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2018-07-19 11:41黄启勇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微课信息技术

黄启勇

《顺德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顺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优质教学资源高效共建共享,“教与学资源超市”机制完善灵活。信息技术将超越作为“工具”的辅助性质,与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深度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预习遇到的一系列問题,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设计并推送课前预习任务

1. 推课件及相关微课视频。教师课前推的课件类型可以包括——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格式,系统同步显示到学生的平板互动APP中,教师对课堂设计的各方面资源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电脑或平板进行学习。

2. 推预习检测和讨论任务。教师可以把一套预习检测试卷推送给学生,也可以布置讨论区和发帖等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按要求完成。

二、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有效完成相关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微视频、几何画板、平板等多媒体,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课堂的知识和内容,再对新课的知识点、考点进行归纳形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如上《展开与折叠》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学习微课视频《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再通过动手操作几何画板,体会正方体侧面展开图的三种类型共11种情况,更加直观地认识正方体侧面展开图的基本知识,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检测任务,归纳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上交预习检测任务。

三、利用大数据统计,各方及时了解学情

借助信息技术,真正做到预习可视化——大数据统计、云储存,支持全过程跟踪学生的预习过程,并能自动统计学生预习情况和本班学生预习报告,具有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数、看微视频的个数、微视频的时长、做题的个数、正确率、错题的分布等统计功能,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使课堂更高效。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统计功能,可以查看已提交的学生完成预习情况,实时查看每道题以及整个试卷的统计,及时做到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监控和了解学情,大大满足了课堂的灵活性,节省了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新课,为课堂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平台的反馈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对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查看各题目的解析,及时修改和更正自己做错的题目,做到真正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通过安装手机APP,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构建学生、老师、家长三方的沟通、交流平台,老师和家长能时刻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四、利用反馈和讲评,提高学习实效

根据预习情况反馈,老师可以设计和开展课堂的分层教学,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新课:老师展示学生的预习作品,并进行表扬,让学生及时进入课堂的状态;学生代表讲解课前预习的题目,学生更正自己做错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通过预习检测题目的讲解,及时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在《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复习》一课中,老师可以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预习中错误的问题;并根据数据反馈的信息,对做错的几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让学生代表对得分率较低的第5题进行分析讲解,快速完成预习检测的讲评。并在新课的学习中,老师设计了与预习检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后,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推送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对预习和课堂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学习微课视频和例题解析等方式,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实效。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老师的高效备课和分层教学,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真正让学生做到高效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系“粤教云” 计划专项研究2015年度(一般)课题《初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 015yjyy021)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徐国坚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