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水月洛神》的舞蹈意象创造探究

2018-07-23 09:05朱婕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舞剧

摘 要:“意象”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诞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史,对各种艺术的发展有着微妙的影响,中国舞蹈也深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水月洛神》是中国的一部文学作品,整个舞剧就像一场梦,它可以引导我们进入艺术的审美境界,唤起人们的想象。《水月洛神》作为一部原创的舞剧,自诞生以来,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它已经成功了,但获得成功启示的唯一途径是回顾和分析它。本文以《水月洛神》为例,分析了舞蹈中的形象塑造,以期对舞蹈家有所借鉴。

关键词:舞剧;《水月洛神》;舞蹈意象;意象创造

舞剧《水月洛神》是河南省郑州歌剧院创作的。2010年12月初,该剧在河南艺术中心成功首演。短短3年时间,该剧已登上河南、北京和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获得了国内权威专家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省、国家金奖,在2011年10月及以后征服了大批观众。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被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推荐为一级经典原创,代表了河南舞台艺术的新水平。刘文国是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的艺术总监,他称赞《水月洛神》的风格既传统又现代,既典雅又流行,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如此。舞剧《水月洛神》取得巨大成功后,只有对其进行回顾和分析,才能获得灵感。

1 舞蹈意象的內涵

所谓舞蹈意象,是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和时间中通过身体动作创造的舞蹈场景,这种舞蹈场景由具体的“意象”和虚幻的“意义”构成。[1]它的意义是虚幻的“意义”,通过不断的动态舞姿表现出来,以唤起观众的审美和想象空间。

“象”因其直观,具有“明显”和“全心”的功能优势。舞蹈是以生动的视觉形象为基础,使其情感表达独具特色。“意”是“象”的终极目标和升华。舞者使用动态的舞蹈姿势来创造幻想。然而,“意义”是由“意象”产生的,没有“象”就没有“意”。《水月洛神》是演员通过娴熟的动作和完美的表演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导观众从真实的形象体验激发联想。所以,舞蹈形象的创作在舞蹈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创造舞蹈意象的手法

2.1 以意象造型立象外之象

以意象造型立象外之象,是一种利用高度广义的传染性舞蹈动态建模来创建图像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创造一个雄心勃勃和强大的舞蹈形象。首先,舞蹈是表达那些无法用动态建模图像完美表达的事物,正所谓“什么不能说,什么可以体现”。其次,对舞蹈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在《水月洛神》第三段中,以曹植、曹丕兄弟在沙地里打仗为背景。在阴暗的舞台灯光下,甄宓须在血腥和悲惨的环境中弹古琴。在古琴的声音下,舞台上的人郁郁寡欢。随后,在甄宓的诗歌和歌词中,舞台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有跪地、揩泪等舞蹈造型,让观众仿佛看到了战争中的混乱和无奈,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无情的灾难及其对人们身心的影响。这种舞蹈以独特的动态形象创造了独特的氛围和意境,它深沉的色彩、忧伤的心情和忧郁的节奏都夸大了战争中无辜生命的负担和悲伤。

2.2 借自然物象写主观情思

用自然物象表达主观感受是中国文艺创作的主要方式。在《诗经》中,大量的“比兴”手法被用来表达对事物的情感,比如,梅花唱出女性的个性,将她们的宁静与人性的伟大相比较。所以,中国后世名画中的“四君子”蕴含着个人的高尚品德。在舞蹈艺术中,自然意象总是具有一定的内涵。大多数的自然意象都有“形”和“意”,创造舞蹈意象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形”来传达“意”。例如,在《水月洛神》中,导演是根据三国时期著名作家曹植的《洛神赋》改编的。在故事的开头,诗和舞蹈中的女神既虚构又神奇。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空虚如画的梦只能用月亮和水来表达,充满了有趣的含义。水是温柔而清澈的,月亮是清澈而优美的,水和月亮之间有涟漪、梦和爱。导演借用《水月洛神》的意象来表达了曹植的内心感受和主观感受。

