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好书”《诗的八堂课》:一本关于诗的八卦

2018-07-19 14:54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弱水蒋勋选段

作文君

2018年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央视一套和科教频道播出了“2017中国好书”盛典活动,“2017中国好书”推选结果揭晓,其中文学艺术类有一本谈诗录《诗的八堂课》,豆瓣评分8.4。这本小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撰写,他称这是“一本关于诗的八卦”。书中征引古今中外优秀的诗作与诗论,为我们如何读诗、品诗、感受诗提供了绝好的借鉴。所谓“八堂课”,即围绕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八个话题展开,纵横古今中外之诗文,挑拣、萃取诗句,烹饪成一场色香味俱全的诗的盛宴。本书甫一亮相就被推介为“重新续接汉语古典诗学的脉络”,多家媒体将这本书评入年度榜单。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谈诗录,让读者和权威榜单纷纷叫好呢?跟着作文君来看看吧!

图简书介

《诗的八堂课》是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的一本谈诗录,是作者江弱水在给研究生开的诗学课的讲稿基础上“大力气增删修改,一大半都推倒重来”,用“不加注释的写作”方法著成的一本小书,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这本书被学界称为“上乘的谈艺之作”,而作者自称是“一本关于诗的八卦”。在书中也可寻到“八卦”踪影:“此开讲第一回也,却说到赌博和下棋上头来了”,这是开篇第一句。以赌博和下棋为喻,讲李白是赌博型诗人,杜甫是弈棋型诗人,苏东坡手气好时不可思议,但也不经意会把牌打坏……书以“课”为名,但读来从未让人产生距离感,行文方式也并非教科书式的循规蹈矩,而是具体可感、活泼而不拘泥。

链接·大师们的谈诗录

王国维、钱钟书、朱光潜、梁宗岱等近现代大家,都曾试图用中国古典诗学观念,来理解西方诗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第一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梁宗岱在《诗与真》中以中国古典诗学之“兴”,来理解西方诗学之“象征”;朱光潜在《谈美》中用“阴”与“阳”、“南宗”与“北宗”,来比附德国古典美学之“崇高”与“秀美”…… 如此比附,自然难免有不吻合处,但借此打开的视野,却十分开阔。

作简者介

江弱水1963年生于安徽青阳。现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江弱水常给学生讲诗,语调不紧不慢,“适度的慵懒”,可以言诗,也可用在他自己身上。任教于浙江大学的他,最怕早起,从不把课安排在上午一二节。在他看来,“朝九晚五比较好,朝五晚九就十分可怕了。那是成功学而不是诗学的时间表”。

人物花絮·普及读物怎能犯常识性错误

一直以来,江弱水对文字都有着自己的使命感,尤其是对普及性读物,时常纠错。2012年,江弱水连发表两篇《撕扇记》,直言蒋勋文章中的种种错漏,说自己读蒋勋简直是“遇到大忽悠”,并称蒋勋的文字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剂”,认为“普及读物怎能犯常识性错误?非学术著作在基本知识的对错上没有豁免权”。除了对蒋勋著作的勘误,江弱水在2012年也提出过对龙应台的批评。他提到,龙应台文章里台湾文化中滥情和放大的成分,是一种“软伤”,而不像蒋勋的文章那样有那么多硬伤。

精彩选段

选段1·博弈第一

博弈相济

六只骰子六点儿,赛了千千并万万的苏东坡,谈起创作经验来真个是欢天喜地:“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踰此者。”“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可步步算计的福楼拜,一说到写作就老是愁眉苦脸。有一回,他六个星期只写了二十五页:“这二十五页写得真辛苦呀。我写得太精细,抄了又抄,变了又变,东改西改,眼睛都发花了,所以暂时看不出问题。不过我相信这些页都能站住脚。——你还跟我谈你的气馁呢!你要是看看我怎样气馁就好了!有时我真不明白我的双臂怎么没有疲劳得从我身上脱落下来,我的脑袋怎么不像开锅的粥一般跑掉。我活得很艰难,与外界的一切快乐隔绝;在生活里,我没有别的,只有一种持久的狂热支撑自己,这种狂热有时会因无能为力而哭泣,但它仍持续不断。我爱我的工作爱到迷恋的、邪乎的程度,犹如苦行僧穿的粗毛衬衣老搔他的肚子。(致路易丝·科莱,1852年4月24日)”

人类精神的创造过程,远不像终端产品那样美妙。蓬头垢面,失魂落魄,这才叫“意匠惨淡经营中”。但这样的苦行和鬼相,不为人知,人亦不乐知。世人欣赏的是捷才,喜欢的是快钱。赌徒的胜利来得容易,棋手的成功取得辛苦,人情好逸惡劳,所以大家都愿意做那个买彩票中巨奖的幸运赌徒,你胼手胝足节衣缩食挣下一大份家业,头上是没光环的。所以李白容易被神化,什么御手调羹、力士脱靴、水中捉月等等。杜甫就没有人神化他,连后人捏造的饭颗山头的诗人形象,也是一脸苦相。不知为什么,苦吟者总给人智短力绌的印象。因此,有人明明勤奋出成果,偏要说自己没怎么花力气。比如殚精竭虑写《失乐园》的弥尔顿,就喜欢把夜里辛辛苦苦攒成的诗句,说成是不请自来的缪斯的赏光。俗话说“贪天功为己有”,他情愿倒过来,“贪己功为天有”。

