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创新

2018-07-23 09:05王淑兰谭品峰赵瑞娟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特色小镇

王淑兰 谭品峰 赵瑞娟

摘 要:我国传统银制手工业发展缓慢,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新华村银器制造业的实地调研,结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现状,对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和创新提出建议,供从业者借鉴。

关键词:传统手工业;传承创新;特色小镇

0 概述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创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手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传统技艺与先进技术、设计理念结合,是实现民族传统手工艺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工具工艺、借鉴先进国家传统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基础上,适应现代使用和审美需求,准确定位、大胆创新,创造具有历史气息和现代内容的作品,这是今后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 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创新

以传统银制手工业的发展为例,其主要面临的问题:第一,传统与现代断层,缺乏具备现代审美知识、掌握现代工具工艺的专业人才,产品造型、纹饰等差异化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第二,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过去主要依靠旅游带动消费的经营模式制约了发展的活力和多样性,应探索新的管理、消费模式;第三,品牌建设与保护意识淡薄,忽视文化内涵培养,缺乏长期发展战略,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陷入瓶颈。

目前,人们为促进传统银制手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大量不懈的努力。当前,旅游市场、超市中充斥着大量属于机器制作的“机制品”,这类商品虽然受到普通游客和市民的喜爱,但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手工艺的范畴,是工业和流水作业的产物。同时,如寸发标等工艺大师制作的银器受到了艺术品市场的欢迎和追逐,供不应求,价格高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手工艺品价值的应用和艺术属性,均具有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广阔的市场。

以云南新华村为例,当地银器手工制作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工匠独自或结伴敲打银器。受自身文化水平制约,工匠们大多局限于一种或几种造型的制作中;工艺和制作技艺也主要通过手手相传进行传承,工匠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银器制作受市场需求影响,跟风、模仿成为普遍现象,个性化、创新性不足制约了当地银制手工业的健康发展。银制壶具历史悠久、使用广泛、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大家的喜爱。与日韩等国相比,我们的银壶造型古朴有余而精致不足。研究发现,一些尺寸、比例、颜色、纹饰等的细小不同會使银壶呈现不同的观感,成为评价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主要内容、区别普通工匠和工艺大师的标尺之一。这些细小的差别是工匠自身文化背景、工艺水平的直接体现,往往成为其专业发展的鸿沟难以逾越,也是传统银器手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手工艺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投入。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战略方针,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高校逐步加大了艺术学、社会学等专业开展传统文化、传统手工业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校相继在新华村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一些老师也走进新华村跟工匠们进行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寸发标等工艺大师也纷纷走进大学课堂,开展银器制作的讲座和演示活动。这些互动促进了传统手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银匠们的专业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器制作的创新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这种双向交流是有益的,但是亟待深化,也急需社会其他力量和资金进入,形成多向、多层次、长期稳定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协调发展,互助共赢。

创新离不开传统的积淀,传统银制手工艺内涵的传承是现代创新的基础和依靠。手工艺开始只是为自己制作器物,人类为了生活,为了使生活便利,需要制作器物。开始是自给自足的供给而制作,在文明发达的地方就逐渐有了满足自己需求和嗜好的人群,制作器物变成了职业。满足不同阶层和审美的需求,在清代皇家匠人没有任何顾虑,把全部精力和技艺尽情展示给主人,集豪奢、华丽等所有的美于器物一身,成为典型的贵族工艺,并且工匠可以得到嘉奖与官位,从而技艺也可以家族传承。但面对现代社会,家族传承的方式导致很多行业无法生存,不得不把最近的盈利作为首要制作任务。这也导致不能在工艺上多一些时间来琢磨和沉淀。银器的制作本就是贵族工艺,然而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银的价钱本身相对其他贵金属并不是高不可攀,普通人家即可购入一件银器,但购置的观念是银摔地上还是银的概念去买,而非工艺品去购置,这就造成量的需求加大,而工艺的美却只是表面拼凑堆积,并没有深入挖掘银这种材质的美感和使用的价值,更没能提高购买人的审美水平。皇家的匠人追求的和目前大量的需求之间形成了对传统工艺的极大反差,追求的改变造成匠心匠艺的改变。因此,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理念、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融合。瑞典银器具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作品风靡世界,享誉全球,堪称楷模。研究发现,瑞典银器执着创新、关注人性、重视功能与简约造型、崇尚返璞归真、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是通过长期不断汲取前人成果、把握时代潮流,连续进行民族间、文化间的交流形成的。其艺术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有助于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道路。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已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国家部委、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为“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重心是文化特色与产业特色建设,这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目标。借助特色小镇战略规划的实施,可以极大地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软硬件条件的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文化是小镇之魂,文化的深层发展是增强小镇凝聚力、创新力、向心力的关键。因此,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结合是小镇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以及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有别于大城市喧闹纷扰的环境,特色小镇的区域优势有利于专业精神、工匠气质的培养和塑造。

依托当前“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传统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动力,传统手工业的创新发展赋予“特色小镇”建设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研究表明,传统手工业发展与“特色小镇”文化、经济建设结合,将传统手工业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塑造成为小镇的文化、精神支柱,将传统手工业作为“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培养是实现二者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延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解决当前部分人价值观混乱、提高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持续前行,农村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一切都不只是物质建设,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就是传统文化的建设,在器物中的文化沉淀,绝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而是从各个行业在技术纯熟时,在产品中渗透的点滴的体会和文化思想的运用与思考。例如,金属装饰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把凝重的青铜器装点的绚丽多彩的手法,如“包金术”“错金银”“镶嵌术”等,使青铜器艺术在商周时期的狰狞风格有了焕然一新的效果。目前,日本银壶的手工制作使蕴含的文化和价值最高,也被公认是最为考究的,其价值是我国银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在于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不同,非常重视模仿。传授与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方面似乎西方人用头脑,而东方人的传统方法用的是身体,就是模仿。学艺自古有家族传承之说,就是言传身教,师傅并不能说出具体的方法和理论,一般都强调用心。直到把师傅的技艺模仿到手,并不断重复自己,以至纯熟,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有所突破和创造,即可成为有名的工匠,进而再传授给徒弟。工艺产品的制作可以分工合作,一个工匠长期制作某个部分或某个程序就会做得精细,而且需要执着和几代相传的传统的延续。日本的银壶制作基本都是家族传承,其传承过程中受到了西方的观念和技术的影响,并产生了自己的审美追求,有了独特的简静之美。然而日本的技艺来源于中国,可以说徐福诈骗秦始皇,借用秦始皇为寻不老药的使命,携带男女、百工、五谷等东渡,摆脱秦时政策的残暴与苛刻,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过太平日子。徐福带出的百工应该就是当时世界先进的技藝,并且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始祖,至今日本的器玩结构精巧,在银器制品上的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各家,不仅体现在工艺上更体现在设计上和意境上。

2 建议与结论

第一,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传统手工业传承的必然选择。

第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专业院校的支持,加深、加大专业院校与传统手工业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供给,有利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第四,传统手工业作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