2.3 以具体物象象征性质的不断变化营造新的意象

寄予舞蹈印象特定的象征性意义,改变象征性意义,制作新的印象,是在舞蹈艺术中制作印象的特殊方法。[2]舞剧《水月洛神》中,12面墙体是十分精彩之处,墙体的正面是汉代的石刻图案,背面是明镜。随着墙的自由流动和巧妙的装饰,12面墙体始终以“虚拟形象”贯穿整个戏剧,舞台上的无限舞蹈形象首次出现战乱时期,此时的“十二虚象”在剧中夸大了宫廷的森严,[3]同时12面墙体在穿梭流动中也形成了曹植追求甄宓时的一种阻碍、一种屏障,对于那种美丽求而不得。接下来,当他们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弥漫在宫中时,众多的墙体则掩护了那些不安好心之人。

《水月洛神》一剧中,“十二虚象”为了不断改变其内在含义的形象而流动,每一个变化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形象,并引发新的联想。[4]这种真实与虚构的结合,增强了舞剧的艺术效果,使舞剧的形象创作更加新颖。

2.4 通过虚实结合创造内心视象

艺术被定义为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客观现实世界。同样,舞蹈艺术也不例外。用虚拟形象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用舞蹈语言构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是创造舞蹈形象的独特方式,这对提高舞蹈艺术的境界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帮助。正如清朝查中光所言,“无实无画”,在舞蹈创作中,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必须有将物质形象转化为情感思维的思想,即将客观真实的舞蹈语言转化为抑郁、积极的思考和表达。例如,在《水月洛神》第五段中,莺歌艳舞、高朋满堂,甄宓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哀叹战争中的女人生来就像浮萍,飘浮不定。在朦胧的舞台上,甄宓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显得软弱无助,她对生活充满同情,祈祷和平,渴望自由。在接近高潮的时候,甄宓被一群客观的男舞者围在舞台中央,尽管她反复摇摆与跳跃,也无法超越和摆脱身边那些坚实而又难以预料的男舞者,这些男舞者展示了甄宓无形的内心世界。正是通过舞台上的种种客观形象,舞蹈演员才表现出了内心的悲痛或苦楚,真切地展露了她那烦躁而深思熟虑的情感世界,并将她的内在情感外化为视觉方法。这是舞蹈艺术创作的特点,同时也更好地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2.5 利用道具的象征功能创造意象

中国舞蹈艺术创作善于利用道具来拓展形象空间。根据舞蹈情节的需要,适当运用道具辅助完成舞蹈作品,有利于拓展舞蹈者的舞蹈动态,丰富舞蹈作品的形象内涵,从而增强舞蹈作品的情感世界。

例如,在《水月洛神》中,古琴的运用非常得体和巧妙。战争期间,甄宓不喜欢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便在灾区弹古琴。[5]曹植通过古琴的声音理解了甄宓的声音,与其成为知音。在这里,道具“古琴”作为一种媒介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它是媒介在人体外的象征性延伸,在戏剧中,对舞蹈形象和环境氛围有更出色的诠释。正是古琴这个媒介,让他们相互了解,讲述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

3 舞蹈意象的价值和意义

苏珊·格兰特曾经说过:“演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我们能真正看到的东西,但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个虚拟的实体。舞蹈越完美,我们从中看到的东西就越少。”她对舞蹈艺术创作的理解不同于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人认为,舞蹈意象的原始追求是现实与现实的结合,似乎存在不同的艺术创作。在当今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中,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创造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现实与小说的结合演绎出的作品,能夠抓住观众的心,引导观众跟随舞蹈发挥想象。

舞剧《水月洛神》不仅是舞蹈者情感的完美表达,更具有“诗与画”的终极美,创造出了丰富的意象。中国艺术的形象精神需要用流畅的姿态来表达,才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美的享受,其价值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意象体制价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形象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河南省委书记陆樟红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下,鼓励文科院不断增强内部活力,争取更多人才和优秀产品。[6]2004年,郑州歌舞剧院在戏剧创作、制作和演出过程中树立了改革创新的新理念,决定消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坚持落实“投资者股份制、市场运作项目制、代理制、署名制、主体承包制、表演者就业制”。机制创新了模式。正是在这个全新的文化体系中,舞剧《水月洛神》诞生了,也只有在制度创新的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支超级“黄金团队”,创造出这样一种美好的形象艺术。

