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节水广告为例

2018-07-19 03:05刘鑫
西部皮革 2018年13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公益摄影

刘鑫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摄影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并举例说明,在摄影与平面设计制作相结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该考虑的诸多因素,试图将当代的摄影艺术优势充分发挥到公益海报设计中。

1 摄影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1 国外

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随着公益海报的崛起,广告招贴日渐成为公益宣传的重要载体,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其公益海报设计也越多,比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的“照亮人生”和IBM的“四海一家”等公益广告招贴,都得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认可。又如日本的广告设计发展迅速,而且还有着本民族鲜明的特色,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注重吸取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并将西方优秀的文化融入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去,巧妙的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精品。从而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把日本的公益海报设计推向鼎盛期。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越发达的国家公益海报设计的发展的数量及质量也越高。所以说越发达的国家的公益海报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图(1)

1.2 国内

早期我国的公益广告主要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媒来传播,除此之外招贴也是宣传公益广告的亮丽风景线,张贴在社会的各个地方,向社会传递着新思想、新风尚或者是一些正能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80年代为解决失学儿童问题而展开的“希望工程”活动,其主导形象《我要读书》(图1)的广告招贴就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积极影响,不仅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还改变了数百万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

由于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较晚,尤其是公益广告招贴,所以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公益海报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专业人才匮乏,在我国专门的艺术设计高等院校很少,很多从事设计领域的人员并不是受过专业教育的,而在美国的广告行业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能进入广告界的。从业人员学历低,文化创新意识薄弱,设计思维成旧成为制约我国公益海报设计发展的因素之一。除了人才匮乏这一因素的影响,理论研究滞后、缺乏专业化的组织领导等都是制约我国公益海报设计发展的瓶颈。发展我国的公益海报设计就应该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进步,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发展我国公益海报设计的唯一途径。

(图2)

2 摄影与公益海报设计的关系

2.1 摄影作品形式美的表现方法

(图3)

(系列图4)

常见的摄影的分类有很多,比如人像、风光、人体、建筑、新闻记实、生活记录等。无论是哪种类别的摄影都这就离不开光影、线条、色彩这些摄影艺术语言,赋予一种特殊的审美作用。摄影赋予的形式美感是十分丰富,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这也是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性,比如摄影画面的立体感,立体感是画面生动自然真实可信的重要依据。摄影中如何表现立体感是很受光线很影调的影响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拍摄一张画面层次丰富有立体感的摄影作品就一定要考虑光线和影调的多变化。再比如节奏感(如图2),我们能看到黑白光影来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及黑白斑马线规则的排列着,呈现一种或近或远的的形式,这样的元素放在画面中具有一种由静态物体所表达出的动感,也就是节奏感。当我们闭上眼睛抚摸几种熟悉的物体时,很快会鉴别出它们是纸板、木板、布等不同的质地,这完全凭的是触觉上对这些物体质感的经验。在视觉领域则被解释为依靠人们的视觉经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摄影师利用光线、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和技术条件,抓住物体各自的质地特点,把握其最鲜明、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特征,最充分表现物体表面的质地特征,突出那些有助于产生趣味的因素,作品才可能生动、鲜活。如(如图3)我们能从画面中看到毛衣、食物和皮肤的不同质感,三种不同的质感强调了物体的距离,在视觉上给人空间感,它们之间的空间感就因其特征而被强化,这就是典型的运用了形式美中的质感美。

2.2 摄影与公益海报设计的契合

以往的摄影作品中追求功利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摄影的审美艺术很高,摄影的这种视觉传达特性运用到公益海报设计中去能够吸引到更多人的眼球,从而在公益海报招贴上可以达到宣传思想传递信息的作用。

在这个“读图时代”,视觉是人的第一感知,摄影鲜明的视觉传达持性,也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类宣传中。摄影作为一种在二维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可以以其极高的真实性准确的反映出被宣传对象的外观、特性等基本资料。将摄影这种艺术形式与设计相结合,巧妙的运用于公益海报设计中,不仅能真实准确的传达视觉效果,又可以充分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公益海报设计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表述的信息通过画面让受众在短时间内接收并形成记忆,就很有必要将摄影运用到招贴设计中去,借助摄影的视觉传达特性来起到公益海报传递思想的作用。

