高级金融人才,千余报名者中竟无一人通过考核。主要原因是专业知识面不宽。

第二,从课程内容看,宏观化、理论化。内容宏观,知识离散,缺乏可操作性。内容分析较空洞,缺乏案例。课程学完后基本上还是不懂跨国企业是如何运营的。

第三,综合课程少,注重理论体系,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国际商务是综合课程,但是我们在课程设置中,安排的学分通常是2学分,每周两节课,基本上就是把国际商务的内容走马观花过一遍,很难建立起比较深刻的商务体系。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合作等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性内容偏多,实践内容相对不足,基本没有实践教学,学生的掌握停留在书本,深度往往有限。

第四,对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国际商务人才是外向型的复合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基本素质,比如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思想和心理状态良好,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等。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成分过多,忽略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体来看,我国的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综合性课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影响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

三、知识点的统一

国外国际商务专业发展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国际化过程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其胜任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经济经营工作,包括进出口、国际生产运营、国际营销、国际投资、国际谈判以及国际法律事务[1]。这是综合能力要求高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何支撑培养需要呢?

查看国外主要商学院网站介绍发现,各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共同之处,主要必修课程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别地区市场研究等(见表1)。

表1 国外主要国际商务专业课程

资料来源:根据各大学网站介绍整理。

从课程设置体现出国外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第一,注重综合型课程的开设。以最经典的Charles W.L. Hill 的教材国际商务第七版为例,内容包含:全球化、国家间政治差异、文化差异、商务伦理、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货币制度(外汇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全球资本市场)、国际企业的战略与组织结构(国际企业战略、国际企业组织、传略与战略联盟)、国际商务运营(进出口与对等贸易、生产、外包与物流、营销与研发、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内容具体生动、案例真实丰富。

第二,注重环境类课程开设,接触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国际商务活动本身比国内商务活动更加复杂,面临着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环境。一个好的国际商务人才,势必具备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观察和分析概括力。地区国别经济和国际商业环境等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这种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到了高年级,或有机会去大型跨国公司实习或以其他形式接触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例如,西雅图大学开设了实习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国际商业经验。可以通过在美国实习、到国外的学术机构学习或者参加一个全球性的学习旅行。曼彻斯特大学不仅鼓励学生参与海外交流,而且设置较为灵活的课程,邀请全球商界人士通过演讲、研讨会、讲座、全球商务座谈会的形式开拓学生视野。

第三,注重案例教学和商务技巧。供给商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就需要体现国际商务实践和商务技巧培训[2]。所开设的商务技巧类核心课程有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企业家才能等。每门课程都包含大量贴近现实的真实案例为学生诠释国际商务理论。对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课后作业非常多,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才能完成作业。

总体来看,国外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非常注重其对商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实现国际商务知识点的离散与统一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又要考虑到掌握知识的深度,人才培养中兼顾“广度”和“深度”,做到知识点的离散与统一,提高商务人才的培养水平。在课程(知识点)设置上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课程设置体现国际商务人才复合型特点。既要注重具体技能、分支课程,又要注重综合技能的统筹应用。要注重课程设置的结构,设置概括性强的课程,比如国际商务或者国际商务管理,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的广度,提高商务知识综合概括能力为目标,重视素质教育,弥补目前我国商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的不足[3]。

第二,课程设置要体现国际商务人才的专业应用型特点。国际商务专业性强,涉及经济、管理、贸易、投资、法律等方方面面,目前我们的課程设置上基本涵盖了以上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认真学习各科课程的内容,深度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同时,国际商务实践性强,人才培养的课程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事务与管理技能的塑造。增添一些训练学生商务和管理技巧的专门课程模块[4]。比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统计与数据处理等课程。

第三,课程设置要体现国际商务人才的开放性、国

际化的特点。国际商务人才主要从事的是涉外事务,其工作环境是开放的,外向的。学校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不能闭门造车,要依赖各种外面的资源,特别是企业、有关政府机构,在教学实践环节上,要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和相关机构,服务企业和社会。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经济学、法学、贸易投资等学科的交叉融合[5]。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学分,要求学生参与国际商务实习获取实践学分。在毕业之前就能亲密接触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

第四,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国际商务人才是外向型的复合人才,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通识模块,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春,肖光恩.英国知名大学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康蕾.试论国际商务人才能力培养的树型模式[J].高教论坛,2009,(3).

[3]杨丽华.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朱镇.商务课程的整合式教学法设计和验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9).

[5]陈继勇,李卓.国际商务与经贸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39-148.

猜你喜欢
统一性离散性国际商务
有关Cliford矩阵群的几个离散性判别准则
均值与方差例析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一类具幂指积系数微分算子谱的离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