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学习需求的精准服务体系建构

2018-07-19 16:07吴伟,王维维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大学生

吴伟,王维维

摘要:非正式学习因其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的特点,使其可以开展于生活中的任何情境,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对于大学生来说,非正式学习是开展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需求却未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因此,构建非正式学习需求的精准服务体系是十分迫切的。精准服务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需求,动态地为其提供精准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精准服务体系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非正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1.非正式学习的概念。

非正式学习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正式学习而提出来的,关于非正式学习的定义有很多,其大意是基本一致的。余胜泉教授将非正式学习定义为:“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2.非正式学习的特点。

非正式学习相对于正式学习而出现,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非正式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非正式学习,学习者也更加容易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与技能。其次,非正式学习不同于学校的正式学习需要教师进行上课教学,不具有强制性,学习者多是出于个人需求与兴趣进行学习,学习效果也取决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态度。再次,非正式学习与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可能发生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任何情境。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和知识共享,也可以形成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等进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最后,非正式学习不限定在特定场所进行学习,学习者往往能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流获取知识技能。因此,非正式学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社会活动一部分。本文所提到的社团、社会实践、科研需求也符合非正式学习的定义,故本文以上述三种表现形式来代替非正式学习。

(二)精准服务的内涵与模式

1.精准服务的内涵。

精准服务所描述的是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并且主动组织服务活动的一种服务形式。可以这样说,精准服务是在服务过程中,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后采取的一种主动服务模式。对于非正式学习来说精准服务是在满足大学生普适化服务的基础上,再基于部分学生的独特需求,向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服务,实际上就是学校机构针对学生的特定学习需求开展的特定服务。精准服务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准确定位服务方式和类别,还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学科特点、研究方向等,主动为学生选择并提供最合适的资源和服务,并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动态地改变所提供的服务。

2.非正式学习精准服务体系。

对于精准服务系统来说,准确了解对象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是提供精准服务的关键,跟踪对象的兴趣和行为,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提供精准服务。精准服务体现了针对性、连续性与专业性,精准服务的流程涉及服务对象信息的传入、处理、传出。因此,对于这样的复杂系统,本文引入控制论方法,控制论的反馈机制可以很好地为精准服务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对于精准服务体系这个系统整体,当对象的信息传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作出判断,为对象提供精准服务,传出作用于对象,同时,当对象的信息发生改变,信息也会及时传入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能够及时做出改变,体现了其精准性。

二、统计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部120份有效问卷中,表明当前正参加社团的为92人,占76.67%;参加过社会实践的人数为112人,占93.33%;参加过或想参加科研活动的人数为100人,占83.33%。这一数据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本文中所提到的非正式学习有着或多或少的需求。

统计的120份问卷中,在问及“对社团的满意度”时,有46.67%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但自己很少参与社团活动;有31.67%的学生对自己参加的社团不满意,认为和没参加一样;仅有21.6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在社团中得到了很大锻炼。在统计对社团不满意的原因时,选择社团对成员缺乏培养的占76.67%,选择社团活动种类单一的占27.67%,选择社团内部凝聚力较弱占29.33%,选择社团对外交流少占56.67%,选择社团活动思想性与文化性不足的占25%。在问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满意度如何”时,有61.67%的学生选择了满意,38.3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不满意。在问及“目前科研活动的次数与形式能否满足需求”时,20%的学生选择了形势与次数都能满足,55%的学生认为形式或次数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可以看出,这三种非正式学习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对社团、社会实践和科研的满足度不高。

(二)原因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以上所提到非正式学习形式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在以上的活动中自身的学习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学习需求的未能满足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社会实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学生对其满意度也最高。社会实践是接触社会的活动形式,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群体往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为学生通常明确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所以一般能够通过社會实践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而对其产生不满意往往是因为学生未能够利用好社会实践开展学习而导致效果不好。对于科研活动来说,调查中显示出主要是科研活动开展形式与次数的原因,有学生认为形式过于单一,也有学生认为科研活动开展次数不足。对于社团来说,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社团缺乏对成员的培养和社团对外交流较少,综合来说都是未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大学生非正式学习需求的精准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营造促进非正式学习的良好环境

非正式学习环境是开展非正式学习重要的外部支持,良好的环境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学习的场所,如教师、实验室、校园、图书馆等,还包括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在内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期望中的社团应该是内部凝聚力强且气氛活跃,领导与干事关系融洽的,同时,社团活动应非富多彩且具有社会价值。可见,在非正式学习中,学生对于良好环境有着较高的期望,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所以,要准确满足学生的非正式学习需求的首要前提便是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设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基础设施

在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因此,建设与完善促进非正式学习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只有基础设施足够完备,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这些客观条件应包括:提供工作与学习的场所;提供学习指导;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提供更多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等。

(三)激发学生非正式学习动机

要满足大学生对于非正式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需求,就要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其自主学习。大学生对于社团、社会实践以及科研活动的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将其视为学习的方式,对非正式学习认识不强,学习意识较弱,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要提高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满意度,学校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在非正式学习中自然能够满足学习需求。对此,学校可以多开展有关“非正式学习”的讲座,使学生了解非正式学习的概念、特征与方法。大学生也应该多参加一些非正式学习活动,充分认识到非正式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四)提高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能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的收获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匮乏。非正式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而学生又长期接受课堂学习,对其他学习形式较为陌生,也不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导致非正式学习的效果不佳。在非正式学习中,学生应当明确自己要学习什么、如何学,积极主动寻找学习资源,才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五)加强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

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又因为它是自主性的学习,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因而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才能使大学生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因此,应当加强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一方面,在获取的零碎知识以后,学生应该及时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能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重构来进行知识管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信息,可以借助知识管理工具,将其重构为自己所能理解的形式,提高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學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18-23.

[2]李娟.Web2.0下的非正式学习环境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丁海容.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3):29-32.

[4]马莉娟.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2.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