当摄影作品运用到海报设计中时我们的摄影作品就应该依附于我们的海报设计的主题上,本人认为公益海报设计的接受对象是社会最广大的基层群众,“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灵魂。它不仅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前景。正因如此,本人认为我们在在公益海报设计进行摄影创作时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思想,站在这个角度去拍摄以及最后以平面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去完成公益海报设计。

3 摄影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 创意与策划

当摄影运用于海报设计中时,设计者同时扮演着摄影师和设计师这两种角色。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光影、布景及构图等手段,有意识的通过摄影这种表现手法营造出自己脑海中构思的视觉画面。在摄影过程中,设计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对于招贴摄影成品的最终效果影响。比如说不同的光线下拍摄出的作品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设计时,尤其是设计前期,应当充分的做好创意与策划,尽可能的去完善文案策划与创意构想,对摄影作品的完成效果有着一定预期,这样在有计划与目标的创作,才能达到预期的创作效果。

以本人所做的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节水海报设计为例(如系列图4),因为是属于公益海报类别,目的是呼吁人们共建美好家园节约用水,所以在创意构想过程中本人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发散思维,没有了水资源遭受危机的首先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会感到干渴,像已经干裂的土地那样,我们的身体干裂掉,这是一种可怕的预想,希望能将这个夸张的想法呈现在作品画面中,吸引受众眼球起到宣传警示的作用。警示人们继续浪费水资源的严重后果,呼吁人们共同保护水资源。为了体现真实感选择用摄影与平面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拍摄系列作品,分别为干裂的人的身体的三个部位舌头、背和手。简单的真实再现难免让人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考虑加一点绿在灰色调的画面中,不仅使画面没那么单调也寓意了新生和希望,起到宣传和警示的作用。

3.2 拍摄与制作

在进行创作拍摄时,首先要明确招贴摄影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真实性、创意性以及宣传性。摄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具有真实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区别与其他艺术的独特魅力就是用最真实的画面来打动人心,加上摄影运用到公益海报中去本身就是为了打动受众,真实性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创意性,虽然摄影艺术的首要特性是真实性,但是将真实的东西一味的再现于海报设计中去,难免枯燥无味,无法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招贴摄影创作时,设计者师要么充分利用光影、布景的方式,要么是一些摄影之外的形式,如电脑后期制作等方法,去增加摄影作品的创意性与艺术性,这样才能够使其在众多的平面招贴作品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真的起到宣传效果。无论是摄影的真实性还是创意性,最终都是为了起到宣传的效果,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创造出既有艺术特性又同时较具实用功能的招贴作品。在拍摄时充分将海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融入的所拍摄的照片中,只有这样所创造出的招贴摄影作品才能真正地起到宣场理念以及推广大众的最终目的。

3.3 评价与反思

作品的最终完成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效果,最主要的是我领悟到很多有关摄影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摄影与公益设计的种种联系。当然我也在反思和总结中发现作品中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广告语的设定以及字体的设计都有待斟酌,还有拍摄条件的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海报设计的画面效果。但是这给我以后的设计中积攒了更多的经验

4 结语

我们如何将摄影与公益海拔设计完美的结合制作出一个优秀的作品,这不仅需要我们同时扮演好摄影师和设计师的角色,还需要我们更好的将摄影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与平面设计完美结合。公益海报设计的接受对象是社会最广大的基层群众,它不仅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前景。正因如此,本人认为我们在公益海报设计进行摄影创作时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思想,站在这个角度去拍摄以及最后以平面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去完成公益海报设计,试图将当代的摄影艺术优势充分发挥到公益海报设计中去。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公益摄影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公众号海报设计
公益
公益
陆方 海报设计
公益
金杭海报设计作品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