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的虚拟现实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2018-07-23 09:05尹欣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虚拟现实教学改革

摘 要:毫无疑问,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技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众多艺术类院校纷纷开设虚拟现实方面的课程,然而其本身多学科融合的复杂特性,导致艺术专业学生学习门槛高,此外,由于其新专业的身份,其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实验阶段。这类“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半年来在艺术学院教授虚拟现实课程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对艺术专业的虚拟现实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虚拟现实;教学改革;艺术专业

1 艺术与虚拟现实

如今,我们身处数字化时代,计算机与网络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同样拥有敏锐感知的艺术家们发现了计算机这一媒介的魅力与价值,不断用其进行艺术创作,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看法,同时新技术的产生也丰富和发展了艺术作品的形式。譬如,大名鼎鼎的日本新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所创作的许多具有沉浸感的互动投影装置;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站下的音乐台阶;许多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互动灯光秀等等。上述可见,艺术可以与多种媒介相结合。那么作为新兴技术手段的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的碰撞结合亦是大势所趋。事实上,目前已经存在许多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案例:谷歌推出的Chrome体验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接触和体验艺术;谷歌开发的一款基于HTC Vive头盔的VR绘画应用——Tilt Brush,可以让用户在3D环境下虚拟作画;犀牛科技研发的VR虚拟雕刻产品,能让体验者能在虚拟环境中创作属于自己的雕刻作品,并且支持3D打印以及照相留念。因此,艺术类专业开设虚拟现实课程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2 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当他们第一次接触虚拟现实课程时,一定是满怀热情与好奇心的,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引擎代码的编写、交互程序的设计等方面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因为虚拟现实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的学科,起步较高,抛开艺术层面不谈,单单是技术层面就要求前期需要扎实的建模技术基础,包括角色建模以及动画的制作、PBR材质等,以及游戏引擎的基础开发与代码的编写知识等,更别提涉及艺术审美的虚拟环境的塑造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健全,学起来也非常吃力,这不单依赖学生自身的学习素质,还涉及学校的教学安排与课程体系,比如,有的院校的培养方案是大学一年级大类培养,大二上学期再分专业,那么自然而然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就被压缩了,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学习自主性有所欠缺的话,学生在学习虚拟现实这门课程时就比较吃力。

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英文和专业术语,这也在无形中对艺术生理解知识产生了阻碍。教学中提到的英文主要涉及代码的编寫和软件命令,如果对专业术语一一做讲解,则会拖慢教学进度。有些术语在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常识性知识,而对于某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对其甚至闻所未闻。笔者曾经在教学中遇到一名学生不知道PC(个人电脑)是什么意思,而在笔者的知识体系中,PC已经是一种常识性知识概念。

此外,虚拟现实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有些偏重于全景视频的拍摄,但是全景视频并不能代表虚拟现实的所有内容,有些则偏重于技术研发,有的甚至只是将3dsmax课程换了一个名称。总体看来,艺术院校开设的虚拟现实课程难度不一,并没有一个很完善的标准可以参照,目前处于摸索阶段。

3 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及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第一,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周期以及前涉课程的安排。“千里之行,不积跬步”,课程与课程间的设置有所间断的话,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将虚拟现实的各个知识要点分解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点,就为之后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调整教学方案。诚如之前所说,虚拟现实课程的教学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将虚拟现实的方方面面全部都讲解完整,首先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了解,之后再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侧重点的讲解。针对毫无代码基础的艺术生,强行地深入讲解代码知识,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应当结合实际,发挥艺术生的优势,在场景设计、人物造型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代码引擎与交互部分进行基础讲解即可,对于对这些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或者之后的练习课中进行细致的指导。

针对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与知识难点,提前通过对分易、雨课堂等智能教具发送给学生,要求其预习,并在智能教具中布置预习题,根据智能教具实时反馈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上课节奏。比如,本节课的预习情况不佳,那么就对大家预习时的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反之,当大家都掌握良好时,则可以适当加快课堂节奏。

第三,形成良好的课堂反馈机制。虚拟现实这门课程既有冗杂的知识点,又十分注重实践操作,所以为了确保学生了解知识,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需要留一定的思考时间以便于学生消化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答疑。此外,还应定期安排练习课,制定练习主题进行上机操作,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加强其对知识点的应用实践能力。

4 结语

在艺术学院教授技术性如此浓厚的课程,往往会过分关注本课程的技术手段,诚然,这是它的亮点所在,但是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家的思想和创意才是作品的内核。对于虚拟现实课程的改革,应当把握重点,既要注重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实践应用的掌握,也要发挥艺术生自身的优势,对其创意思维进行培养。总而言之,虚拟现实课程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刘向群,等. VR/AR/MR开发实战——基于Unity与UE4引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 赵杰,董海山.交互动画设计:Zbrush+Autodesk+Unity+Kinect+Arduino三维体感技术整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尹欣(1992—),男,江苏连云港人,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虚拟现实教学改革
REALITY BITES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浅谈虚拟现实