可一般读者面对的只是现成的文本,只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照韩愈的说法是“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就像到了龙门石窟,被卢舍那大佛一下子震慑了,整个儿是圆融光辉的巨大存在,当年千锤万凿的劳动已经被抹去了痕迹。

【选段赏读】“博弈第一”作为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谈的是诗歌的灵感和创作。江弱水把诗歌的创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赌博式的、快速的、灵感型的创作,一类是棋手式的、推敲的、慢工出细活式的创作。他用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不同类型的作家有不同类型的作诗方法,即使同一个作家也有两种不同的灵感到来的时刻。

选段2·声文第三

公开的秘密

多年前,有一次我读王维的《观猎》,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念:“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念完了,旁边一位香港同学用粤语也念了一遍:“Fung1 ging6 gok3 gung1 ming4,zoeng1 gwan1 lip6 wai6 seng4……”

我一下子被震慑了。十个字中,四个字是g声母打头的舌根音,七个字是ng韵母收尾的舌根浊鼻音,这一连串重浊的声音沉雄有力,真能让人听到那强劲的风声,和那引满而发的弓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你根本听不到这样的效果。我当即就想,王维这首诗假如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标准音念出来,是打不到什么猎物的。

粤音果然近古。现代汉语磨圆掉了很多古汉语字音的棱角,但它们却还在粤语里保存得大致完好。普通话在语音上有很多变化,最大的损失就是短促爆破的入声的消失,使汉语在表现力上被严重削弱。这一点且略过不提,我们回到诗的声音上来。

吴世昌曾写过一篇《诗与语音》,发表在1933年10月的《文学季刊》创刊号上,一开头就说,自己读司各特的叙事诗,写两个威武的使臣屹立在石阶上,stood on the steps of stone。他一读之下,非常震撼:stood,steps,stone,三个词都用轻轻的摩擦音s起,然后接以重实的爆破音t,这一行诗便显得厚重坚实笃定,使臣的威仪可见。他又说,当读李商隐的《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上一句已经预备好了一种怅望的心情,再读下去,“更隔”二字,便有格格不能吐的吃力之感,而读欧阳修“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与《西厢记》“当初那巫山远隔如天样,听说罢又在巫山那厢”,是同样的意思,却没有同样的感觉。的确,这中间横亘着的两个舌根音“更隔”gèng gé,发声送气时一度梗塞,高度吻合着诗人的阻碍感、挫败感。加上“更隔”两字是双声,我认为使效果加倍。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稿里有一句话,“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说得大致不差。

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经过一个世纪的喧嚣,我们的耳朵都不灵敏了,一般读者未必知晓这个秘密,诗人也如同王尔德嘲弄的女人,什么都瞒不了她们,除了明摆着的东西。

【选段赏读】“声文第三”是很多读者喜爱的一章,江弱水对诗中声音的敏锐与细致令人惊讶。这一章的开头,江弱水用普通话和粤音的对比,让读者也一下进入了诗的语音的世界,每遇到他所举的例子,都忍不住大声读出来,以校验结论是否正确。不知不觉中,慢慢领略到以前从未注意的诗歌的音韵之美。诗歌的声文,正如江弱水所说:“好声音会带来审美愉悦,好诗人能发出好声音,而最好的诗人发出了最好的声音。”

精书彩评

最好的年代和最壞的年代

□Shashibo

刘年在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正处于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但是没有人认真去感知这一点。”刘年认为现在的时代为黄金时代,现代汉语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和打磨,我们每天的日常用语和我们诗歌的用词拟句,已经高度相似。

但是对于诗歌而言,我们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读者对于诗歌的审美还没有得到启蒙。我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诗歌是主观的东西,你说好就好,你说不好就不好”“诗歌就是分行的散文,故弄玄虚”……我虽然知道这些观点错误,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幸而读了江弱水老师的《诗的八堂课》,被启蒙之后,明白原来在诗歌这看似简单排列的句子之中,有这么多需要考究、推敲和深思的地方,从声母韵母,到平仄押韵,再到诗歌的骨骼、脉络、纹理和味道,甚至诗歌每行每句的字数、逗号的位置,全都大有学问。

我们这个时代的诗人的创作环境,可以说比李白杜甫的年代更加艰苦卓绝。他们没有了词牌,没有了句式的限制,于是就要自己去寻找贴切的结构、贴切的句式。他们逐渐放弃了引经据典的抒情方式,于是就要自己去寻找恰当的词组和语句。他们割舍了“以字表意”的书写方式,于是就要“以词表意”,同时还要做到简练和晓畅。所以我们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大浪淘沙,必能筛选出我们这个年代的李白和杜甫。

同时,我们这个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读者对于诗歌的误解近乎偏执,诗歌在不断地被“边缘化”,诗人群体在不断地被“妖魔化”。没有读者的文学载体,即便拥有再多的天才支撑,也早晚会有一天因为后继无人而走向没落。

最后附上书中的一句话:“这是诗的秘响旁通,通向某一最私密,最体贴的角落,人被镇住,恍惚出神,对周遭的一切视而不见。”

猜你喜欢
弱水蒋勋选段
隐秘的弱水
选段精读角
蒋勋:梵高的受苦与救赎
大卫——破石而出 本文节选自《蒋勋破解米开朗基罗》
池中荷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编辑们的脱线思维
蒋勋艺术美学6册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