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论“学”思想初窥

2018-07-23 17:27王彪
牡丹 2018年15期
关键词:熊十力体悟学问

熊十力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富有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其一生之形迹与学问历来为人所折服。他学崇二王,泛滥佛老,标榜自强不息的生命精神。因其生命的真实与恢宏所陶铸成的独特人格形态,故而在他整个治学问道的生命中无处不彰显着“熊氏体用”关系的风格特点。

本文通过检寻熊著中有关其论学之文,对其进行考量,认为熊十力论学亦有其内在的逻辑主线而非泛言。熊氏通过辨学,确立以正德立本之学为宗极,融贯中西,以求会通,以达通识之材地,而熊十力这种关于论学的思想,通身彰显着其以“体用不二”而又“于用显体”的思想特点。

一、体道立本乃真学问

由于熊十力处在“以追求科学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文化与以成就德性为最终目的的儒家文化”相冲突而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生命困惑的时代,他不可避免地要对中西文化的对冲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同时作为当代真正能承续儒家道统的天才哲人,作为做“生命的学问”的儒者,他又有着理性而强烈的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熊十力在肯定西方文化的同时又坚信学问不只是纯粹的知识,学问应是跟人的生命与德行交融而不可析分的。他言:“真学问,不是只有许多知识,便足云学。智必造其极,足以会散著之知,而得其通。理必究其原,足以汇万殊之理,而有所归。根据经验,以极乎穷玄造微。敦笃践履,以究于尽性至命。通智慧、道德、生活而为一,始可云真学问。”只有真正将知识、德慧与生命融会贯通而无间,敦笃践履于日常云为之际,以穷达“尽心,知性,知天”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问,才称得上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可以维系人们的身心,充实人们的生活,进而达到举世习焉而皆安之的理想状态,才能立人极而体常道。

如果人们一味以浮浅杂乱的知识为矜尚,以广闻博览为时务,耽忱于虚浮琐碎的文句而不知道反躬体悟自性,只知向外索求,终究只是小知间间,永远沉沦于支离琐碎的偏执之见中而不能涵养德慧,进而放失本真自性,不能体悟常道。这样会使“人生遂囿于有限之域,而不得游于无待,以寓诸无穷”。因此,熊十力尝言:“不悟常道,则万物何由始,人极何由立,万事何由贞,皆其智之所不及也。学不究其原,理不穷其至,知不会其通,则未能立大本以宰百为,体大常而御万变。”又曾言:“是故学术千途万辙,必会归常道,而后为至。知不极乎知常,只是知识,而不足言一切智智。”

二、哲学为体道之学

真正的学问是要人们会归到立本体道上来,道主要有两种涵义,一为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化生流变的本原;一为物事自身所呈显的当然之则,即天理。它是天命(道)流行化用之所当然、应然而实然必如此者,是“随其所应,恰到好处”的一种呈显。二者无根本差别的。

这种常道本体不像西方哲学中本体与现象分别对立。熊十力认为,本体是不可言说、不可想象,“只有在本体之流行处,假设言诠而已”的。本体必定寓于流行化用当中,流行化用之发生亦必依本体而现起,从无无用之体,亦无无体之用。人们要从“即用显体”处把握本体。

常道包罗天地,化生万物,其“在人为性,在物为命”。作为天地万物的统体,它是天;从其流行化物而言,它是命;从人之所生之理而言,它是性。故而可以说“天、命、性、道,只是一事。但从言异路,故有多名耳”。人之本性原与天道本体不二,所以人们必须于人伦日用之间,来体悟天道真常,不可“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一任缘习外求,徒以知识构画本体。因此,熊十力指出:“学术之穷高极深者,莫如谈心性。学必至此,而后一切学术,有其宗极。知必至此,而后一切知识,得所会归,万德以此而有根源,身心以此而有主宰。”

既然本体并非徒以知识可构画者,而科学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只是各种专科知识之学”,“是分观宇宙,而得到许多部分的知识”,“各有所研究之对象,而各堕一边见”的学问。虽然从学术分工上看,这固然很重要,但是要“综会各种科学思想,以深究宇宙實相,人生真性,不能不有赖于哲学”。因此,熊十力认为,只有哲学才能够求治通识,“评判一切知识而复为一切知识之总汇”,才能穷极万化本源,使人生活有所止依,有所根源,进而欣然于合理之生命。

三、见体之哲学以儒学为宗

熊十力认为,学问的最高境界在于证悟天道本体,自识真性本心,只有哲学才能“研穷宇宙人生根本问题,能启发吾人高深的理想”。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学问,是“生活的学问”。

熊十力主张学术要分成科哲两途。科学是知识的学问,因为科学假定外界的独立存在,只能用纯粹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哲学则通宇宙、生命、真理、知能而为一,是无内外,必由实践反躬而证见的学问,是“修养的学问”。

因此,证体只能由德行修养之路入,单恃理智知识是根本无法见到本体的。西方哲学具有科学精神,尚理智思辨,基于实测,解析万物理事,人之神明恒与物对,一味外驰执有,信任依赖量智太过度,所以熊十力认为“见体则莫切于东方之学”。

东方之学以中印学术为主,而印度佛学不论大乘还是小乘都要依“业力不散失”与“因果不可拨无”这两个根本信念以成立。换言之,佛家总是承认众生都是有个不随形骸生灭的个体生命存在的。虽然它不同于宗教之“神我”,但总的来说佛家在见体处仍以空寂言体而不悟本体,实是生化流行不息者,所以免不了落入“耽空者务超生,其失也鬼”的弊端中。

熊十力认为,证体之学问应以儒学为宗极。中国固有学术以义理一科为主脑,而“义理一科,以六经为归”。“夫经学者,旧云圣学。其为道也,以见自性为极,以会物归己为本,以反身而诚,乐无不备,为功修之实,以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极乎裁成辅相,参赞位育,为功修之盛。未始遗知能,而实超过知能之境。此其所以别于宗教而为哲学之极诣。”经学避免了执有耽空,归于见道而不遗知识物理,所以,儒者才能躬身修致,践道于日用伦常之际而不失。

四、结语

虽然熊十力主张学问应分科哲,而研究本体论的学问应是哲学所属,并认为通过实践工夫而默识本体,于云为日用之间而体悟常道神化不测之妙用才是哲学的最高境界。但是,熊十力亦不主张废弃科学知识而不闻。一则由于熊十力所处之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主张积极吸收西学以图自立自强,二则因他所秉持之儒家传统本就主张德知并用。所以,他在理性分析了西学中学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应“中体西用”,取长补短,试图实现德行与知识的圆融。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作者简介:王彪(1992-),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

猜你喜欢
熊十力体悟学问
熊十力與勉仁書院
比多少的学问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一”的学问
熊十力基于公羊三世说的现代政治论述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体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