3.2 意象艺术价值

纵观全剧,可以说作品在意象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是无处不在的。

首先,将历史、诗歌、书籍、歌曲、音乐、舞蹈等意象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是对传统舞蹈戏剧意象艺术形式的大胆突破。众所周知,西欧戏剧范畴中的舞蹈戏剧具有严格的意象艺术规则,其表现形式只能是无声的舞蹈语言,在文化史上逐渐弱化了其作为“戏剧”的特征。与其他形式的戏剧相比,舞剧的“讲故事”能力不强。虽然我国的民族歌舞剧在这方面优于西方,但还不够。《水月洛神》表现方式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其讲故事的能力,充满了意象的艺术张力,为流动的舞蹈增添了渗透人心的力量。

其次,12面汉砖墙体的妙用。这些墙体的正面是汉代的石刻图案,背面是一面明亮的镜子,不仅反映了曹植的纯洁,也反映了曹丕的凶猛。它流畅而自由地转动、任意组合和巧妙地周转,时而表现了宫廷的简朴,时而表现了曹植狭小的生活空间,时而与宫中人的流言一起流动,时而包围着苗族和难民,时而宣扬曹丕的权威,时而变为复杂、迷茫的道路,使曹植痛苦的追寻更加困难,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美感和无尽的精神内涵。

意象艺术的创新也体现在舞台艺术的巧妙设计和现代舞台技术的应用上。与西方舞剧相比,与传统戏曲有着密切联系的中国民族舞剧舞台布置相对更简单,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总体特征之一。[7]看了这部戏的观众会对美轮美奂的舞台背景印象深刻。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境遇的变化,许多既逼真又富有表现力的优美舞蹈器材精彩纷呈,给观众带来了精妙绝伦的审美享受。可以这样说,创作者在舞蹈美的创新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转变为一种强烈的艺术意象表达。

4 结语

作为一部舞蹈剧,《水月洛神》以丰富的舞蹈词汇和艺术形式,完成了高度戏剧化、复杂化的故事的完整叙述与表达,其始终闪耀着中原文化的光辉,承载着中国古典美的方方面面。现代戏剧概念的引入结合了音乐、舞蹈、多媒体、服装、灯光和其他舞台效果,使《水月洛神》充满了古典美。同时,它也有一种全新的现代艺术,有更良好的自我完善,为自身注入了持久的艺术活力。希望这种艺术能够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继续散发光芒,促进中原文化的探索和创新,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洛神”是曹植灵魂最深层的外化,是曹植现实文学天才的升华,是曹植理想的孤寂,是曹植心灵的不幸,这朵花触动了所有生物的灵魂,是人们永远需要并需要超越的,所以它变得永恒。

参考文献:

[1] 水月,洛神撩起面纱  记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舞剧《水月洛神》[J].上海戏剧,2011 (11):50-51.

[2] 王凌焱.中国古典舞的现代表达——从舞剧《水月洛神》谈起[J].艺术评鉴,2017(23):84-85+136.

[3] 刘楠.舞剧《水月洛神》舞美设计浅析[J].东方艺术,2018(02).

[4] 欧阳逸冰.以形写神  气韵生动——舞剧《水月洛神》观后[J].艺术评论,2011(04):58-60.

[5] 周政.舞台艺术精品《水月洛神》入藏郑州市档案馆[J].兰台世界,2012(13):68.

[6] 唐慧霞.舞剧《水月洛神》的艺术特征与成功经验研究[J].大众文艺,2014(04):150-152.

[7] 杨萍.奇丽水月间大美洛神赋——简评舞剧《水月洛神》[J].东方艺术.2017(01).

作者简介:朱婕(1994—),女,湖北武汉人,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学。

猜你喜欢
舞剧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的新颖与独特
百科全书舞剧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对主观情感的把握
舞剧《瑞鹤图》剧照
浅析舞剧创作中编导个人意识的艺术体现
王亚彬舞剧创作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
若在阨窘中——感思中国舞剧创作的当下困境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