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合唱排练曲目选择与技法分析

2018-07-23 09:05周颖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周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将生活放慢,走进剧院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音乐剧。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的非专业合唱团,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但为了同一个爱好聚在一起,原创或改编合唱曲目,虽然我国合唱团队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但中国的合唱作品始终被局限在某个范围内,与外国合唱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对两首合唱作品的分析对比,选择适合音乐专业合唱排练的曲目。

关键词:合唱排练;曲目选择;技法分析

0 引言

合唱可以提高人们的听觉水平,训练多声部的能力,也可以促进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通过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最终完成一首合唱作品。作为合唱表演者,合唱人员应当充分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对合唱音乐进行二度创作,将音乐想要塑造的形象充分表达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些情感绝大多数源于对合唱作品的分析。在排练之前,合唱成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演唱曲目,包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内容形式、情感处理、咬字处理、强弱处理等并进行归纳总结。

1 合唱的由来及发展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而合唱则是声乐艺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渲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合唱艺术起源于欧洲的宗教活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搜集各地的圣咏,并整理编撰成册,在教堂的宗教仪式中演唱,后来又出现了早期复调音乐奥尔加农,奥尔加农的不断发展,拉开了单声部向多声部发展的序幕。到巴洛克时期,康塔塔、清唱剧、弥撒等合唱形式发展得更加完善,再之后又经过了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的发展沉淀,合唱曲中的主调性与复调性因素的结合更加完美,形成了渗透交替并存的局面。

合唱这门艺术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学堂乐歌就标志着我国合唱活动的兴起,也是合唱活动的萌芽。在之后的五四运动时期,从学生中广泛流传的大家唱,再到革命时期的抗战红色歌曲,我国的合唱经过时代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渐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大大小小的合唱组织纷纷成立,合唱曲谱写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合唱走向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各种各样的合唱节此起彼伏,中外合唱文化交流日益深化,我国合唱艺术开始与国际接轨,彼此交融,互相学习,合唱团成员的演唱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我国合唱事业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广大群众对于合唱艺术的欣赏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音乐类书籍在图书市场上较为缺乏,更别说合唱类书籍了,仅有的一些質量参差不齐,给合唱团体和合唱爱好者们的排练、演出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2 曲目选择与技法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合唱艺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合唱节和合唱比赛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合唱艺术的发展,所以,我国急需大量不同风格、题材、形式的合唱作品,不光是改编的作品,也需要新作品来丰富国内的音乐市场。

但对于普通高等音乐院校来说,很难有机会可以演唱优秀作曲家的原创作品,合唱团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由经典歌曲改编而成,且曲目大部分是由排练教师决定的。一个教师的风格和年龄决定了合唱团的发展方向,所以笔者以两首曲目为例,从风格、旋律、和声等方面做简要分析与对比。

2.1 中国作品《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是电视剧《长征》的插曲、片尾曲,曲调悠扬婉转,让人印象深刻。这首合唱作品有着深厚的背景基础,在原版歌曲上进行了加工改编,搭配钢琴伴奏,使旋律在不同的乐段中有着鲜明的对比,强与弱、悠扬与高亢,每一处变化都直击听者的内心,引发演唱者与听者的强烈共鸣。

2.2 外国作品《Sing Joy》

《Sing Joy》是以西方圣诞节为主题的一首合唱作品。此首作品注重全团的配合以及钢琴的配合,单独一个声部会显得单调,且旋律性不是很强,纵向和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和声的要求较高,变化也比较多样,技法多于情感,对整个合唱团的水平和相互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

2.3 两者的对比

《十送红军》和《Sing Joy》都有伴奏合唱,篇幅较长,从和声的角度来说,《十送红军》的和声单一,不丰富,《Sing Joy》的和声感强烈,伴奏以柱式为主;从伴奏来说,《十送红军》演唱部分与伴奏部分相互交替,《Sing Joy》则为同步进行;从旋律来说,《十送红军》注重细节部分的强弱以及情感变化,《Sing Joy》则讲究整首歌曲的连贯性,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强弱节奏对比。在曲谱方面,《十送红军》只有一个版本,四声部男女生合唱;而外国曲谱《Sing Joy》有不同的版本,可根据合唱团人员的分配进行选择,同一首曲目有不同的版本,男女声的不同,声部的多少都有可能影响整首作品的风格和美感。

3 结语

从一些中国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民族特点比较鲜明的作品,它的故事背景比外国作品丰富,在情感处理的方面比较细致,每一个段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而外国作品注重整体,可能情感上不是很丰富,但需要团队之间极默契的配合,才能将整首作品完美地演绎出来,从而体现合唱带给合唱者的乐趣。

所以对于高等音乐专业院校来说,中国作品必不可少,它是帮助合唱团打好基础的必要条件。达到一定时间积累后,就可根据团队能力和需要接触一些外国作品,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视唱、和声能力,并且,其在语言的发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合唱教学对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

[2] 张维巧.浅析合唱曲目的选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3] 蔡静.浅谈合唱选曲的艺术[J].黄河之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