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专业中的“文创陈设品”课程开发研究

2018-07-23 09:05龚酩涵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摘 要:具有公共艺术特点的陈设品作为空间的文化体现遍布于我们生活的室内外公共空间中,是文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艺术的需求逐渐增多,对公共空间的陈设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校也开设了公共艺术专业中的陈设方向。同时,在我国当今文化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始受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学院知识与市场结合转化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陈设艺术;文创品

陈设是文化的体现,是时代的展现也是个人精神的表现,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其产品创作与设计教学的课程更新应当紧跟市场,并应该在教学研究上更加具有前瞻性。这将持续推动公共艺术的学科建设和公共艺术教学实践,公共艺术教学实践需要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注重与公众环境、市场需求相结合,这些方面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1 现状分析及研究基础

公共艺术专业课程中,装饰雕塑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强化了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造型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但因课程内容方向限制,在材料运用上选材较为单一,多为易造型的泥塑材料,故不能有效地将装饰的功能性与市场转化结合。而综合材料与陈设设计课程注重材料在陈设品中的应用,但造型上与材料的契合以及文化氛围营造和公共空间中的实际应用方面有待提高。经过对公共艺术专业中的装饰雕塑、综合材料与陈设设计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需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内容应围绕公共艺术特性——公共艺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应具有公共艺术的特性。综合材料与陈设设计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量问题,对材料的研究不深入,无法结合造型与审美,作品不能满足公共艺术的应用需求。装饰雕塑课程中对于造型产品应用的方面制作材料选材单一,忽略了材料本身的造型语言及其在公共空间中的性质。

教学方法应符合培养需求——公共艺术专业装饰雕塑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加入结合材料的设计体验、结合文化创意的设计体验、对材料的感知与运用,对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能力培养,符合公共艺术培养需求。

教学目标需对应公共艺术设计创作和应用需要——本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的综合材料与陈设设计教学内容,需对应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应用需求。对公共空间的产品需求和对材料的研究方向,应匹配当今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探讨其在公共艺术发展下的可能性和独特性。

将材料與造型结合能更好地发挥材料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结合文化创意,有利于营造出服务人群和空间文化氛围以及开发陈设产品。文创与陈设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造型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和材料把控能力,三者结合是公共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支撑。

装饰雕塑、综合材料与陈设设计两门课程符合公共艺术专业的特征,结合文创产业的市场应用需求,建设一门新课程:文创陈设品研发。运用造型审美、材料特性及文化创意设计陈设品。融入陈设空间,营造出服务于人群的公共艺术,发挥造型、材料及文化创意在公共空间中的可能性,围绕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展开,融合授课内容,对应公共艺术相关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组建教学研究与实践。

现本专业课程已有一定的研究实践基础,已通过进行知识结构整合与不断探索,就公共艺术专业中装饰雕塑课程的特色和教学内容展开了研究。开展了相关课程的方式方法运用,在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进行了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为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了较强的实施性保障。不断进行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公共艺术应用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2 课程开发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具有公共艺术专业特征的文创陈设品研发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第二,探索文创陈设品研发在公共艺术与市场应用中的可能性。

第三,拟达成目标。将装饰雕塑与综合材料与陈设设计课程结合市场文创需求构建一门新课程:文创陈设品设计,使课程教学内容中文创与陈设的研究与实践具备公共艺术专业特征。

培养学生对文创陈设产品的设计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以文创陈设产品设计研发为训练方式,让学生把对造型应用的把握能力、对材料的运用能力和对文化创意体验感的营造能力应用到实际产品创意中去。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文创产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使得课程更具有具体的文创产业的背景特征,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通过文创与陈设的教学课题,不断延展和完善本专业已有的教学体系以及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向,使教学成果能够更加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持续总结和思考文创、造型、材料与陈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建设一套有效的公共艺术中的陈设设计方法。

3 教学展望

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公共艺术专业仍在不断完善。

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多重视文创陈设品的公共艺术性语言、强化文化创意感知、培养综合表现能力、培养市场分析与研究能力、培养对文创产品的开发技巧与思路、综合课程实践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洞察力。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双师型(教师+设计师及工艺技师)在解决材料与造型相结合的问题的同时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力求更高效地完成具有公共艺术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课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作品创意和文化氛围,并将材料实验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去研究材料与造型的关系,将对公共艺术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探究结合到设计与创作中,提升学生对文创陈设产品的塑造能力和对材料运用的把控能力。

加强对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文化创意的课程训练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公众和文化的感知能力,通过对造型和材料的研究应用提升学生对公共艺术整体特征的把握。

文创陈设品设计的课题不能是单一的技法性或概念性课程,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下,以培养公共艺术专业人才为目标,有机结合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时代文化发展,融合空间、材料、造型等相关知识的具有公共艺术专业特色的课程。

作者简介:龚酩涵(1989—),女,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